今(25)日,臺大醫院宣布正式取得ISO 14064-1:2018溫室氣體查證,並由英國標準協會(BSI)頒發證書。臺大醫院表示,為推動ESG中的環保減碳觀念,早在2023年11月5日舉辦「醫療淨零減碳與永續責任研討會」,展現推動的決心,本次查證作業與大云永續科技合作,協助全面盤查溫室氣體排放量。
《臺灣》國邑五箭齊發 推進L608臨床、自建藥械合一供應鏈、充填廠今年完工
今(25)日,國邑藥品科技*(6875)舉行法說會,總經理甘霈表示,今年營運有五大重點:積極推進L608的二個臨床試驗與歐盟臨床開發諮詢、生產及供應L606臨床試驗用藥及專用霧化器、打造藥械組合新藥供應鏈的充填廠預計今年下半年完工,以及依授權夥伴的藥證策略與臨床進程收取L606的開發里程金。此外,目前帳上現金足夠支應今年的臨床開展與自有充填產線的建置。
《臺灣》生技中心啟動南部辦公室、市場首見潛力新藥授權國內大廠
今(25)日,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宣布將於台南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設立「生技中心南部辦公室」,深化與南臺灣生技產業的鏈結,與北部南港軟體園區、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台北生技園區以及竹北生技園區成功經驗相互串連。
今(25)日,陽明交大針對台灣社區的流行病學研究發現,細懸浮微粒(PM2.5)與二氧化氮濃度(NO2)減少與老年人的注意力提升呈正相關,研究結果已發表於《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期刊。
昨(24)日,葛蘭素史克(GSK)宣布,其用於治療多種嗜酸性相關疾病的超長效抗IL-5單株抗體Nucala(mepolizumab)已獲得歐洲藥品管理局(EMA)藥物批准申請受理,有望用於治療患有嗜酸性細胞性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新適應症。
美國時間24日,曾因遺傳檢測紅極一時的23andMe傳出公司申請破產,同時創辦人兼執行長Anne Wojcicki也辭去執行長一職。23andMe約在一年前提出私有化計畫,但因出價遭拒,導致公司最終走向破產。儘管如此,Anne Wojcicki 在其社群平台 X 上表示,她仍會支持公司,並計畫參與競標,因此選擇辭去執行長一職。
為保持在減重領域領先地位,美國時間24日,諾和諾德(Novo Nordisk)宣布與中國聯邦製藥達成一項全球許可協議。諾和諾德將預付2億美元並提供高達18億美元的里程碑付款,以取得聯邦製藥開發的三重荷爾蒙促效劑(triple-G agonist) UBT251的全球獨家權利。
《美國》不需iPSC轉化!? MIT科學家直接將皮膚細胞分化為神經元
近(13)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團隊研發出一種高效、簡化的轉換方法,使用3種轉錄因子及2個基因,就可以將單個皮膚細胞轉換成超過十萬個神經元,且過程不需要經過誘導多能性幹細胞(iPSC)。該研究相關之2篇論文已發表於《Cell System》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