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李林璦、吳培安、彭梓涵6月5日~7日,由外貿協會主辦的「2025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熱鬧登場,今年展會以「Innovation Wellness」為主題,吸引全球五大洲600位國際買主,進行315場一對一國際採購洽談,今年更匯聚來自14個國家的316家醫療與生技企業,展出攤位總數達512個,參展商與使用的面積比去年成長10%,無論在展出規模或國際化程度上,皆創下歷年新高!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TAITRA)每年年中都會邀集各國國際買主來臺,盛大舉辦「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展」。今年展會於6月5~7日,在臺北南港展覽館二館登場。為期三天的展覽共吸引國內外逾7,600名參觀者,前五大買主來源國為日本、中國、南韓、泰國、美國。
今年展會以「Innovation Wellness」為主題,特別設計四大主題展館,包含「日本館」、「智慧醫療主題館」、「遠距醫療暨智慧醫材主題館」及「數位健康永續未來館」,更特別的是,今年首次設立「寵物醫療專區」,以及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主導的「臺灣專利超級站」也在展會中成為焦點。
匯聚16國買主、315場洽談 AI落地救人展臺灣醫療產業關鍵戰力
主辦單位外貿協會黃志芳董事長特別指出,今年展覽三大核心亮點分別為:人工智慧(AI)、個人化醫療與精準醫療,他提到,AI已廣泛應用於臨床診斷與健康管理,並分享兩則真實案例,一是高雄一名阿嬤在健檢時,透過AI輔助X光判讀,成功發現醫師肉眼未察覺的肺部陰影,進一步確診早期肺腺癌;另一例則是日前舉辦世壯運的62歲的馬拉松選手,在比賽前經AI檢測發現血管堵塞高達九成,緊急手術成功救命。
「AI在醫療上的應用,不再只是想像,而是已實實在在落地。」黃志芳強調,這正是臺灣醫療產業未來的關鍵競爭力。
黃志芳也表示,因應近期美國政府調整關稅政策,此次展會也特別邀請美國大型醫療通路商Wellstar Health System來臺,舉辦採購政策說明會,協助國內廠商掌握美國市場的最新通路資訊與應對策略,共吸引了52家廠商參與。
他指出,美國仍是臺灣醫材出口最大市場之一,但同時,東協、歐洲與中國等地也扮演著重要的替代市場角色。外貿協會未來將持續強化在這些區域的布局,透過拓展通路、媒合商機與策略合作,協助臺灣業者分散市場風險,穩健拓展全球版圖。
外貿協會表示,為期三天的展覽共吸引國內外逾7,600名參觀者,前五大買主來源國為日本、中國、南韓、泰國、美國。此次一對一採購洽談會熱絡,共有來自美國、蒙古、柬埔寨、以色列、瓜地馬拉、法國、德國、巴西、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16國61位買主,與131家廠商進行315場次的洽談。
黃志芳表示,明年將延續今年熱度,於2026年6月25~27日在台北世貿一館盛大展開。
外貿協會黃志芳董事長強調,AI在醫療上的應用,不再只是想像,而是已實實在在落地。這正是台灣醫療產業未來的關鍵競爭力。(攝影/李林璦)
一對一採購洽談會共有16國61位買主,與131家廠商進行315場次的洽談。(圖/主辦單位提供)
首設寵物醫療、專利超級站 為醫療創新點量能
針對今年首次設立的「寵物醫療專區」,黃志芳指出,該區塊反映出臺灣少子化社會下,「毛小孩」已成家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員。從日前世貿寵物用品展人潮爆滿的情況可見一斑,寵物健康照護已不容忽視,亦是臺灣醫療產業創新的新契機。
由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主導的「臺灣專利超級站」也在臺灣國際醫療展亮相,展示國內多家知名企業、醫療院所及大專院校多項得獎專利產品,涵蓋診療技術改良、創新醫材與智慧健康監測等領域,如英華達的雲端生理量測系統、鴻海研發的遠距多功能檢測儀、高昌生醫的微型呼吸器等,有望促進專利技術的推廣,協助創新成果加速商品化,這也吸引來自美國、日本、南韓、泰國等地國際買主積極洽詢合作。
今年展會同時匯聚來自美國、比利時、以色列、韓國及臺灣等地具潛力的新創企業,讓新創的技術商品化並與產業鏈對接,持續強化「M-novator新創展區」,並於展會首日舉辦M-novator新創發表會,讓新創發表創新醫療解決方案。
包括博想醫學科技開發的非侵入性腦中風AI影像評估技術、PranaQ 的AI睡眠呼吸監測穿戴裝置、開發智慧感知氣墊的輔人科技、專精微型內視鏡創新的安德斯醫學科技,以及倍智醫電的AI肺部影像判讀系統,展現新創在智慧醫療領域強勁的研發動能,吸引富邦金控、元大、兆豐等多家創投與金融業界專家到場交流。
受國外買主青睞的尚有,由台灣醫療暨生技器材工業同業公會籌組的「智慧醫療主題館」,以手術房、智慧病房為情境,展示包括:醫百的機械手臂立體定位輔助手術系統、明基三豐醫材的手術檯、海昌生化的膠原蛋白骨填料、長庚醫學科技的電動輔助推送對接推床、雃博的創新醫療氣墊床、安克生醫針對甲狀腺檢測所打造的超音波AI分析系統、商之器科技、晉弘科技、太平洋醫材、廣達電腦等公司多項最新產品。
「數位健康永續未來館」主題展館內,則匯聚合盈光電、聊心科技、滙嘉健康以及源奇科技等廠商,展出涵蓋影像分析、健康檢測、個人化復健與心理治療等,以數位科技為基礎開發而成的醫療照護、大健康解方。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主導的「臺灣專利超級站」也在台灣國際醫療展亮相,吸引來自美國、日本、南韓、泰國等地國際買主積極洽詢合作。(攝影/李林璦)
M-novator新創展區中,博想醫學科技的非侵入性腦中風AI影像評估技術吸睛。(圖/博想醫學科技提供)
M-novator新創展區中,倍智醫電的AI肺部影像判讀系統是第一個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的肺癌AI影像檢測產品。(攝影/吳培安)
數位健康永續未來館內,專注開發遠距視訊心理諮詢平台的聊心科技,以心理測驗互動吸引眾多參觀者駐足。(攝影/李林璦)
英普瑞斯開發全球首創AI智能尿檢機器人,提供非侵入式、自助式健康檢測。(攝影/李林璦)
高醫大引領研發落地 3家新創大秀醫療創新
在2025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中,高雄醫學大學更響應「健康台灣」國家政策,帶領9支醫師/教授領軍的研發團隊、3家高醫大衍生新創企業,展出醫療照護解決方案。
高醫大產學營運處張芳榮產學長表示,高醫大擁有70年歷史、是南臺灣最具代表性的醫學大學,不只是做研究、發表論文,更積極投入臨床導向的創新研發、技術轉譯及新創育成,使高醫大的研發成果真正落地臨床、走進居家生活,能讓民眾「用得到」。
為此,高醫大成立產學營運處,以校內一級單位的高度,推動智財管理、產學合作、新創育成,藉由國科會SPARK 計畫、GLORIA 跨域產學聯盟計畫以及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等資源挹注,打造一條龍式服務機制,有效協助校內教師與醫師將技術發明推向市場,目前已培育將近20家新創公司。

高雄醫學大學更響應「健康台灣」國家政策,帶領9支醫師/教授領軍的研發團隊、3家高醫大衍生新創企業,展出醫療照護解決方案。(攝影/吳培安)
⊕ 響應「健康台灣」 將醫師第一線經驗轉化成智慧醫療產品
張芳榮表示,此次高醫大在Medical Taiwan的展出內容,很多都是來自醫師的第一線經驗,與高醫大數十年累積的知識、經驗與數據整合,開發應用人工智慧(AI)的智慧醫療產品與創新醫材。
例如,蘇映輝醫師的斷層掃描自動轉3D模型之AI演算法,可將平面影像轉換成3D模型,幫助牙科醫師更精確地掌握病灶的位置與大小,提高手術的安全性與效率;周銘鐘教授開發的智慧X光系統,會根據病人體型自動調整參數,提升影像品質的同時,減少重拍、降低輻射,貼近放射科的實際需求。
針對高齡化社會的挑戰,高醫大也積極投入在宅醫療。例如,楊育昇教授設計的連續式手指被動關節運動器,是一款簡便的手指復健器材,能讓中風患者在家就能自己做復健;魏春旺教授團隊的寶寶哨兵御守,用影像辨識危險物品警示照顧者,預防寶寶發生意外;良全智慧醫創與張志仲教授合作,透過科技將醫療院所的中風復健訓練延伸到居家,實現在宅照護整合應用。
而在創新醫材方面,石啟仁教授所開發的創新醫用無機載體材料,具局部釋放與長效作用,可控制活性物質緩釋長達28天,具備口腔、皮膚護理與寵物照護的應用潛力;李偉鵬副教授所開發的未知感染症對應抗生素用藥之快速篩檢方法,應用創新奈米材料,可於1小時內評估病原菌、幫助感染症治療。
除了智慧醫療研發成果,高醫大也很重視健康的生活化延伸。此次在高醫大展館中,也展出高醫大教師研發的可食用配方技轉給國內廠商,進而開發出的機能飲品和保健食品,包含喬本生醫的活力亞補芝麻素牛樟飲、鋅甘飲、能量美體素、小小腰褲頭鬆油切膠囊EX,以及鈞禾生技的祕魯瑪卡相關產品等。
今年,高醫大也展出三家衍生新創公司的最新進展,包含雄聯智能的「iStone 腎結石風險評估系統」、衡心科技的「智慧動態心功能評估暨防猝預警系統」,以及品醫生技的「3D生物陶瓷列印服務平台」。
⊕ 雄聯智能» iStone腎結石預測AI 準確率高達92.7%
雄聯智能生醫(股)公司緣起於高醫大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泌尿科陳浩瑋醫師長年診療腎結石的經驗,結合中山大學電機系高崇堯教授團隊跨校跨域研究,成功開發出iStone腎結石風險評估系統,只需簡單的血液、尿液檢驗數據,即可快速評估受檢者是否罹患腎結石,其準確率高達92.7%,幫助受檢者在無症狀階段就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以上這項創新突破,也使得雄聯智能在去年的2024歐洲泌尿科醫學會(EAU)中,榮獲Helmut Haas Award獎項肯定。
陳浩瑋表示,iStone目前已與高醫大附設醫院、小港醫院等多家醫療機構合作落地,積極拓展產品應用場域。
今年,雄聯智能預計完成iStone在臺灣的多中心臨床試驗,並同步建置QMS/ISO 13485品質管理系統,為申請國內醫材證做好準備,也期待透過此次參展拓展上下游產業鏈的合作,特別是願意推廣或導入iStone的醫院與檢驗所。
⊕ 衡心科技» 智慧動態心率監測 打造即時心力預警解方
衡心科技則是致力於利用先進技術提升醫療健康管理效率與效果的智慧健康科技新創,由高浩雲教授及朱基銘教授共同發展出每心搏位移(CMPB)的即時演算法,結合穿戴式裝置與雲端平台,開發出「智慧動態心功能評估系統」。
創辦人暨執行長張文彥表示,這套系統突破了過往心臟在有氧運動或心肺復健期間的動態表現無法量化,只能在運動後測量心率和卡路里等靜態指標的侷限性,讓使用者能夠即時看見自己真正的「心力」表現。
此外,CMPB系統還可提供動態警示機制,並為使用者預測疲勞和心力下降等異常狀態,在使用者身體超出負荷之前提前警示風險,避免憾事發生。
在此次展會中,衡心科技展出CMPB分別與穿戴式智慧戒指的整合,以及透過復健機台提供即時運動心搏評估的導入成果,期待藉此吸引策略投資人,雲端平台、硬體設備的潛在合作夥伴,以及有興趣導入的運動/復健場域與長照機構。
⊕ 品醫生技» 個人化3D創新骨材 加速患者康復
最後,由王志光教授創立的品醫生技股份有限公司所開發的「3D生物陶瓷列印服務平台」,成功衍生出創新骨材—積層製造的骨移植替代物,預期未來能為患者量身打造個人化的高階醫材,有效解決臨床上複雜的骨科缺損問題,並加速病患的復原過程。
張芳榮表示,對高醫大來說,Medical Taiwan不只是一個展示場域,更是交流與實戰驗證的平台。在這類展會中,能夠直接與產業界交流,尋找技轉合作或對接新創的潛在夥伴,還能同時透過現場民眾的回饋,更清楚知道哪些發明真的能解決生活裡的痛點,對後續設計產品跟定位市場都有很大的幫助。
「高醫大的目標,是希望打造一個『從研發到產品落地』的完整健康創新路徑,讓醫師、研究者、甚至學生的好點子,都能夠透過校內的輔導機制,一步步產品化、走向市場。
未來我們也會持續深化跟政府、國際學研機構的合作,把『健康台灣』推向全世界,把健康真正帶進大家的生活。」張芳榮期許。
集結國科會計畫成果! 6家AI醫療科技精銳 搶進精準檢測、復健生態系
國科會也集結計畫成果,在展會中攜手6家醫療科技公司,包含半導體結合醫療的癌症精準檢測公司「醫華生技」、首創嬰兒心血管模擬器的「瑟鎂科技」、創新AI仿生器官晶片的「久浪智醫」、以去中心化真空採血設備進軍歐洲的「伊勒伯科技」、打造6秒AI骨鬆檢測的「柏瑞醫」,以及推出智慧復健系統的「智遊科技」,共同展出臺灣生技醫療創新的堅強實力。

國科會也集結計畫成果,在展會中攜手6家醫療科技公司,共同展出臺灣生技醫療創新的堅強實力。(攝影/李林璦)
⊕ 醫華生技» 半導體×醫療 「一條龍」打造癌症精準檢測
從半導體電子產業出身的醫華董事長黃忠諤強調,「數位病理領域有許多競爭者,但醫華最特別的是『從半導體生物晶片、人工智慧(AI)判讀軟體到自動化設備都全面一條龍研發生產』!」他運用創辦海華科技、待過穩懋、鈺創的經歷基礎,跨域整合半導體與生技領域,可謂是踩在巨人肩膀上建構臺灣少數「電子醫療公司」典範。
醫華生技透過半導體生物晶片,針對癌症循環腫瘤細胞(CTC)進行捕捉,除靈敏度高、捕獲率高外,後續還可搭配數位病理掃描儀、AI判讀細胞病理分析提供整套解方,在科技變化快速下,自主研發的優勢能讓醫華配合需求靈活地優化產品,他表示,「速度」就是生技產業最關鍵的決勝點。
黃忠諤表示,醫華瞄準政府癌症防治政策,目前已與多家臺灣醫院與細胞治療公司展開合作,如新原生細胞製備公司(TCPC)合作、與免疫細胞治療公司納維再生科技合作儀器開發,同時也持續尋找策略型合作夥伴。此外,醫華十年累積近70項專利,正逐步建立其跨域醫療科技生態系。
⊕ 瑟鎂科技» 全球首創嬰兒心血管模擬器擬真平台搶進國際醫訓市場
瑟鎂科技行銷經理廖晉彣表示,瑟鎂專注於開發沉浸式、高擬真醫學技能模擬訓練器,涵蓋腫瘤消融與心血管訓練兩大領域,包含甲狀腺與乳房消融模擬器、成人與嬰兒葉克膜(ECMO)插管暨血管內術式訓練平台。
其中,嬰兒心血管模擬器是全球首創,能幫助醫師提升插管準確率與學習效率,預計於今年7月亮相。
她強調,瑟鎂最特殊的是其模擬器具備脈動循環系統、模組化耗材設計與透明可視結構,可植入仿真病灶、讓醫師練習切割/電燒/縫合,以及學習如何運用超音波搭配採檢或消融針進行微創操作,瑟鎂以「目的性擬真」為原則,針對臨床實際操作關鍵區域提供高度還原設計,達到成本與實用的平衡。
除醫院外,也與國際醫材大廠如美敦力(Medtronic)、泰爾茂(Terumo)、BD (Becton Dickinson)合作,提供展示與訓練用模擬器,並與臺灣多家新創醫材企業進行客製化設計與製造合作。
廖晉彣指出,目前,瑟鎂正積極拓展歐美市場,設立當地倉儲與服務據點,並整合AI與MR技術開發虛實融合訓練系統,同時,也正在進行新一輪募資,以推動新產品研發與國際布局,展望未來能讓模擬平台納入專科訓練及認證中。
⊕ 久浪智醫» AI仿生器官晶片完成四國20項應用試驗 接軌FDA非動物實驗藍圖
久浪智醫(Anivance AI)由陽明交大陳冠宇教授創辦,致力於打造全球最快的新藥器官晶片平台,可將傳統仰賴人工的藥物開發流程,轉化為自動化、AI 協作的新實驗模式,縮短藥物研發時間、降低測試成本。
久浪智醫表示,平台可快速建立具人體生理相關性的仿生器官模型,包含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囊性纖維化(CF)、病毒感染、空汙和肺癌等呼吸道範疇,也正在開發肝臟、腎臟等仿生器官模型。
目前久浪智醫已於四個國家完成逾20項應用試驗,並可接軌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2025年推動的非動物性替代方法藍圖。此次展會聚焦毒理預測與藥效模擬應用,期望與國內外藥廠、生技公司、醫院及研發團隊深化合作,加速新藥從研發到臨床的每一步,打造藥物開發新未來。
⊕ 伊勒伯科技» 首創去中心化真空採血設備 落地歐洲藥局
伊勒伯科技開發出創新的定點照護檢驗技術,改善病患的醫療照護體驗,並促進去中心化醫療系統建置,讓檢測隨處都可進行。目前正於歐洲的藥局通路,導入全球唯一半自動採集微量指尖血的去中心化採血設備──Haiim閤安真空血液收集系統,其透過負壓脈衝的原理進行採血,每次採血約2分鐘可完成250~500 µL的血液採集,以進行後續其他檢測。
伊勒伯科技指出,例如在德國與義大利,這套採血設備可協助藥局提升健康服務能力,民眾透過線上預約,到藥局現場完成採血檢測,再透過雲端檢測平台,上傳檢測需求及結果後,結合醫師或藥師的報告分析,整合客戶所需,最終將紙本報告、保健品等配送至客戶手中,使藥局能為顧客提供更完整的醫療照護,同時拓展服務項目、創造額外收益。
為推動去中心化檢測,伊勒伯科技也推出eGGi閤宜核酸分子檢測系統,此次也希望能尋找更多潛在合作夥伴,共同推廣創新去中心化檢測營運模式。
⊕ 柏瑞醫» 6秒AI測骨鬆、肌少症 已進軍亞太13國
柏瑞醫此次展出「AIXA骨鬆肌少骨折AI輔助分析系統」,可透過AI快速判讀X光影像,6秒內產出骨密度與肌少症報告,且與目前骨密度和體組成檢測黃金標準儀器──DXA高度一致(CCC=0.996)。
柏瑞醫指出,該AI系統可搭配既有X光機使用,無需新增設備,有效降低建置成本,適用於基層醫療與海外市場的疾病早期發現與即時介入。
目前柏瑞醫已於亞太13國取得醫材認證並建立經銷合作,導入超過220家醫療機構,此次參展期望推廣AIXA普及於預防醫學領域,並與醫療院所、資訊系統商及國際通路商攜手合作,共同提升骨鬆、骨折與肌少症的早期發現與精準健康管理。
⊕ 智遊科技» 首創居家sEMG量測智慧復健系統 助高齡精準運動
智遊科技於2022年由成大衍生成立,其「智慧健促服務系統」是一套客製化的復健系統,運用全球首創可偵測肌肉表面「肌電訊號」(sEMG)的智慧護膝結合《寶島探險》的懷舊復古互動體感遊戲,讓高齡者在遊戲中進行復健、運動,遠離肌少症的威脅,已於2022年獲美國FDA二類醫材認證及2023年獲得TFDA一類醫材認證。
智遊目前已完成與南部七家醫療院所簽署MOU,並在奇美醫院、成大醫院、彰基落地,也進駐成大老人醫院。
>>本文刊登於《環球生技月刊》Vol. 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