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生化專家 國際脂肪幹細胞先驅

官學研三棲 丁詩同是知名脂肪剋星

撰文編輯部
日期2018-03-16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攝影/編輯部

現擔任行政院科技會報副執行祕書的丁詩同,是產業界口中的「7-11」,他秉持著「自身價值來自對等付出」的信念熱心推動及服務產業。風格幽默、做事明快的丁詩同,曾獲選十大傑出青年,營養生化專家的他同時也是發現脂肪幹細胞的國際先驅,專研肥胖預防醫學,是對付脂肪的剋星。


撰文/徐淨 攝影/林以璿

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副執行秘書丁詩同,多年來即便政務繁忙,仍在教學與研究方面,絲毫不倦怠。談起人生經歷,「沒有離開過初心」,他始終掛念著要為臺灣農業產業奉獻心力、改善生態。

業者眼中的丁詩同一向幽默、風趣,他非常熱心協助產業,是產業界口中的「7-11」。事實上,「7-11」也正是丁詩同始終謹守的原則─從早上7點工作到晚間11點,「你有多少價值,關乎你做到多大的努力。」丁詩同說。

和業者討論產業時,丁詩同健談、直率,但談起研究,丁詩同更加神采奕奕,樂於研究、分享科學的精神表露無遺。

2000年,丁詩同從美國回到母校─臺灣大學畜牧系(今動物科學技術學系)教書,勤於研究與教學的丁詩同屢獲校內教學優良獎、研究成就獎,更獲中華民國十大傑出青年、國科會研究傑出獎等殊榮。

他建立分子生物實驗室,以生農技術為核心、結合分子生物學,致力於營養與動物功能性基因體學、基因分子標記與繁殖效能研究,以實際增值農業產業應用。

尤其在營養與基因表達、脂肪細胞分化與基因表現研究上,成果更為突出,並已延伸與生醫、製藥產業化有所連結。官學研三棲的丁詩同著作等身、擅寫論文,在國內外生農、生醫科學的成就其實深具影響力。

一路走來和「農」脫不了關係

丁詩同一路走來,無論求學歷程、培育優秀學子、致力實驗室研究工作,或是掌管著臺灣的產業方針,他人生中的每個階段似乎都和培養農業人才、改善農民生活,脫離不了關係。

丁詩同在臺大畜牧系學士、碩士畢業後,1992年,服完預官役,以優秀的成績申請到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全額獎學金,前往深造動物營養,專攻營養生化學。

他在俄亥俄州立大學家禽系主要的研究,是關於以營養的角度改變蛋組成,藉而改善胚胎吸收發育及蛋的孵化率。

一般的雞蛋孵化率約為85%,孵化失敗主要原因可能來自遺傳因子影響其胚胎早期發育,另一個可能就和營養成分改變有關。

在孵化前兩天,正常胚胎應將卵黃囊往肚子裡收,然而若是前期營養利用不夠充分、導致體積過大,或是卵黃膜結構有問題,都會導致收縮不完全而成為死胚。

若在培養動物時,就改變牠的營養成分,是否能影響卵黃裡的脂肪組成?丁詩同於是研究探討以不同吸收速率的不飽和脂肪酸、短鍊或中鍊的脂肪酸,觀察是否影響代謝、胚胎發育等情形。

取得博士學位後,丁詩同隨即於該校神經生技中心接受分子生物技術訓練。並在1996年來到美國貝勒醫學院(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小兒科系進行博士後研究,繼續鑽研小孩及動物的早期發育、早產問題。

脂肪幹細胞研究先驅

丁詩同在研究過程中,就發現到豬脂肪細胞增生、發育、分化及營養利用的機制,但當時學界都還不曉得那其實就是「脂肪幹細胞」。直到2001年,丁詩同發表的一篇文獻才確立了「脂肪幹細胞」確實具有分化多能性,可分化為軟骨、神經、類胰島等細胞。

丁詩同也分享,這樣的發現是可以被應用在臨床上治病的,例如國內陽明大學教授李光申已將該技術推展至臨床二期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