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歷史文化、自然資源、貿易形態,甚至是教育狀況,愛爾蘭與臺灣都有諸多相似之處。
愛爾蘭,位於大西洋東北部,正處英國西方,約有500萬人口,面積70,273平方公里,大約是臺灣的兩倍大。
1948年,愛爾蘭才正式脫離英國的陰影獨立。作為世界上貿易最為發達的國家之一,愛爾蘭3,000億歐元的年國內生產毛額(GDP)大約等同於年總出口額,意味著愛爾蘭近乎100%的GDP都是來自於出口。
在教育方面,愛爾蘭擁有全歐洲最高的大學就讀率(60%),遠高於歐洲的30%。
從傳統到現代,從IT到製藥產業,幾乎每一間你說得出名字的世界大企業都在愛爾蘭設有據點。如今,愛爾蘭的人均國民所得為每年5萬5,000美元,相較之下,臺灣僅有2萬3,000美元。
同樣是缺乏資源,對貿易極度依賴的小島國,愛爾蘭究竟如何成就現在的矽谷榮耀?
我們專訪了愛爾蘭投資發展局執行副總裁兼亞太區總監John Conlon,以及東協暨臺灣區負責人Gerard Whitty。
訪問中,他們用平穩而自信的語調告訴我們,愛爾蘭如何從成立投資發展局(Investment and Development Agency, IDA)並透過國家建設與經濟發展總體規劃,從經濟、教育、研發、政策的角度,幫助整個國家形成成熟的產業鏈,並提供愛爾蘭超過20%的工作機會與亮眼的GDP。
IDA與愛爾蘭又如何透過招商與正確的政策規劃,將愛爾蘭一步一步推向世界舞台?
耕耘70年 以國際企業帶動國內發展
愛爾蘭投資發展局(下稱IDA)屬於政府機構,最初於1949年時作為工業和商業部的子部門而成立。
50~60年代時則主要提供公民服務(Civil Service),直到1969年,IDA根據工業發展法(Industrial Development Act)獨立設置成為機構,正式成為愛爾蘭投資發展局,主要負責吸引和發展外國企業對愛爾蘭的投資,目的是為了刺激國家經濟活動及提供就業機會。
今(2019)年,IDA將屆滿70年歷史,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也最成功的跨國投資發展機構之一。
IDA執行副總裁兼亞太區運營主管John Conlon表示,做為一家擁有近70年歷史的非營利機構,IDA幫助超過1,350間跨國際企業以愛爾蘭為據點開展大歐洲區的業務。
由IDA引入的跨國企業直接提供愛爾蘭超過20萬個工作機會,相關產業鏈也衍生出超過20萬個潛在工作機會,從愛爾蘭約200萬人的總勞動力來看,可以說,愛爾蘭約有20%的工作機會是由IDA直接或間接帶來的。
「我們深刻理解國際化發展對於一家公司,甚至一個國家的含義。這些企業包括全球領先的資訊產業公司、生物醫藥公司以及金融企業。」John Conlon說。
世界十大製藥設廠愛爾蘭
在生物醫藥產業方面,世界十大製藥公司,輝瑞(Pfizer)、嬌生(Johnson & Johnson)、安進(Amgen)、諾華(Novartis)、葛蘭素史克(GSK)、羅氏(Roche)、禮來(Eli Lilly)、拜耳(Bayer)、默沙東(MSD)、賽諾菲(Sanofi)都在愛爾蘭設有據點。加上本土醫藥公司,愛爾蘭大約有90家藥廠,這些公司都擁有豐富的經驗,也奠定了愛爾蘭在世界製藥行業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在過去十年中,愛爾蘭在生物製藥上投資了超過10億歐元。1964年,研發小分子藥的Leo Laboratories是第一個到愛爾蘭設廠的製藥公司,再來是生產原料藥的Bristol-Myers Squibb等。」
到了70~80年代時,愛爾蘭的製藥產業聚落逐漸擴大,大藥廠一一來到愛爾蘭。輝瑞、諾華、武田(Takeda)、GSK、默沙東等都是在這個時候到達愛爾蘭,同時也將世界上最為暢銷的藥物,如Lipitor、 Gleevec、Risperdal以及Zyprexa等帶到愛爾蘭進行生產。
John Conlon進一步強調,「現在,愛爾蘭是世界上最大的藥物及生物技術產品淨出口國之一,也是全歐洲第二大的醫藥產品出口國。醫藥相關產業每年的出口總值約為660億歐元,而醫藥科技產品出口為140億歐元。」
除了生物醫藥產業之外,更有許多資通訊(ICT)科技廠商駐點於愛爾蘭,包含了大家耳熟能詳的谷歌 (Google)、蘋果 (Apple)、微軟(Microsoft )、雅虎 (Yahoo)、Airbnb、臉書 (Facebook)等,使愛爾蘭成為全球第二大的軟體出口國。
蘋果於1980年在愛爾蘭設立廠房,這是蘋果除了美國加州總部以外唯一的國外正式部門,負責與總部相同的業務。Google在愛爾蘭有6,000多名員工,員工來自超過60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