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兒防老」是傳統華人社會秉持的觀念,不過,隨著高齡化、少子化現象加劇,多數家庭的照護功能也產生轉變,「養兒」未必再能「防老」。
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預測,2025年,台灣65歲以上的高齡人口將占總人口20%以上,進入「超高齡社會」。面對如此改變,發展長期照護及銀髮產業,勢必成為政府施政的重點項目之一。
投入長照服務、銀髮產業所費不貲,新政府主打的「長照2.0」,以稅收制作為經費來源,若以第一年編列預算330億元來看,仍不足以支應所需支出,連帶將影響政策成敗。
因此,應結合產業及政府之力,自以下四大主軸著手,整合製造業思維、服務業本質及衛生福利法規,建置完整的產業生態系,補足預算缺口;同時讓長照服務、銀髮產業雙軌並行,克服並滿足長者的「不安、不滿及不便」等「三需求」,積極協助其再度融入社會,開創長照銀髮產業新藍海。
主軸一:整合保險「實物給付」
由於長者進入失智、失能狀態後,無法妥適地運用金錢,若保險業者能藉由提供受益人醫療、護理、長期照護、健康管理、老年安養及殯葬服務取代現金,或許有更大實益。
比如現行的全民健康保險即屬實物給付,民眾投保後,一旦罹患疾病或遭遇傷害事故,健保署是經由特約的醫事機構提供醫療服務,而非給付現金。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亦於去年7月13日通過「人身保險商品審查應注意事項」修正案,增訂「實物給付型保險商品」專章,為保險業異業結盟帶來新契機。
不過,合作廠商服務品質的確保、倒閉而無法履約的風險,或長照住民醫療後送與紛爭處理,都非保險業者能預先評估的問題,也造成成本精算的不確定性。目前國外提供此項服務的保險業者仍面臨虧損問題。
然而,設計商業險種實物給付保單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