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醫療風潮意謂全球進入後基因時代,基因檢測、定序價格下探,未來,不只基因檢測本身,基因檢測產生的大數據如核酸資訊、生化資訊等,都將能夠鏈結到未來病程。
個人化基因檢測技術雖尚未達到理想精準程度,但可預見的,更精準的疾病次分類,代表的是出現新市場區隔與新舊技術的再整合。
過去,隨機取樣的傳統疾病次分類並不精準,二、三期臨床試驗失敗的舊藥,亦有機會因精準醫療捲土重來再回到臨床試驗戰場。事實上,很多國際新藥公司臨床結果未達理想,可能肇因於當初臨床試驗設計未考量到疾病次族群的分類。
精準醫療來襲 生技製藥需審慎定位
在精準醫療時代下,中醫與西醫有機會找到共同的語言。對於傳統上被認為較缺乏西方科學依據的植物藥、中醫藥相關保健品來說,也可透過代謝體(metabolome)途徑、基因解碼與疾病分類,找出科學化的共通連結。
精準醫療也會影響藥價,找到生技新藥產業的新平衡點。以蛋白藥來說,雖然挾著高成長率,約60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仍無法與4,000億美元的小分子藥物相抗衡。
蛋白藥之所以能高度成長,是因為過去疾病分類仍不夠精準,必須頻繁地使用小分子藥物,忍受稍許副作用之風險;而蛋白藥療程的特色往往可以長時間注射一劑就好,提升了生活品質,所以雖然昂貴,仍然吸引金字塔頂端及戰後嬰兒潮的消費人口。
在精準醫療的後基因時代,可預見的是,投資成本、臨床實驗成本、時間成本以及無效劑量都將下降,因此,產業必須找到適當的價格與定位。由此觀之,台灣生技製藥產業必須以精準醫療的格局斟酌選擇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