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老手三度創業 臺灣首家雙特異性抗體新藥股興櫃

圓祥何正宏 從物理到「First-in-Class」新藥之路【會員限定,4/15前限期開放】

撰文記者 彭梓涵
日期2023-08-25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何正宏表示,圓祥一路走來到受到許多貴人的相助。他也鼓勵大家,「當公司走不下去,要再走一步都很困難,但這一步其實離成功很近,只要渡過就會越來越好。」(攝影/彭梓涵)

圓祥生技總經理何正宏,在海歸前曾在高科技產業搖籃的矽谷,創立KaloBios Pharmaceuticals、ProtevoBio二間生技公司,其開發產品成功授權、技轉給諾華(Novartis)、賽諾菲(Sanofi)。旅美超過25年,他在抗體藥物開發上累積身經百戰的經驗,向來不從事「相同產品」(Me too)的研究工作,2013年他回臺三度創業成立圓祥,再以臺灣少見的「雙特異性抗體新藥」為主題,開發出「抗體噬菌體庫」與「T-cube雙特異性抗體」平台。目前研發的5大雙抗新藥,3項進入臨床,其中2項已分別授權給信達生物和天士力醫藥。

撰文 / 彭梓涵


今年7月14日,臺灣首個以雙特異性抗體(Bispecific Antibody, BsAb)新藥研發為主軸的圓祥生技,以每股60元登錄興櫃,興櫃首日開盤一度攻上84.2元,漲幅逾10%,截至8月14日止,儘管受大盤下滑影響,但股價仍維持50元之上,總市值32.44億臺幣(最新變動請以櫃買中心公告為主),仍屬興櫃新兵中的資優生。

圓祥生技是由前生技中心執行長黃瑞蓮,邀請旅美超過25年的何正宏博士一同於2013年5月創立。

何正宏擔任圓祥總經理,在海歸前曾在高科技產業搖籃的矽谷,成立KaloBios Pharmaceuticals、ProtevoBio二間生技公司。

他任職KaloBios公司開發的工程化人源抗體Humaneering技術平台,在2007年以3,200萬美元授權給諾華(Novartis)、處於臨床一期的綠膿桿菌感染抗體藥物,也在2010年以2.55億美元,售權給賽諾菲旗下疫苗子公司Sanofi Pasteur。

另外,他在ProtevoBio期間開發治療老年(溼性)黃斑部病變(nAMD)的市場首見(First-in-Class)雙特異性抗體療法,在2012年技轉給香港掛牌公司信達生物(Innovent Biologics),該藥從設計到授權僅花不到一年時間,創下雙抗療法授權最快紀錄。

不過同樣都是創業,矽谷、臺灣兩地大不同,2013年成立的圓祥,也曾在新創公司最難越過的「死亡之谷」中停滯不前。

「2017年是圓祥最艱苦的時期,那時甚至需要借錢來Run公司!」何正宏回憶道。不過,在2017年底,浩鼎創辦人暨已故的前董事長張念慈,看到圓祥專有的全人源抗體嗜菌體庫、與雙特異性抗體平台(T-cube)的研發潛力,有助浩鼎產品提升競爭力,便決定以交換股權方式併購圓祥。

2018年1月,浩鼎完成圓祥併購,浩鼎持有圓祥67%的股份,成為最大股東,圓祥順利增資2,000萬元,渡過了難關。

有了浩鼎的加入與後續資金支持,圓祥自主的抗體新藥開發加速進行,候選藥物也順利陸續授權給天士力醫藥(Tasly Pharmaceutical),在各項授權、里程碑金逐步入帳,圓祥一躍成為浩鼎旗下的小金雞……。

受石頭和花的啟發 從物理轉到生命科學 

何正宏算是第二波海歸回臺創業的科學家,總是留著一頭蓬鬆捲曲黑髮,外表透露些許不羈的性格,在一板一眼的生技創業科學家中,鑄就了他獨特的氣質。

事實上,他的叛逆早就寫在DNA裡。出生嬰兒潮(1946年到1964年)末代的何正宏,在當年政府嚴格管控的威權教育下,作為一個屏東鄉下的孩子,他仍從升學率不到15%的大學聯考中,考進臺灣最高學府臺灣大學。

不過,專攻雙特異性抗體藥物開發的何正宏,大學念的竟然是「物理系」。當時,物理系是當紅科系,能人輩出,他是如何有這樣戲劇性的轉變?

「年輕時,大家總會有一些稀奇古怪的念頭,大三升大四那年,我問自己,莊子所言的萬物析而盡其微,最後都是基本粒子,但是一塊石頭、一朵花,為什麼一個有生命,另一個卻沒有?」

何正宏回憶當時,由於無法從物理的世界回答這個問題,那年暑假他幾乎整日都泡在圖書館,想從生物學的書中尋找答案。

「那時,我找了一本美國科學人雜誌(Scientific American),書中剛好在描述DNA,但我對文中的術語完全陌生,所以短短一頁我卻看了一整天。」

走進生命科學的世界,何正宏很快就愛上生物學,大四最後一年,他也把所有精力投入在選修的生化學、遺傳學、有機化學等課程。

1985年,何正宏臺大物理系畢業,雖然他與大部分的同窗一樣,決定出國進修,但何正宏卻選擇進入美國維吉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Virginia)微生物學和免疫學系攻讀。

自此,他和物理分道揚鑣。不過,他在物理系學習到的觀察、歸納,讓實驗數據符合理論,再逐漸形塑成一個定律的邏輯,仍成為何正宏日後在藥物研發上的核心思維。

參與Tyrosine Kinase磷酸化研究 6年碩博共發9篇期刊

進入維吉尼亞大學那年,全球生物界都在追一個熱門題目——細胞內酪胺酸激酶(Tyrosine Kinase)如何透過磷酸化(Phosphorylation)來進行訊息傳遞(Signal Transduction)。

這是當年大家沒辦法解決的生命科學問題,後來也陸續有科學家證明一種屬於絲胺酸/酥胺酸蛋白激酶(Serine/Threonine  Kinase)的分裂素原蛋白激酶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能將磷酸鹽(Phosphate)在高度保守(Conserved)的細胞內,從Tyrosine轉移到Serine/Threonine 上,以將訊息傳遞到細胞核,促進基因的表現。

這個很大的謎團被解決後,開始有不同頂尖大學的研究團隊,嘗試要將人類的MAP Kinase基因複製(Clone)出來,而何正宏正是第一位,在1990年底把老鼠的MAP Kinase整個序列定序完成的研究員。

「那個年代細胞訊息傳遞的研究,有很長足的發展,幾乎每個禮拜都至少有一篇與MAP Kinase有關的研究發表在《Nature》或《Science》期刊上。」

何正宏說,因為領域很熱,基本上只要做得快,新的東西被解鎖,研究結果就很容易被科學期刊接受並發表,在6年的碩、博養成中,他至少發了9篇研究論文。

博士班順利畢業後,何正宏立即獲得一位口試委員青睞,要介紹他到一位諾貝爾獎得主實驗室繼續鑽研該領域,但他思考,MAP Kinase的研究已有許多未知被解決,「比起繼續研究,如何將這些結果轉為病人可使用的療法?」是他更想做的事。


何正宏在今年「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40周年」創新創業商機講座中,分享圓祥最新進展。何正宏為(前排右三)。(攝影/巫芝岳)

捨棄進大公司  加入新創盡情發揮想像

因此,1993年他先到必治妥施貴寶(BMS)研究中心,以蛋白激酶與G蛋白為主題進行2年的博士後研究,接著,他又到加州矽谷的DNAX Research Institute進行第二份博士後研究。

DNAX研發中心是由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1959年諾獎得主Arthur Kornberg教授創立的生物技術公司。

Arthur Kornberg是酶化學專家,他不只發現聚合酶對DNA複製、修復和重排至關重要,1990年,他又發現參與無機聚磷酸鹽(poly P)代謝的酶與生物生理活動有關,而這些重要的酶都成為日後基因工程重要工具。

在他創立的DNAX中,他們也從事大量的腫瘤免疫研究,是當時堪稱全球排名前三的免疫學研究機構,讓何正宏在此期間學習到許多最先進的免疫相關知識。

不過,向來不喜歡被約束的何正宏,一段時間後,他發現自己無法待在像BMS擁有萬名員工的公司工作,即使DNAX員工較少、只有百名,但他還是想到規模更小的公司,去發揮和實現自己的想法。

他的叛逆,再次展現於工作上。離開DNAX後,1998年何正宏加入由Robert F. Balint博士創立的一人團隊。

何正宏回想,Robert Balint當時其實擁有的資金與資源都不充裕,基本上就是靠著寫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的計畫申請補助金(Grant)來維持科研工作,但他申請到的計畫需要有人協助,我便加入他的團隊,兩人也就開始開發與抗體有關的技術。

何正宏說,當時會從細胞的訊息傳遞轉向從事抗體技術開發,是因為1986年全球第一個由楊森製藥(Janssen Pharmaceutical)開發的抗CD3抗體藥OKT3,被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批准,之後到1999年間,又有6~7個抗體藥被批准,應用領域包括癌症、自體免疫疾病、抗發炎、抗感染等。

「抗體藥物的技術和市場逐漸被大家認同。許多公司,尤其是排得上前10大的藥廠,幾乎有7~8家從小分子藥物轉型投入抗體藥,他自己也看到這領域未來的潛力,因此願意嘗試轉換跑道。」

只是,那時何正宏剛成家,有了妻兒,身分轉變為父親的他,就訂下一年時間目標,若他與Robert Balint的抗體技術沒開發出來,就另謀出路。

還好,隔年兩人順利開發出工程化人源抗體的Humaneering技術平台,並拿這個技術到矽谷募資400萬美元後,決定在2001年成立KaloBios Pharmaceuticals。

何正宏在KaloBios任職期間除了開發Humaneering技術平台,也研發出三款治療癌症、發炎、感染疾病的抗體藥,這些產品後續在KaloBios團隊努力下,順利於2007年以3,200萬美元授權給諾華、2010年以2.55億美元授權給賽諾菲旗下疫苗子公司Sanofi Pasteur。

1千美元創業  雙特異性抗體授權信達 

那段時期對何正宏來說,是他爾後抗體研發事業的重點基礎。此外,在這個過程中他也體認到,產品的開發不一定要走到批准、上市後才能賣錢,「只要是好的產品,不管在什麼階段,都能呈現其應有的價值(Value)」。

有了多元的產品線與授權金挹注,KaloBios也在2013年於那斯達克IPO,從成立到IPO共募集1.3億美元。只是,邁向成功之路的KaloBios,也為何正宏帶來一些隱憂。

何正宏說,公司逐漸擴大、員工人力變得複雜,制度的限制也隨之變多,該公司也曾因CEO醜聞與虧損,最後在2016年下市。

身在充滿願意冒險嘗試的創新之都,讓他常常思考自己出來創業的可能性。2006年,何正宏決定離開KaloBios,只花1,000美元就在矽谷創立了一家一人公司ProtevoBio。

ProtevoBio是一家專注創新抗體和蛋白質工程化的公司,除了提供抗體或生物藥優化的服務,也有一些自主研發的抗體產品,就這樣,何正宏自給自足渡過6~7年,他自己當老闆後,不只更能調配工作時間,也能每日接送孩子上下學。

ProtevoBio也創下一些里程碑,其中,自主開發治療老年(濕性)黃斑部病變雙特異性抗體療法,在因緣際會下,於2012年技轉給中國的信達製藥。

何正宏說,這個療法從設計分子序列到簽約授權只花了12個月,不管是研發或授權,能用這麼快的時間達成,是臺灣少有的經驗。

中年職場兩難  為照顧父母回臺三度創業

然而,何正宏也坦言,到美國的第一代臺灣移民,最後都會碰到「老的老、小的小」的問題,大部分的人通常等到小孩能自足時,就會回臺灣照顧父母,他自己也不例外。

2009到2013年間,何正宏已考慮離開美國,並在臺灣、中國兩地往返,觀察整體市場、資金、人才等面向,決定往哪邊落腳發展,並就近照顧長老。

當時臺灣和中國都在全力的發展生技產業,中國啟動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畫(俗稱千人計畫),透過獎勵措施引進人才,而臺灣在2009年也通過了「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現已改為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以提供租稅優惠的方式,展現政府扶持生技產業的決心。

兩邊的政策對何正宏來說都相當具吸引,雖然從資金面看,中國政府支持的力度遠勝臺灣,但他認為臺灣的文化與公司架構比較接近西方,加上先前在矽谷就認識的前生技中心執行長黃瑞蓮邀請他一起創業,何正宏終究還是決定返鄉回臺灣「三度創業」。

再撐一天信念  度過新創死亡谷

2013年,何正宏與黃瑞蓮正式成立圓祥生技。叛逆個性使然的他,也向股東董事表示不做「Me too」產品,因此,圓祥就選擇了臺灣當時沒幾個人知道的「雙特異性抗體療法」為公司發展主軸。

雖然圓祥有明確的定位與策略,但成立頭幾年,為了自建「抗體開發整合技術平台」,打造出頂級「抗體噬菌體顯現資料庫」,加速篩選、優化客製化的有效抗體,先後募資約1億新臺幣。

但很快的,圓祥也走到新創公司最常面臨的創業死亡之谷,2017年,圓祥募得的資金幾乎罄盡,為了讓公司營運繼續,何正宏不得不減薪、借款。

回憶當時最苦的日子,何正宏說,自己有很長一段時間,半夜兩三點都會醒來為公司的事情苦惱,「那時我問自己最多的問題,就是我明天要不要把公司關掉?」

但每次出現這個念頭後,何正宏又會鼓勵自己,「我明天再撐一天就好!」,這個信念也讓他在最艱難的時期,一天撐過一天。


何正宏於DCB、南港生技育成中心 (NBIC) 及環球生技雜誌共同舉辦「Bio Kiss The Venture」,唱出創業的築夢路。(攝影/彭梓涵)

十年磨劍  2新藥授權、1進臨床、多款研發中

直到2017年底,圓祥獨創、可在短時間內,針對任何標靶找到具高親和力、功能性的「全人源抗體嗜菌體庫」,以及可連結T細胞免疫檢查點,與不同腫瘤標靶的「雙特異性抗體平台(T-cube)」,獲得浩鼎創辦人暨已故的前董事長張念慈青睞。

2018年1月,浩鼎董事會通過以換股方式併購圓祥,併購後,浩鼎持有圓祥67%股份,成為最大股東,圓祥的財務困境得到緩解,同年也順利增資2,000萬元。

有了浩鼎的加入與資金支持,圓祥從專有「T-cube平台」自主研發可靶向CD137與PD-L1的雙特異性抗體候選產品AP203,並陸續取得美國專利、多國專利審查中,AP203在2022年也分別於美國、臺灣啟動臨床一期試驗,適應症為非小細胞肺癌、頭頸癌與食道癌。

同樣以「T-cube平台」開發的,還有靶向CD137與HER2治療乳癌的AP402、以及靶向CD137與CD73治療多種實體瘤的AP601,正在臨床前研究中。

另外,圓祥以「Omni-Lab抗體庫」研發的癌症免疫雙特異性抗體療法AP505,也在2019年將其大中華區的臨床開發、生產和銷售權利,獨家授予中國天士力醫藥集團。

該藥已在2023年Q1獲美國FDA核准執行肝癌臨床一期試驗,今年3月也在中國啟動臨床一期試驗。

此外,何正宏先前在ProtevoBio於2012年授權給信達生物,治療老年(濕性)黃斑部病變雙特異性抗體療法IB1302,也在2020年將原屬ProtevoBio的產品權利又移回圓祥。

IB1302目前正在中國進行第二個臨床二期收案,預計2024年完成二期解盲,今年7月也獲得中國藥監局(NMPA)許可得以進行臨床三期試驗。

今年,圓祥成立滿十年了,從自助、人助、天助正逐步邁向收成期,近3年順利募資超過15億元資金,今年9月,也將進駐全新完工的臺北生技園區。

何正宏感念,一路走來到受到許多貴人的相助。

他也鼓勵大家,「當公司走不下去,要再走一步都很困難,但這一步其實離成功很近,只要渡過就會越來越好……」。


Profile:何正宏

現職 • 圓祥生技總經理
經歷 • ProtevoBio, Inc. 創辦人兼執行長
• Multispan, Inc. 創始成員兼研發副總裁
• KaloBios Pharmaceuticals, Inc. 聯合創辦人
• DNAX Research Institute 博士後研究
• 必治妥施貴寶(BMS) Research Institut 博士後研究
學歷 • 維吉尼亞大學微生物學和免疫學 博士
• 臺灣大學物理系 學士

>>本文刊登於《環球生技月刊》Vol.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