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璋、賴昭翰、黃彥達/中央健康保險署署長、成大醫院外科加護病房主治醫師
因應治療COVID-19患者所需,國際經驗及實證顯示,高流量鼻導管(High-Flow Nasal Cannula,簡稱HFNC)治療可提供病患穩定的氧氣濃度,為具效益之治療方式。健保署已於六月十日公布新增「經鼻高流量濕化氧氣治療」申報代碼,在健保署共擬會議未核定之前,針對COVID-19重症病人治療給付費用回溯自一一○年五月一日起生效,院所可申報此診療項目,治療費用由政府公務預算支應。
「經鼻高流量濕化氧氣治療」是這些年來被重症醫師肯定的一種新式氧氣治療,適當的加熱加濕在高流量氣體往呼吸道輸送的過程中,將會減少呼吸道黏膜傷害、減緩病患不適,而濕化痰液亦有助痰液排出。面對低血氧性呼吸衰竭的病人,歐美重症醫學會聯合組成的戰勝敗血症組織,近期也發表對於COVID-19病人合併低血氧性呼吸衰竭時,依狀況建議使用高流量鼻導管給予氧氣。相較於傳統氧氣治療,可避免COVID-19病人插管,減少呼吸器使用。
健保署新增本項申報代碼,每日支付一七四五點(一點一元),支持醫院提供確診病人高效益的治療方式,提升治癒率。近日外界反映高流量氧氣鼻導管的耗材費用昂貴,現行支付點數不足;健保署對此費用的估算,是參考「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所提之人力成本及醫材成本攤提等建議計算。將醫事人員用人成本,以及氧氣、無菌蒸餾水、高流量鼻導管與管路、主機設備(使用年限約八年)、房屋折舊等費用,按使用日數進行攤提計算,院所可依患者需要治療日數使用並申報費用。
另外,健保署亦將於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會議提案,針對治療COVID-19患者亦具效益之「俯臥式擺位」新增申報代碼,讓院所治療病患時,擁有更多資源可使用。
(作者分別為健保署署長、成大醫院外科加護病房主治醫師,本文由李伯璋署長授權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