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生技名人錄
專家觀點
專家觀點
編輯筆記
BTC的大佬們……
2021-09-03/
編輯部
2021年的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TC開完了!今年因為疫情關係,無法如往年舉行實體會議,委員多數在線上另一端抒發,也不得不少了產業各界人士現場的互動與參與。BTC會議17年了,每年會議上都會更新臺灣生技醫藥進展的數值,委員們建議形成的結論更是產業發展的風向標。誠如BTC召集人科技部部長吳政忠所言:議程不但反映過去一、兩年,臺灣生醫產業的佈局,同時也是未來10年內,臺灣非常有機會的產業發展...
專家觀點
遠距醫療
數位轉型
陳瑞杰
專家觀點
遠距醫療–跨越數位落差、落實醫療平權
2021-08-10/
專欄:陳瑞杰
有人擔心當疫後各項政府解決方案,會加大投注於數位產業發展,反而造成低收入、偏鄉、長者之數位落差。也有關切全台疫情警戒降級後,醫院的門診病人逐漸回流,政府正在積極推動遠距醫療,是否有必要繼續? 然而,遠距醫療應是全民健保,更能實踐社會正義及落實醫療平權工具之一。遠距醫療模式,可避免偏鄉離島居民或都會地區行動不便者(殘障或銀髮族),在常態就醫時(非急迫),節省舟車往返及候診領藥,不讓「時間」與「距離」...
專家觀點
數位醫療
人工智慧
林清詠
林清詠:Graphen AI預測未來變種病毒助攻疫苗設計,盼未來能有台灣人自己設計的疫苗!
2021-07-31/
記者 王柏豪
今(31日),以模擬完整人腦功能創造行業AI解決方案的圖策智能科技(Graphen)創辦人兼執行長林清詠分享,Graphen持續分析全世界237萬株病毒定序,並以原子作用力對接預測AI模型技術,可提早二個半月預測病毒變種的出現;再以自有開發的GraphenAtom目標蛋白質結構功能預測模型,能預測未來病毒突變熱點的結構變化,加速疫苗與抗體設計,協助防疫政策超前部署。 林清詠並期許,「Graphen...
專家觀點
編輯筆記
懷鄉臺灣創業,如果最後竟變成了包袱……
2021-07-23/
編輯部
臺灣證券交易所旗下創新版、戰略新版,7月20日正式開板,但僅此一家申請創新版掛牌的仁新醫藥,最後在臨門一腳的一週前(7月13日)決定自行撤件。政府在2020年12月發布規劃開設「臺灣創新板」(TaiwanInnovationBoard,簡稱TIB/創新板),也迅速有效地在一年餘後,就打造出「臺版那斯達克」。只是,政府原期待藉此活絡資本籌資市場,並與本土有潛力的「獨角獸」共舞,卻在開場首日尷尬地唱了...
專家觀點
虛擬健保卡
遠距醫療
數位轉型
專家觀點
陳瑞杰
善用「虛擬健保卡」推動遠距醫療與疫後醫療數位轉型
2021-07-23/
專欄:陳瑞杰
新冠肺炎在台延燒,三級警戒讓全國醫療機構營運降載,衛福部與健保署也同意暫時全面開放「遠距醫療」,部分國人就醫型態也因此改變。但是,民眾在線上看完診,卻仍需回到實體醫療院所,核卡、繳費、領藥,讓人覺得只開放半套視訊診療。衛福部醫事司與健保署也迅速回應,其中一項改善就是推動「虛擬健保卡」,七月初,宣稱已有628家醫事機構參與,但都仍在系統整合中。 李伯璋署長也在7月18日自由共和國論壇中,提出面對疫情...
專家觀點
專家觀點
孫智麗
生醫女力
新冠疫苗
孫智麗:從國產疫苗看台灣生技產業機會與困境
2021-07-07/
特邀作者
一、各國施打現況與疫苗保護力國產疫苗的問題最近討論多,我先就國產疫苗的現況做簡單的介紹。全世界好幾個國家的每百人施打率都超過百分之百,目前這些國家包含阿聯酋、以色列和英國,也就是這些國家部分人口已經完成第二劑,邁向群體免疫之目標。因疫情破口大幅提高國人施打意願,目前台灣的施打率已經突破10%來到10.6%。台灣核准緊急使用授權(EUA)疫苗,包括全世界最多國家施打的疫苗AZ、國內開始施打莫德納(M...
專家觀點
專家觀點
陳志山
皮膚癌早期診斷存活率99% 十年內將誕生AI自動診治工具
2021-06-21/
記者 劉端雅
陳志山於臺灣中山醫學大學取得醫學士與短暫外科臨床訓練後赴美,在賓州大學(UPenn)取得病理學博士,自此旅居美國執業。他曾擔任紐約州立大學附設醫院皮膚外科主任及教授,在MSKCC成立皮膚癌專科部門時加入至今,20餘年來,他致力於皮膚醫學臨床研究,成為美國當今皮膚腫瘤學權威KOL(KeyOpinionLeader)中唯一出自臺灣醫學體系者,也是目前MSKCC首位部門主管的臺裔醫師。責任編輯/劉端雅5...
專家觀點
編輯筆記
厚植「生物技術」的重要……
2021-06-21/
編輯部
經過這次疫情爆發,各方你來我往的資訊、加上媒體爭先恐後的推波助瀾,我一些平常不問科學的姨、媽、姐們,突然都變成生物技術專家了,讓我憂喜參半、但不少時候也被問得哭笑不得!同樣作為一個媒體,特別是標榜生物醫藥的產業媒體,我們實在非常慚愧!我們後來完全不參與、也拒絕任何立場的言論和投書;不追逐疫情引起各種社會情緒下的糾結議題,我們低頭關心處在疫情火線上的產業現況(即使也只能很片面),以及轉譯國外針對防疫...
專家觀點
專家觀點
健保
李伯璋
HFNC氧療 健保給付
2021-06-18/
專欄:李伯璋
李伯璋、賴昭翰、黃彥達/中央健康保險署署長、成大醫院外科加護病房主治醫師因應治療COVID-19患者所需,國際經驗及實證顯示,高流量鼻導管(High-FlowNasalCannula,簡稱HFNC)治療可提供病患穩定的氧氣濃度,為具效益之治療方式。健保署已於六月十日公布新增「經鼻高流量濕化氧氣治療」申報代碼,在健保署共擬會議未核定之前,針對COVID-19重症病人治療給付費用回溯自一一○年五月一日...
專家觀點
專家觀點
健保
李伯璋
李伯璋:善用防疫綠色通道 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
2021-06-18/
專欄:李伯璋
疫情延燒迄今,民眾持健保卡、透過「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健康存摺」APP,可進行口罩預約,它也為防疫建構「綠色通道」。近期疫情升溫,健保署透過這條通道,讓民眾可快速查詢自身「新型冠狀病毒檢測結果」,短期內又將提供疫苗注射預約。近期疫情嚴峻,由於原篩檢結果通報程序繁複,導致延遲通報,為了讓大家更即時掌握篩檢結果以防止疫情擴散,指揮中心指示,自五月廿二日起改為透過健保系統上傳篩檢結果,並於「健康存摺」呈...
專家觀點
新源生技
多方複審
生技法律
新源生技首創台灣IPR成功立案 善用「多方複審」機制 攻得國際專利之爭契機
2021-06-03/
記者 王柏豪
文/高士偉(明富國際法律事務所) 面對全球日益競爭的環境,企業之間的專利攻防,往往就成為產品開發最終成功與否的關鍵。 以往,臺灣公司面對國際企業的專利圍堵戰,通常只能被動地接受專利權人提起的冗長訴訟程序及敗訴後天價的賠償,或消極地選擇放棄此產品開發。 反之,若能適時提出「多方複審」(InterPartesReview,IPR),臺灣公司將有機會藉由挑戰其專利有效性而獲得談判籌碼,甚至奪回市場的主導...
專家觀點
羅敏菁
mRNA疫苗
不可不知的mRNA疫苗成功因素:「基因結構」加「傳輸系統」二者缺一不可
2021-05-29/
新聞中心
撰文/羅敏菁(生技投資聖經作者)2021/5/26mRNA疫苗自2020年10月臨床二期實驗證明有效後,有關mRNA疫苗開發者的報導就傳遍全球,其實mRNA疫苗如果沒有奈米佐劑的傳輸,即運送系統,mRNA疫苗也不會成功,就像太空人再怎麼訓練有素,沒有太空船,也上不了太空一樣。而mRNA疫苗這次用於感染性疾病的預防,只是牛刀小試,未來,mRNA技術將加入癌症免疫治療行列,這更是全球後疫情時代的生技競...
第一頁
上一頁
7
8
9
10
11
下一頁
最後頁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影音】默克Yariv Hefez博士:百年製藥大廠如何內建「創新基因」
吳麥斯:末期腎病無聲危機!9成患「腎性貧血」 HIF療法為新曙光
福寶科技巫震華 引領MIT外骨骼機器人闖天涯
生技推動單一窗口 匍匐在創造突破的路上……
ACTO主席下坂皓洋: 「臺灣外泌體監管與安全、有效回報系統 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