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疫情後,一晃17年有餘,很多年來,儘管臺灣每年週而復始地入夏後6、7月,是幼兒手口足、腸病毒高峰期;緊跟著秋涼後,流感高峰接著來臨(一般是每年的11月至隔年3月),但都不危及國家社會秩序。
登革熱一度帶來緊張,如今也在中央與地方政府共同協力防疫下,雖然仍未完全根除,但防疫已經不再讓政府頭疼。
因此,即使不少醫界、業者每年都呼籲「疫苗」是國家國防工業,盼政府大力正視並及早扶植本土疫苗產業,但似乎仍不太被當一回事。
目前,主要的流行疾病都已有疫苗防禦,只是國際疫情一拉警報,臺灣疾管局往往必須透過各種管道向跨國大廠*搶疫苗。( *全球疫苗市場有85%由五大疫苗廠葛蘭素史克(GSK)、賽諾菲巴斯德(Sanofi Pasteur)、默沙東(MSD)、輝瑞(Pfizer) 及諾華(Novartis)所占,其中,諾華已經在2014年將流感以外的疫苗業務出售給GSK,流感疫苗業務後也在2016年出售給澳洲藥廠CSL公司)。
一位原來任職外商疫苗部門主管的朋友,曾親歷參與協助政府向外商總部搶流感疫苗,「但人家還是看你臺灣小,抱著錢也搶不到,直接就被大廠忽略那種心酸很說不出口」,後來朋友決定投身臺灣本土疫苗公司,「盼臺灣自己的疫苗能早日出頭,不要再看人家臉色。」
以流感為例,臺灣採購本土自有的國光疫苗依然非常有限,各種政治因素讓臺灣流感疫苗仍倚賴外商進口。目前,臺灣疫苗自給率不到10%,美國、歐盟疫苗自給率達100%,中國85%,韓國還有約40%。但這些緊張與重要性,只要社會活動沒有任何被影響下,一般民眾都不甚有感。
疫苗是當權者安社稷的政績
迄今,臺灣COVID-19防疫依然是全世界的模範生,已接近半年無本土案例,各種活動可以說已經解禁。
近期,臺灣境外移入案例幾乎天天出現,但在綜合外電報導歐美新冠疫情又出現迅速蔓延趨勢,一些國家再度瀕臨「封城」警戒,民眾搶購民生物資恐慌再現,相較之下,人在臺灣就覺得踏實許多。
只是,只要「疫苗」問題沒有得到解決,防疫就很難解嚴,臺灣可能只好繼續鎖國,經濟、國防恐將更陷入獨孤。
疫苗,現在真的成為各國領導人吃頭痛藥也難消除的「政治」問題。因為新興流行傳染疾病帶來的更大破壞,是重大經濟倒骨牌式的連鎖崩塌,然後可能引來各種內政問題的失控,再往下推就更不堪設想。
所以美國總統川普不惜砸錢(累計已經超過60億美元)下注給所有跑在前面的潛力疫苗;總人口6,600萬人的英國政府,已經累計向Sanofi、GSK等大藥廠預購了整整2.5億劑疫苗,讓英國取得的人均疫苗數高居全球第一。
個人不懂政治,但也曾很無聊地想過,在美國59屆總統選舉11月3日舉行前,我如果是川普,也會如許多政論所言,不擇手段全力支持至少一款「政治」疫苗通過上市,即使疫苗不良副作用問題風險仍高,也會留待「勝選」後打帶跑解決,而如果選舉失敗,這個爛攤子正好就留給繼任者傷腦筋。
因為疫苗不僅是當權者安社稷的必要工具,也是攘外的國防武器,誰先握有了護國佑民的疫苗,邊境一開,經濟活水就流動了。
COVAX 純賣方市場 變數多
衛福部已經公開,並非世衛成員的臺灣,已加入新型冠狀病毒疫苗聯盟(COVAX)。COVAX是世衛組織美意,讓全球所有國家都能公平獲得防治新冠病毒疫苗,目標從現在起到2021年收得20億支疫苗,聯合國並希望募集380億美元,只不過在募得30億美元後,進展緩慢,屆時COVAX能有多少數量疫苗,不得而知。
COVAX合作有2種方案,一是承諾採購,由COVAX分配疫苗,另一種則是選擇性採購,臺灣是選擇「選擇性採購」方案(但訂金、數量政府尚未揭露)。
儘管,政府表示以「選擇性採購」可以選擇不要中國疫苗,但COVAX目前仍是一個純賣方市場,COVAX領導人Seth Berkley (他同時是聯合國全球疫苗與預防注射聯盟(GAVI)行政總裁)公開表示,正在評估新冠病毒疫苗的分級價格,較富裕國家和較貧窮國家支付不同價格,但預計定價不會超過40美元(約1,200新臺幣)。
有本錢 但買藥會「等不到」
若以衛福部表示,傳染病防疫諮詢委員會7月已排定,優先順序將和流感疫苗類似,包括:醫事人員、65歲以上高齡者及50歲以上慢性病患者等,目標要讓全臺60%人口、約1,358萬人都能接種新冠肺炎疫苗。我們若以中位價每劑新臺幣600元來計算,總計也需要81.48億元。
即使樂觀來看,目前COVAX平台優先的9支處於三期臨床的疫苗中,也包含:AZ、J&J、BioNtech、Moderma,若順利有能在明年第一季上市者,讓COVAX有機會逐漸變成買方市場,但以臺灣第166排序,機會也實在很低。
目前全球疫苗發展時間都太短,很多用藥有效性和安全性沒有辦法很清楚。衛福部部長陳時中說,臺灣防疫相較其他國家好,面對疫苗我們比別人多一點時間可以做判斷;取得疫苗後要觀察,屆時透過COVAX買來的疫苗有可能會備而不用,「我們有本錢等,但是我們買藥不等。」
但問題很明顯,我們就算有本錢,也可能是買藥會「等不到」,所以這些本錢,能不能反過來用在協助臺灣本土疫苗加速開發?
EUA(緊急授權核准) 臺灣沒學到位
目前,臺灣自身研發疫苗的進度,三家業者才處在第一期臨床試驗,收案最快的國光或很快進入二期臨床。
中國研發的11款新冠肺炎疫苗中,已有4款進入三期臨床試驗,預計今年年底年產能達6.1億劑,明年年產可達到10億劑,進展最快的國藥集團中國生物開發的新冠疫苗擺明不會加入COVAX,而且要價一支高達44美元。
很多人或許都會批判和質疑中國疫苗臨床試驗數據的可靠性和合法性,但美國FDA的EUA (緊急授權核准) 實施,臺灣也似乎沒學到位。
我不禁又杞人憂天地想,如果臺灣一直處在疫苗落後狀態,歐美大國都有了疫苗施打,他們來臺灣提出不接受隔離要求,在疫苗安全性、有效性依然充斥不可預期風險下,我如果是政府,要不要、該不該接受?萬一有了破口,臺灣來不及有疫苗,防疫會不會因此開高走低!?
「政治」疫苗難題很多,恐怕也不是我這小老百姓所能瞎想。但這次COVID-19 疫情來襲,看到各國政府都為了疫苗陷入內政交迫、外交錢權角力後,至少沒人再不認為「防疫視同作戰」,疫苗是國防工業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