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奏延:外泌體將是臺灣追上國際的明星產業【會員限定,5/7前限期開放】

撰文記者 李林璦
日期2023-07-25
林奏延 艾萬霖生技董事長、前衛生福利部部長

曾擔任衛生福利部政務次長、衛福部部長、國家衛生研究院董事長和衛生署副署長,現任林口長庚兒童醫學中心名譽院長、長庚大學醫學系客座教授、國家衛生研究院董事與艾萬霖生技董事長。
林奏延於2020年12月底創立艾萬霖生技公司,致力於外泌體的臨床運用並專注退化性疾病治療,也讓艾萬霖成為全臺第1個運用外泌體做為新藥申請的公司;今年3月,林奏延與臺大生技中心主任沈湯龍共同發起成立「台灣外泌體產學聯盟」,倡議政府重視外泌體研發,促進產學對接與整合上下游產業界。

責任編輯/李林璦


今年,囊括《再生醫療法》及《再生醫療製劑條例》草案的再生醫療雙法討論熱烈,但是,目前立法院已在5月16日時宣布暫緩三讀。

先前,2018年衛福部公布《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特管辦法》)修正條文,開放6項細胞治療技術,相較於日本的自由診療更為嚴謹,這類似「沙盒」的概念,在適度的管制下,成為臺灣再生醫療產業發展的楔子,也給予患者一線希望。

我認為,再生醫療是臺灣追上國際的機會之一。再生醫療產業則正處於萌芽階段,臺灣還有機會取得先機,並在國際上站穩腳步。因此,再生雙法對臺灣的生技產業發展非常重要,我期望能盡快針對大家目前的疑慮做調整後,讓再生雙法盡早通過,先求有再求好,正式上路後,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微調。

臺灣的生技醫療產業,從以往的學名藥發展到新藥、生物相似藥,雖然逐漸有成果展現,但放到國際與世界各國相比,已經喪失許多先機了。

例如,在小分子藥物上,大多是國外大藥廠的天下;而在生物相似藥領域中,臺灣雖然幾乎是同時與韓國起步發展,但生產製造規模也遠遠追不上三星生物製藥(Samsung Biologics)。今年7月4日,三星生物製藥取得2張輝瑞(Pfizer)合作協議,總額共8.97億美元,成為三星有史以來最高額生物相似藥訂單。

全球搶進外泌體產業  臺灣不落人後

再生醫療領域中,又以外泌體(Exosomes)的發展領域更新穎。外泌體可謂是被遺忘兩個世紀的明日之星,現今,全球熱潮興起,大家幾乎都想要進入外泌體產業,臺灣也不落人後、更應急起直追!

在1987年,加拿大麥基爾大學的Johnstone團隊,首次發現在網狀紅血球的成熟過程中會分泌一種囊泡,後來被命名為外泌體。起初,外泌體被認為只是細胞所分泌出來的垃圾,但2013年,美國與德國的James E. Rothman等三位學者,針對外泌體的研究獲得諾貝爾醫學獎,正式開啟產官學對外泌體的熱烈投入。

外泌體是一種被活細胞所分泌,具有脂質雙層膜結構的囊泡,且具有運送脂質、蛋白質、遺傳物質及傳輸生物訊息的功能,直到近年,科學界才確認外泌體在診斷、治療、藥物載體方面的潛力。

不過,全球都還是處於發展前期,但也正是因為在發展前期,更是臺灣可以彎道超車跨入國際舞台的大好機會。

臺灣的外泌體學術研究計畫亦逐年增加,從2012年只有個位數,到2022年一年有高達171件外泌體研究計畫,累計至2023年總共達到991件研究計畫,顯見,臺灣學術界也趕上外泌體發展熱潮,有望挹注業界最新技術。

在臨床試驗方面,全球進行與外泌體相關的臨床試驗截至今年3月,總共高達294個,有233個臨床試驗應用於疾病檢測,多數作為腫瘤及發炎性疾病診斷,另有61個臨床試驗應用於疾病治療。其中除癌症依舊為重要研究適應症外,新冠肺炎爆發後,全球出現不少針對新冠的外泌體臨床試驗。

台灣外泌體產學聯盟  籲產官學研共建制度

但是,在61個外泌體應用於疾病治療的臨床試驗中,臺灣的占比是0,沒有一個外泌體疾病治療的臨床試驗正在進行,多數是應用於抗老化、檢測和診斷。

這是因為臺灣在再生雙法通過前,外泌體不屬於《特管辦法》中細胞治療的範疇,也並不確定是否依循生物製劑的法規。

因此,建議醫藥品查驗中心(CDE)盡速建立臨床前試驗的化學、製造與監控(Chemical Manufacture and Control, CMC)的一致性標準,一同重視外泌體法規制度的建立,在再生醫療領域中,我們常言「The process is the product.」,都在在顯示製程的重要性。目前,亞太國家中,如日本及韓

國,不僅積極發展外泌體相關應用,也著手建立法規,特別是韓國。

韓國號稱排名全球前三的外泌體生技公司ExoCoBio,於今年3月2日宣布,依據《先進再生醫療和生物製藥的安全與支持法案》(Safety and Support of Advanced Regenerative Medical and Advanced Biopharmaceuticals Act)與《尖端生物製藥安全與支援規定》(Rules on Safety and Support for Advanced Biopharmaceuticals)取得韓國食品藥品安全部(MFDS)頒發的先進生物製藥生產許可證,成為「韓國第一家、亞洲最大可從幹細胞中提取外泌體的臨床級GMP廠」。

我成立生技公司後,也正在發展臺灣首個外泌體新藥,適應症包含退化性關節炎、視神經病變、慢性腎臟疾病,也獲得CDE列為外泌體新藥的指標案件,未來將與政府共同建立外泌體新藥的審查法規。我除了呼籲政府支持外,也希望外泌體產業界能做到「自律」,在目前還沒有明確法規監管之下,必須按照新藥開發流程,從毒理、藥理、臨床動物試驗一步一步前進,才能提供患者安全、合法合規的療法。

而要促成臺灣外泌體產業發展,政府、產業界、學界都有責任。因此,為了促進產學界對接,整合上下游共組外泌體產業大聯盟,我與臺大生技中心主任沈湯龍共同發起,並由台灣胞外體學會(TSEV)、台灣研發型生技新藥發展協會(TRPMA)及台灣精準醫療產業協會(PMIA)推動成立「台灣外泌體產學聯盟」。

目前,聯盟已有學術研究者、4家公家法人機構、以及58家生技公司參與,研究領域涵蓋新藥、再生製劑、載體、檢測試劑、醫材、CDMO、及化妝品和保養品,其中又以「再生醫療製劑」領域最多。

同時,聯盟制定5大任務,包括:倡議政府重視並鼓勵外泌體研發、制定生產製造前瞻法規,同時也會盤點臺灣學界及產業界的研發量能,讓學界了解產業界的需求,將研發量能對接產業,形成正向的循環,進一步推動國際交流及法規協和。

>>本文刊登於《環球生技月刊》Vol. 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