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研究院農業生物科技研究中心,草藥科學研究主要著重於分離並鑑定植物所含之有效成分,亦建立與利用與發炎相關疾病的細胞培養、小鼠模式等實驗系統,藉以篩選、驗證草藥及其有效成分之功效。近年來,農生中心致力於將台灣的草藥資源科學化與現代化,獲得多次國家新創獎與發明創作獎等獎項肯定。
文/楊傑名
農生中心(中研院農生中心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Academia Sinica)前身為生物農業科學研究所籌備處,成立於 1998 年1月,當時由楊寧蓀教授擔任籌備處創所主任。
2006年8月依原宗旨轉型成立為農生中心,目前由施明哲教授擔任中心主任,徐麗芬教授及邱子珍教授為中心副主任。並分別在中研院南港院區及位於台南科學園區的中研院南部生物技術中心內,進行各項專案與跨領域研究工作。
農生中心主要從事任務導向型的基礎研究,以期解決台灣農業問題及推動台灣農業生物科技產業的發展,共成立「植物環境逆境」、「草藥科技」、「分子疫苗科技」及「酵素科技」等4個研究專題組,期望能扮演台灣農業生物技術學界及產業界之觸媒角色。
其中「草藥科技組」於1998年農生中心草創時期就建立,當時因意識到西藥發展到了一個瓶頸,而台灣蘊藏豐富之藥用植物資源,國外藥廠也開始注意傳統草藥悠久的發展歷史,並開始願意投入保健食品(food supplement)或膳食補充劑(dietary supplement)開發,對由草藥研發未來新藥躍躍欲試,因此「草藥科技」成為重點科研課題之一。
目前癌症使用之化療藥如紫杉醇、喜樹鹼、長春花鹼等,都是從植物衍生而來,可是從1960年代發展至今,癌症病人常用的一線藥、二線藥仍是這些化療藥。徐麗芬表示,「這些化療藥藥效顯著,但對病人有多重的副作用與和抗藥性問題,因此科學家希望透過研究傳統的中草藥成分,希望達到抗癌效果並解決副作用或抗藥性的問題。」
免疫調節、癌症治療和預防
徐麗芬表示,農生中心在草藥醫學研究方面,已建立各種與發炎疾病相關的癌細胞、免疫細胞、小鼠疾病模式等實驗系統,並利用體學(Omics)技術平台系統,藉以篩選、驗證標的草藥之抽出物、分離層、以及具有醫療保健功效的化學成分。
徐麗芬說:「草藥有單方、複方不同的組成。植物就像一個化學工廠,到目前為止,光一個菸草的葉子就被鑑定出含有超過1,000種分子量小於1,000 Da的小分子化合物,更別提含兩種草藥以上之草藥複方其所含成分之複雜性。」
她指出,植物藥發展最困難的就是草藥的化學製造與品管技術(Chemistry Manufacturing and Controls, CMC)。這些草藥的成分特性、指標與活性成份鑑定,以及其含量再現性都需定義清楚,這是申請專利以及美國FDA臨床試驗所須之要素。
而農生中心的團隊建立的植物化學與代謝體學(Metabolomics)研究系統,可有效率與精準地建立活性草藥抽出物的品管(QC)及CMC。
目前,農生中心著重在針對台灣的草藥在癌症治療或預防以及免疫調節應用,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