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由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主辦、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協辦的「生物產協第十六屆第二次會員大會暨精準健康趨勢論壇」,於2021亞洲生技大展同期舉行,並邀請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創會理事長黃齊元、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林玉寬會計師,以及五家國內從事精準醫療開發之廠商,分享最新趨勢與策略。
撰文、攝影/彭梓涵、巫芝岳
11月4日由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主辦、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協辦的「台灣生物產協第十六屆第二次會員大會暨精準健康趨勢論壇」,於2021亞洲生技大展同期舉行。
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吳忠勳理事長開場致詞表示,作為臺灣最大的生物產業協會,協會目標是推動各項活動,帶動臺灣生技產業發展;亞洲生技大展在李鍾熙前理事長帶領下,不僅成為國際展會,也為產業鏈結更多參與國際的機會。
今年即使全球仍在新冠疫情下,但參與2021亞洲生技大展的國家、攤位還是保持高參與度,再次顯示生物產業協會與生技大展,對於臺灣生技醫藥發展的重要性。
國發會高仙桂副主委致詞也表示,從兩兆雙星、五加二產業創新計畫、六大核心戰略政策,「生醫產業」一直為國家重點產業,政府也以戰略級角度強化國家公共衛生、人民健康,並協助生醫產業數位轉型、推廣智慧醫院、推動精準健康產業。
她表示,推動精準大健康產業,為避免防疫物資、治療藥品出現斷鏈,政府也將扶持本土CDMO (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產業,將來除了可承接新藥的代工製造,也可掌握國際蓬勃發展的商機,讓臺灣成為「製造、研發」並重的生技大國。
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吳忠勳理事長表示,新冠疫情下,參與2021亞洲生技大展的國家、攤位還是保持高參與度,再次顯示生物產業協會與生技大展,對於臺灣生技醫藥發展的重要性。(圖/生物產協提供)
國發會高仙桂副主委說,為避免防疫物資、治療藥品出現斷鏈,政府也將扶持本土CDMO,讓臺灣成為「製造、研發」並重的生技大國。(圖/生物產協提供)
突破資本市場困境 臺生技公司「私有化」可望成趨勢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創會理事長黃齊元於演講中則強調,生醫領域國際上近年有多項大型併購案,而臺灣資本市場仍有金融機構監管法令過嚴、兩岸關係高度緊張、不夠國際化等劣勢。
即便經濟前景轉佳、地緣關係、金融服務業發達等是我們的優勢,但仍讓國內生醫在資本市場上難以突破。
他也認為,由於生技公司在臺灣估值難以提升,因此「私有化」可能成為趨勢。
黃齊元表示,今年上半年,全球有176家生醫公司成功IPO,較去年成長144%,總募資額達到345億美元,比去年成長了117%。其中最熱絡的美國市場,共有72家公司上市,而中國則有20家公司上市。
反觀臺灣,今年上半年只有5家生醫公司上市,佔國內上半年總IPO家數的36%;募資金額前三大的公司分別為:長聖、博晟生醫和亨泰光,所有公司募集14億新臺幣,比去年成長97%,
然而仍與美國、中國、香港落差相當大,黃齊元也舉了包括默德納(Moderna)、輝瑞(Pfizer)、BioNTech等開發新冠疫苗的公司為例,目前默德納和輝瑞的新冠疫苗銷售額有望超過900億美元,佔有全球新冠疫苗四分之三的市場。
他表示,這些公司因為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且在「The Winner Takes It All」的趨勢下,大者恆大。
黃齊元又特別說明近期引起熱議的「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ecial Purpose Acqu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