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生技業界的朋友和前輩們都非常關心我們,也常會來我們社裡走動;中秋佳節,環球生技月刊的團隊和我們 幾位顧問,先藉此誠心祝福大家,天天都很開心、圓滿,也跟我們團隊家庭一樣,很喜歡互相「吐槽」、互相打氣、 關心。
上個月,因為基亞事件風波,台灣生技股市一陣忐忑不安。但是才一個月,我們看到生技資本市場又逐漸重回溫 暖,相信也帶回更多沉著和理性。在最風雲變色時,我正好拜訪一位到台灣設立據點、也計畫在台 IPO 的大陸美籍科 學家,眼前生技股的跌宕起落,一點都沒撼搖他想落腳台灣的意念。 他笑嘻嘻地告訴我,經歷過美國生技歷程的人,大概只會對台灣生技產業更有信心吧 ! 美國生技產業經歷三波起 落發展到今天的榮景,台灣這才第一波啊 ! 亞洲地區,有哪個國家的生技資本市場像台灣一樣,感覺這麼像美國 ?
不過,當進行這期台灣學名藥議題時,不少和業者訪談之餘的交流,都讓我對產業保持樂觀之外,仍有許多審視 和警惕。一位藥界接班人很誠懇告訴我,大家罵台灣法規執行進度落後,有時候其實是來自業者自己造成的障礙,因 為跟國際接軌的法規,都是要業者再投資的,「很多業者因為不願意,會集體拖延或反對。」
他也因此感慨,時間就是機會成本,你做了,但是慢了,那就是落後,代價往往就是差毫釐、失千里。 此外,不少輿論菁英也不斷批評兩岸臨床試驗文件相互承認的問題,希望中國加速台灣醫藥的審批速度。有一位 兩岸工作小組成員,後來被要求認真地去統計目前台灣送件 CFDA 註冊待審的藥品或醫材案件數,本以為下次談判時, 至少可以議請大陸著手從這些案件中,增速審查或因此進行討論。 結果呢 ? 實際的數字,也讓我有些驚訝,台灣藥品和醫材目前真正在 CFDA 裡的不過 20 件左右⋯。喊進中國市 場的業者如此之多,大多數卻都覬覦一步登天因此守株待兔。
我參加過大陸不少生技醫藥或保健的展覽和論壇,許多業者後來是這樣告訴我的,說他們真的很喜歡台灣產品, 但結果是「台灣根本沒有甚麼東西可以賣給大陸,沒個許可證,我們甚麼都沒辦法動啊。」 我也有不少業者朋友,其實只想找到大陸經銷合作,把產品交給對方,並理直氣壯告訴我「你要賣,銷售證是你 要申請。」
「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 ?」我問自己。
最後,在這期裡,我們的記者靜芳跟隨了幾個生技創新創業的論 壇和活動,我們明顯看到,美國矽谷生技醫材微型創業潮,以及全球 學生創業的風氣,在台灣真是越來越熱絡了。在大陸,則是產業間併 購風起雲湧、如火如荼。
但不管創業、併購,資金都是發展起飛很重要的翅膀。在台灣,投資基金走進校園和學校攜手;在美國和大陸, 投資基金則和醫藥企業聯盟。 兩岸投資重點和模式有許多差異,但共同的事實是,過去單純的創投角色,正逐漸退場,生技產業的發展投資需 要更多專業的「整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