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靜芳、林亞歆
將臨床醫學與工程結合的醫學工程,是將生物醫學、電子、電機、半導體、資通訊、軟體、光學、精密儀器、化工、材料、機械等相關科技及原理應用於診斷治療或人體工學輔助的跨領域學門,最直接相關的產業即是近年在泛生技題材中逐漸嶄露頭角的醫療器材。
醫材產業有台灣發展多年的電子產業、塑膠射出等產業基礎,加上臨床醫學實力,已被視為下一個兆元產業的熱門候選。
在資本市場上,雃博、精華、聯合骨科、邦特都交出不錯的成績,全球最大的隱形眼鏡大廠精華更連年登上股王寶座,自有品牌加上代工業務的豐厚進帳,去年全年營收達54.11億新台幣,EPS超過新台幣31元。
相較生技製藥業動輒10年磨劍,資通訊及電子產業看準醫療器材的高附加價值及僅3到5年的研發期,也掀起醫材風。
電子大廠如明基友達、研華、廣達、台達電、鴻海、奇美電等紛紛進軍生醫領域,明基友達集團近年更積極轉型,這5年來成立明基三豐、明碁口腔醫材等醫療器材子公司,並鎖定中國十二五的醫療改革方針,佈局了當地醫院體系。
根據工研院IEK調查統計,台灣2014年醫材整體產值逾860億新台幣,年增率6.1%。醫材相關廠商超過600家,多從事中、低階醫療器材OEM/ODM,在市場深耕十餘年,骨材、微創、血壓計、血糖計及輔具的me-too、me-better產品逐漸在國際市場佔有一席之地。
醫材創業潮湧現
市場調研機構BCC Research也在2014年的報告指出,2012年的醫材科技市場超3,900億美元,2013年衝破4,100億,並預計2018年會達到5,387億美元。
這顯示,不只是J&J、美敦力、西門子、亞培、羅氏等高階醫療器材大廠的大餅,也是中、小型醫療器材廠未來的大商機,台灣的中小企業醫材廠,紛紛瞄準大廠的外圍市場拓展通路。
亦由於醫材的研發期及資金需求標準相對生物醫藥寬鬆,近年在泛生技領域的新創潮,更是脫離過往醫材產業的居家醫材主流,往臨床的創新醫材邁進。
從2008年啟動的「台灣-史丹福醫療器材產品設計之人才培訓計畫」(Stanford-Taiwan Biomedical Fellowship Program, STB)至今所培育超過35名的學員至今已在海內外開枝散葉超過10家醫療器材及軟體公司,實收資本額逼近4億新台幣。
醫材產業日漸興勃、創業風潮湧現,也就代表生醫理工跨領域人才的需求將漸增。從中原大學於1972年首創醫工系開始至今,台灣約有十餘家大專院校及技職院校投入醫學工程相關科系及學位學程,醫檢、放射及輔具研發等領域更是不計其數。
原先有學士班的醫學工程系亦僅限私校,但近年國立大學的醫學工程所,也因應研究所招生競爭及入學人數減少的危機,掀起從研究所往學士班拓展的風潮,積極招生學士班培養「研究所班底」。
如陽明大學、成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所先後在2007年、2011年整併為系,開始招收學士班,台灣大學醫學工程所也正在籌備學士班中。
如今,每年「醫學工程」或「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及其碩士班和學士班學生,就有約3,000名學生就讀,一年約有600餘名畢業生。
陽明大學:「博雅教育」跨領域人才 台灣唯一醫工學院
陽明大學坐落石牌,以醫學院起家,1994年改制為大學,目前設有醫學院、生物醫學暨工程學院、生命科學院、護理學院、牙醫學院,及2007年成立的人文與社會科學院。
除現有由署立宜蘭醫院改制的陽明大學附設醫院外,陽明大學周遭醫院群集環立,與振興醫院、台北榮民總醫院、新光醫院等相鄰,也和台北榮總合作成立榮陽基因體研究中心,以凝聚學研醫研究能量。
近年來,醫學起家的陽明積極推展博雅教育,在2013年由國科會(現科技部)通過的4年期試辦計畫「新世代跨領域科學人才培育計畫」推行後,去年於國內首創大一、大二不分系的生醫學士班。
該學士班重新整理傳統微積分、物理、化學、生物等課程內容與教法,劃分為「整合科學」、「資訊與數據科學」與「基礎生醫科學」3大系列。
「博雅教育是陽明的重點方針。」陽明大學校長梁賡義指出,陽明近年深化通識課程,邀集28名中央研究院學者開設為期4學期的「人文講座」,為陽明校園內的博雅教育鋪路。除此之外,陽明加入台灣聯合大學系統,與中央大學、清華大學、交通大學4校進行校際合作,學生可以跨校修課,增加問學、求知的機會。
醫藥生技產業教學實習 「推動中心」協助創業團隊
陽明大學於高等教育調查機構QS(Quacquarelli Symonds) 2014年舉辦的全球建校未達50年的前50名潛力大學調查中排名第三十名,是台灣唯一進榜大學。
從2006年至今,陽明在教育部「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畫」及「邁向頂尖大學計畫」中共獲超過45億元新台幣,計畫經費在研發方面主要用於發展基因體研究、腦科學、生醫光電暨分子影像和醫學工程等重點領域。
2014年,陽明又獲得教育部「生技產業創新創業人才培育計畫」補助,成立「醫藥生技產業教學實習推動中心」,分為「生技檢驗部」與「醫療器材部」,提供生技醫材專業師資教學、協助雛型創業團隊建立、創業計畫書撰寫及顧問團諮詢。其後又獲得科技部之「生醫與醫材轉譯加值人才培訓計畫」補助,建立校內醫療器材研發、教導、認證與服務的平台,積極凝聚校內外的研發訓練能量,並與臨床醫師合作,進一步協助創新研究計畫成果轉譯為創業產品,使技術成功移轉予業界。
陽明是國內大學醫學工程的老字號,早在1984年就率先成立醫學工程碩士班,在1994年陽明改制為大學同時成立生物醫學暨工程學院,是目前國內唯一的醫學工程學院,近年也比照陽明醫學院及生科院大一、大二不分系政策,推行大一不分系,強化醫學工程與科學之基礎教育。
「放眼全球,陽明等級的醫工學院也十分稀有。」陽明生物醫學暨工程學院院長張正指出,國外大學通常只設立醫工所,陽明的醫工系則從學士班、碩士班到博士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