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帶動生醫類股指數上漲,2021年臺灣生技IPO熱潮發酵,共31家IPO新兵報到,比起2020年16家、2019年9家,可謂爆炸性成長!
本刊特別舉辦「2021台灣31家生技IPO新兵」人氣票選,高股價沒有高人氣,但高人氣能改寫股王、股后未來進行式嗎?
前10大人氣公司結果,將顛覆您直觀想法!
專題企畫/撰文:彭梓涵
採訪整理:彭梓涵、巫芝岳
資料收集:吳培安、巫芝岳、劉馨香、李林璦
資料來源:市場公開資訊、本刊資料研究中心
視覺/美術設計:黃黛鵑
圖片來源:vecteezy
全球IPO金額在疫情下創下新高,科技和醫療行業成為主力!
數據公司路孚特(Refinitiv)統計,2021年全球總數2,097宗IPO共集資4,020億美元(不包含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部分)。與2020年相比,集資金額上升81%,件數增長51%。根據Dealogic數據,若加上SPAC範疇內的借殼上市等特別操作,數字更是達到5,940億美元。
從行業看,科技及醫療保健業佔了IPO的大宗。Refinitiv數據顯示,今年科技業有426件IPO,醫療保健業有332宗,總計佔全球IPO集資金額的近42%。
因新冠疫苗帶來經濟重新開放的美國,更是帶動了生醫IPO風潮。根據新興事業投資銀行Renaissance Capital研究報告,2021年美國IPO盛況空前,不僅超越2020年,更是自千禧年後最熱鬧的一年!
該報告指出,美國IPO整體概況,2021年共有399家公司初登板,總募資額衝到1,425億美元,其中包含生技在內、作為防疫要角的醫療照護(Healthcare)類股,就佔了36%。
除了正規IPO,2020年起掀起的SPAC上市熱潮,2021年也大行其道。以SPAC方式IPO的生技公司中,不乏緊扣創新技術的明星公司,每每一登場都創下IPO驚人佳績。
這些生技相關的IPO公司,有越來越多是屬於臨床階段早期公司,且多數潛心在新型癌症療法開發,包括:基因編輯、基因∕細胞療法……
2021年美國IPO盛況空前,不僅超越2020年,更是自千禧年後最熱鬧的一年。(圖/ freepik)
IPO公司數成長 臺灣生醫指數疫情中甦醒
將場景拉回國內,去年遭逢疫情三級警戒的臺灣,2021年IPO 籌資總額約新臺幣300億元(約10億美元),也創下6年新高。(編按:仍佔2021年整體亞洲IPO籌資規模170億元的不到6%。)
生技領域IPO又有什麼趨勢變化?以整體數據來看,也頗跟進國際的發展脈動。
2021年臺灣生技領域共有31家IPO新兵報到,其中5家為上櫃、19家興櫃、7家公發,比起2020年16家、2019年9家,可說爆炸性成長。
臺灣自2016年浩鼎事件後,至新冠疫情前,生技類股指數普遍低迷,櫃買中心生醫指數一度降到約110點,2020年疫情初始更跌破約77點。
但隨著疫情影響,搭上「抗疫」題材順風車的生醫產業類股,2020年躍居市場關注焦點,緊接著國產疫苗通過EUA、幾家檢測公司營銷因疫情爆漲、臺灣出現生醫國際授權案、新藥取得美國FDA藥證等等。
這些好消息接力賽一般,一棒接一棒喚醒投資人對生技類股的重新重視,生技IPO熱潮,從2021年初隨之發酵,生醫指數也在2021年底回到約188點。
起伏沉潛近40年,去年生技產業市值也重回兆元俱樂部,創下1.3兆總市值紀錄,比前(2020)年同期成長22.87%,更是10年前生技總市值的5倍以上。
然而這波榮景下,創造這些好消息的公司,大多數已是在資本市場打滾多年的老手,其產品多為臨床後期階段,離取得藥證,仍差最後一哩路,能否衝到終點,依然充滿風險。
許多生技公司努力進入IPO資本市場,但真的就可以走出不一樣的格局嗎?IPO出頭的股王、股后真的是生技產業下一波潛力新星?如何在IPO生技獨領風騷?
31家生技IPO新兵票選 「人氣王」2倍票數輾壓對手
本刊特別舉辦【2021台灣31家生技IPO新兵人氣票選】,此活動是根據2021年,生技領域IPO名單公司,5家上櫃、19家興櫃、7家公發,不分股票市場,共31家生技公司同時票選。
投票活動自2021年12月29日晚間於本刊官網上線,投票至1月10日午夜截止,總計為期13天,投票者對三家心目中「最具潛力」的公司進行人氣投票。
註:本次「2021台灣32家生技IPO新兵(原)」人氣票選中,光晟生技(7561)以344票(11.8%)的高人氣,在32家公司中拿下第三名。然而後續分析過程中,發現該公司,興櫃時間實為2020年7月6日,誤植入本次參與票選的32家公司之中,故未列入排名分析中,本刊在此表達更正與歉意。同時感謝投票者對光晟生技的支持,文後仍會保留光晟生技公司簡介。
活動上線首晚就湧入超過300名讀者投票,首日得票數主要集中在三家生技公司,但在13天的投票期間,前10大人氣公司名次,歷經幾次大幅度變動,競爭激烈,數次出現排名翻轉的結果。
經投票最終統計,總票數為3,229票,有效投票數為2,914票 (扣除光晟生技票數344票),得出「2021台灣31家生技IPO新兵前10大人氣公司」。
得票數依序為①宏碁智醫633票(19.6%)、②華上生技359票(11.1%)、③新穎生醫333票(10.3%)、④光鼎生技305票(9.4%)、⑤浩宇生醫269票(8.3%)、⑥台灣微創醫材186票(5.7%)、⑦晨暉生技161票(4.9%)、⑧長聖生技153票(4.7%)、⑨國邑藥品144票(4.4%)、⑩晶鑽生醫96票(2.9%)。(圖一)
上市櫃並非主要焦點 前10大8成為興櫃/公發公司
從榜單來看,前10大人氣公司,囊括了8成以上票數,但我們同時也要聲明,由於網路票選存在許多主觀印象或評價,加上社群媒體無遠弗屆,常因使用族群習性、動機及目的而不同,無法排除虛擬與現實之間落差。
因此,本刊也將所有公司介紹統整於附錄(見文後),讓讀者更進一步了解這些公司專注領域、發展與魅力所在。
綜觀前10大人氣公司,明顯發現上市櫃公司反而不是主要焦點,上榜的公司中僅有台灣微創醫材(第6名)、長聖(第8名)為上櫃公司。
其餘6家為興櫃公司,包括宏碁智醫(第1名)、華上生醫(第2名)、新穎生醫(第3名)、光鼎生技(第4名)、晨暉生技(第7名)、晶鑽生醫(第10名);2家為公開發行:浩宇生醫(第5名)、國邑藥品(第9名)。
股市的漲跌,通常不會因為交易市場不同而影響,但除了基本面、籌碼面、技術面,一定還要配合會發酵的「題材」,因此「人氣」就變得很重要,沒有人氣,就沒有成交量、沒有量也就沒有價。
從得票最高的10大人氣公司觀察,這些公司專注的領域,從數位醫療、精準檢測、新劑型新藥、醫材、到應用生技都有。
顯示「市場人氣」並未專注在單一領域,每家公司都在各自領域擁有自己的粉絲、擁護者,也可見公司內部的向心力、凝聚力創造出了「好給力」的結果,「好給力」也往往能為公司的長遠經營助力。
人氣關鍵»公司向心力、企業結構、團隊、產品
以最佳「人氣王」宏碁智醫來說,其票數並非一開始就名列前茅。
宏碁智醫為宏碁集團2018年成立的子公司,宏碁集團一直以來常透過線上活動,串聯散布各地的同仁,凝聚大家庭的向心力,再加上宏碁智醫與醫院、藥廠合作培養的跨領域人脈、以及智慧醫療眼科AI產品取證優勢,在歷經13天的投票時間中,宏碁智醫逐步累積票數,最終以633票輾壓其他公司,拿到人氣王桂冠。
一家公司的企業文化風格,有很大的因素是受到領導人影響,此次前10大排名中,包括華上生醫(第2名)、新穎生醫(第3名)、光鼎生技(第4名)、浩宇生醫(第5名)、台灣微創醫材(第6名)等,這些公司CEO多半是50歲以下創業者,站在科技與流行的浪頭上,新世代CEO也為企業發展帶來更多機會。
其中,衍生自工研院的新穎生醫,開發出純熟、市場獨特糖尿病腎病檢測產品,不只吸引大家關注,公司創辦人曾錙翎博士,擁有美國冷泉港實驗室、國家癌症研究院多年研究資歷,2013年還獲頒經濟部國家產業創新獎的創新女傑獎成就,都特別讓人吸睛,挾公司團隊、產品研發進度等優勢因素,新穎生醫也以333票,拿下第三名寶座。
然而,除了領導人,公司「大股東」一向是影響公司營運方向的關鍵,也是投資人觀察的動向,例如投資、併購事業綿密的晟德集團,向來就積極以培育生技獨角獸公司為目標,其關注的公司自然也是投資人投資的標的。
在此次人氣票選中,晟德集團投資的公司,如長聖、長佳智能,與旗下子公司博晟,三家公司都有不錯成績,分別是第8、第11、第13的佳績。
顯然,一家被受關注的公司,不僅企業文化重要,其也與公司組織結構、團隊、領導人、產品與研發進展等有關。前10大人氣排名公司的特質,都驗證了這些條件的重要性。
宏碁智醫為宏碁集團2018年成立的子公司,專注於運用AI、大數據分析及創新技術,與醫學中心及國際醫療產業夥伴跨領域合作,並研發一系列AI輔助診斷軟體和智慧醫療end-to-end平台。圖右一為宏碁智醫總經理許銀雄。(圖/本刊資料中心)
IPO是敲門磚?還是絆腳石?
不過,雖然說題材、人氣會影響股市的漲跌,但這10家公司又都真正掌握敲開投資人心扉的敲門磚嗎?
雖然,IPO有集資容易、籌資管道多元化、可提升企業形象及競爭力、留住優秀人才等優勢,一些兢兢業業、力爭上游的生醫企業,也積極以邁進IPO之路為目標。
10家公司從初登櫃到現在,其中宏碁智醫、長聖、台微醫、華上生醫、晶鑽生醫都有享受到股市的蜜月行情,甚至有公司的股價,現在依然呈現持續成長狀態。
但是,並非所有登櫃掛牌的公司,股價都能一飛衝天。近來數據甚至殘酷的顯示,IPO股的蜜月期股價最終都以下跌居多,尤其是,如果產業「不創新」,或個股沒有「爆發性」,就難有強而有力的資金,大膽地持續在公司IPO後上車。
甚至有公司IPO一亮牌後,創投、券商和大老無情倒貨下殺,搶著股票換現金落袋為安,紛紛搶下車。
「IPO」究竟是生技公司的「敲門磚」還是「絆腳石」?對於目標希望成為新一代股王或股后的公司,恐怕還是要戰戰兢兢、且多方努力了!
>>本文節錄於《環球生技月刊》Vol.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