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生醫選系指南 總覽臺灣特色生醫學位學程

撰文記者 彭梓涵
日期2023-07-25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Z世代生醫選系指南 總覽臺灣特色生醫學位學程

2021年,臺灣「醫藥衛生學門」也首次與「餐旅及民生學門」交叉,與工程業學門比肩成長,成為Z世代熱門學門排名第三。
更意想不到,被流傳著「一日生科、終生科科」的「生命科學學門」2017年最高峰就讀人數2.6萬人,此後些許下滑,但每年都維持2.2萬人。
調查也顯示,過去7年生物醫藥相關系所「新增」多過「停招、裁撤」,疫情催促生醫領域速度變動,單一專長時代漸行漸遠,跨域整合、實務應用的多元學位學程大幅成立。
臺灣又新增了哪些新創的生醫學位學程?本刊進行了首次調查與解析,總覽國內特色生醫學位學程,作為Z世代生醫選系指南。
並特別精選介紹8所生醫特色學程,他們的「創未來」,顛覆你的想像!

撰文:彭梓涵
採訪整理:彭梓涵、劉馨香、吳培安
攝影:劉馨香、吳培安、彭梓涵
視覺/美術設計:黃黛鵑


每年3月,臺灣大學校園裡盛開的杜鵑花總是綻放得清新脫俗,為了配合升學季,臺大從1997年首次開辦「杜鵑花節暨學系社團博覽會」,年年都吸引眾多學生及家長前來參加。

進入盛夏,各校也都忙著為即將到來的志願選填重要時刻,不僅為學子們進行各種事前的準備,更為各校的品牌系所積極宣傳、招生。

工程、商管穩居科系霸主  醫藥衛生緊追在後!

每個世代學生選填的科系,大致上也反應了當代的產業趨勢。

根據教育部統計處最新公布的「大專院校院概況統計」【圖一】,從 2017年~2022年各學門學生就讀消長的情況,可發現近6年,「工程類」、「商管類」學門,仍是「Z世代」學生眼中東方不敗的首選學門,排名第一、第二。

無庸置疑,臺灣的資通訊(ICT)產業發展興盛,加上臺灣半導體業全球炙手可熱人才求職選擇暢旺,近20年來一直吸引著許多理工學生就讀。而商業及管理學門則因為科系廣泛、出路多元,也成為第一類組學生的首選。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臺灣「醫藥衛生學門」,近幾年受到高齡化社會、少子化趨勢,加上新冠疫情影響,在2021年度,首度與「餐旅及民生服務學門」出現交叉,躍升成為就讀人數第三多的熱門學科。

「醫藥衛生學門」也是所有學門中可取得認證最多的學門,目前常見需考照的醫藥學群職業如:獸醫師、牙醫師、中醫師、護理師、藥師、醫事檢驗師、公共衛生師、營養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呼吸治療師、臨床心理師、諮商心理師、食品技師、營養師等。

雖然,國家證照考試仍有一定門檻,但只要順利考取,學生的含金量也隨之提高,在過去20多年,「醫藥衛生學門」一直是臺灣熱門學科之一。

「生命科學學門」就讀人數穩定維持  每年平均2.2萬人

但排名中最讓人意料不到的,是過去叫好不叫座、一直被流傳著「一日生科、終生科科」的「生命科學學門」。 

臺灣生技產業經歷數十年篳路藍縷,從最早1982年行政院頒布「科學技術發展方案」;20年後,2002年前總統陳水扁任內核定「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將生技產業列為「兩兆雙星」計畫中的雙星產業之一;馬英九政府接著在2009年起先提出「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又延續推出「生技產業起飛行動方案」。

到蔡政府接手下,再加大力道扶持,推出包括:2016年「5+2產業創新計劃」其中涵括「生醫產業」;2020年再將精準醫療納入「六大核心戰略產業」,目標建構臺灣為全球精準健康及科技防疫標竿國家。

這些政策效益也反應到就讀人數上,統計2013年至2022年【圖二】生技領域歷年就讀人數,最高落在2017年,當年統計高達26,695人就讀,也從15~16排名之間提升3個名次到第12名。

雖然這幾年人數有稍微下滑,但到目前為止,「生命科學學門」名次仍穩定維持,每年平均約為22,200就讀人數。

生技醫藥需求不減  系所新增多過停招/裁撤

此外,從教育部每年公布的《大學院校總量增設調整核定表》中,探討2017年後,臺灣大學院校生技醫藥領域系所歷年變動的趨勢來看(包含當年度各大學在班別/分組/系所/學位學程更名、新增、整併、停招、裁撤等異動),實際上,生技醫藥需求未減,系所新增也多過停招/裁撤。

不過,由於生技醫藥領域變動快速,衍生出多樣化前瞻技術,臺灣在高教體系上,也明顯看到因應全球趨勢的變化。

本刊進一步蒐羅了2023年度臺灣《大學院校新生招生名額分配表》,以及生技醫藥相關系所(見附錄)。

再以近7年(2017~2023年)數據分析【圖三】,臺灣大學院校整體變動,每年幾乎都有200~300件以上的變動。

相比之下,與「生技醫藥相關」的變更,其數量變化平穩許多,數量變化約占總變更的16%。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郭佳音科長表示,大專校院增設、調整院、所、系、科與學位學程,原則上是依據「專科以上學校總量發展規模與資源條件標準」(以下簡稱總量標準)辦理。

她指出,此變更屬於大學自主權責,由學校評估校務發展、本身資源條件等面向,自行規劃,並依校內程序,經校務會議通過後,才向教育部提出申請。

針對學校所送申請案,郭佳音表示,教育部會依國家整體人才培育政策、社會發展需求、學校資源條件、師資專長、總量發展規模、新生註冊率及畢業學生就業等面向,徵詢相關產業、主管機關意見後,才會做出決定。

郭佳音也指出,有些停招的學系,基本上不會馬上裁撤,通常會讓在校學生都畢業後,才會執行裁撤,然而,過去也有停招系所經過幾年後,又重新申請復招。

進一步分析「生技醫藥相關」的變動【圖四】,變動排名以「學院、學位學程新增」( 79件)最多,其次為「停招」( 45件)、「班別新增」( 37件) 、「系所新增」( 36件)、「裁撤」( 34件)。

整體來說,「生技醫藥相關」的大學校院調整,「新增」的數量,還是多過「停招、裁撤」,顯示臺灣生技醫藥,在基礎教育中其實動能滾滾。

食品安全、公共衛生崛起成顯學

接著再進一步將生技醫藥相關的系所,細分成生物技術、食品營養、高齡照護/運動健康、醫學、公共衛生、農業、美容保養,7大類別,深入分析「新增」與「停招、裁撤」的系所變化【圖五】。

整體而言,近幾年受到少子化影響,不少學校普遍出現招生困難情形,因此「停招、裁撤」數量也有所增加。其中, 7大類別中的高齡照護/運動健康,新增與停招、裁撤數量相當; 令人驚訝的是,醫學與護理領域停招、裁撤數量竟是新招的1.8倍。

不過,從變化的數據中顯示,「生物技術」相關的學系,在「新增」與「停招、裁撤」中,是數量同時最多的領域,這意味著,曾出現遍地開花的「生物技術」相關系所,儘管隨著產業起落變化,仍有一定的熱度與需求。

數據資料也發現,近7年新增的「生物技術」相關學系,多集中在有醫學背景或以生物技術研究見長的學校來成立,例如北醫、中國醫藥大學、長庚大學等。

另外,「新增」多過「停招、裁撤」的學系,還有「食品營養」、「公共衛生」領域。

「食品營養」學系的增加,主要原因是這幾年國人對養生保健、食安議題與疾病預防的概念越來越重視。2014年,臺灣陸續出現使用劣質油品的食安風暴後,光是「食品安全學系」,在2017年就一口氣增加了6個系所,成立學校包括:臺大、成大、中興大學、海洋大學、陽明交通大學、北醫。

而「公共衛生」因為地緣政經關係,一直是臺灣倍受重視的議題,在新冠肺炎疫情後更成為了顯學。在疫情期間,臺大公衛系2020年報考人數,從前一年93人暴增了14倍至1,314人,甚至還超過臺大電機系報考人數。

不僅如此,疫情還促使延宕20年的公共衛生師相關配套修法與政策推動,2022年「公共衛生師法」順利三讀通過,完善了防疫體系最後一塊拼圖。

近7年「公共衛生」成立的新系所,不乏:臺大全球衛生博士學位學程、北醫全球衛生暨衛生安全博士學位學程、中國醫藥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大一不分系等。

掌握生技醫藥脈動  特色「學位學程」大幅成立

從新增的學系中,隨著數位醫療與人工智慧風行草偃,顯而易見的,「智慧醫療/數位醫療」、「生醫結合人工智慧」的新興學系,近幾年大幅設立,有趣的是,這些學系幾乎都是以「學院、學位學程」的方式成立。

「學院、學位學程」其運作和規劃大致上與一般系所相同,擁有一個獨立的教學單位,學生只要達到應修畢業學分門檻,即可取得學位證書。

「學院、學位學程」跳脫傳統學系現有的課程框架,更偏重跨領域整合與實務應用的課程,也成為近年公私立大學熱門的招生方式。

成功大學轉譯農業科學博士學位學程主任王育民就表示,一般系所都有固定師資,需要至少7位專任的教授,而「學院、學位學程」是由不同系所相關專長的師資跨領域支援,只需2位專任教授,其餘教授可以兼任方式加入。

因此在成立上也相較傳統系所,是更具機動性與彈性,且更能掌握生醫跨領域脈動與變動的教學方式。


「學院、學位學程」跳脫傳統學系現有的課程框架,更偏重跨領域整合與實務應用的課程,近年來成為公私立大學熱門的招生方式。(圖/ freepik)

政策驅使 智慧醫療、細胞治療相關學程設立

然而,這些的多元學位學程中,也不一定是所謂的「熱門科系」,通常是因學校看好某個領域、或政策驅動帶來產業前景,進而提早佈局設立。

例如「智慧醫療/數位醫療」學位學程設立,就是受到全球智慧數位化變革的浪潮影響。

臺灣在這波浪潮中並未落後太多,2017年的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TC)就首次納入人工智慧專家,為臺灣智慧醫療提出建言,長庚大學當年亦率先全國設立「智慧醫療創新碩士學位學程」,後續,北醫、義守大學、高雄醫學大學、臺灣大學等都成立相關學程。

受到全球趨勢影響與政策驅動的,還有「細胞治療與再生醫療領域」的學位學程。細胞治療研究其實在國內外已發展很長一段時間,但礙於法規限制,國人一直無法在醫院接受正規的細胞治療,使得臺灣許多患者要到歐美或日韓國家進行治療。

臺灣在2018年9月通過了《特管辦法》開放細胞治療嘉惠病人,但北醫捷足先登,「細胞治療與再生醫學國際博士學位學程」,早在2017年就成立,並以推行細胞治療基礎研究轉譯到臨試驗床為目標。

不過,北醫後續也因細胞治療法規開放帶來的產業前景,在2022年又與再生醫學業者三顧,共同推出「細胞治療產業碩士專班」,專門培養國家級企業所需的再生醫療、細胞治療高階人才。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郭佳音科長表示,大專校院增設、調整院、所、系、科與學位學程,原則上是依據「總量標準」。此變更屬於大學自主權責,由學校評估校務發展,經校務會議通過後,才向教育部提出申請。(攝影/彭梓涵)

創新學程  吸引特定高階人才

除了政策驅動外,也有學校看中某個領域進而設立具有特色的學程,像是2021年宜蘭大學成立的「無人機應用暨智慧農業碩士學位學程」,是以無人機科技與農業跨領域教學為基礎,來推動智慧農業。

鑒於無人機應用的重要性,宜蘭大學也在2019年與宜蘭大學城南校區的無人機實驗飛行場結合,以研究更多無人機用途,並培育新世代科技青農人才。

同為特色學程,還有2022年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成立的全臺第一個「成癮防制碩士在職學位學程」。

此學程是針對國內外藥物濫用及行為成癮問題,結合產官學三方及國際學術資源動能,與教育部、法務部、衛福部、衛福部藥癮指定治療醫院、司法院少年法庭、各縣市毒品危害防制中心、中國信託反毒教育基金會及民間單位力量,為我國打造一個成癮防制人才培育及實證研究的重要基地。

從這些新成立的多元、特色學程中也發現,隨著時代變化,Z世代的學生,只學習單一學門與專業,已無法因應產業迅速變動的挑戰,除了在學時期選擇並培養跨域整合能力,畢業後隨時追求能力斜槓,才有機會創造自己的多元人生。

文後,本刊也專訪了8間2017年後成立的生技醫藥相關創新學位學程,帶您一窺新興學程的不同面貌。

>>本文刊登於《環球生技月刊》Vol.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