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0月10日臺灣國慶日這天,在日本的橫濱展覽中心內,也同時進行著BioJapan (日本生技展)大會。
從年代順序來講,BioJapan是世界最早的生物技術產業展會,首屆BioJapan早在38年前的1986年就開始,比1994年首屆的美國BIO展早了8年,不過,期間有些轉折,BioJapan今年是第26屆!
「臺灣生技月」第一次是從2003年開始,由生物產業發展協會榮譽理事長李鍾熙和展昭國際企業總經理林茂廷,這兩位高中曾經上下舖的同學攜手催生,首屆開幕,將生技產業視為國家新興科技轉型的陳水扁總統也親自致詞。
臺灣生技在2000年後,隨著當時一批美國海歸科學家回國創業而風起雲湧,新興階段的海外交流,業界人士也多主要前往全球生技馬首是瞻的USA BIO(北美生技大展)。
在2005年左右,一小葉的臺灣島國,憑藉這些海歸人士在美國的聲望與人脈網絡,臺灣有連續多年都是USA BIO名列前幾大的國家代表團,在國際間的活躍盛況現在已今非昔比。
不過,日本生技展會跟臺灣接觸其實也很早,留日博士、並曾在日本厚生省工作的麥德凱生技創辦人洪志駿,一學成回臺灣後,2000年左右有連續幾年以代理方式,將日本生技展帶進臺灣與業界交流。但可能礙於當時臺灣各界、特別是法人單位對開發合作各種觀念百廢待舉,經濟部生醫產業推動小組以及資策會台日產業推動中心,後來逐漸成為臺日生醫往來的重要橋樑!
法源上給了跨部會等級資源支持
早在1996年,政府就責成經濟部為推動高附加價值之生技醫藥產業發展,設置了「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推動小組(BPIPO)」,並且從法源上,給了BPIPO行政院跨部會等級的資源支持。
根據法源,經濟部還為BPIPO聘任了15到25位來自各部會的委員,每半年開一次會,召集人由經濟部產業發展署(前身為工業局)署長擔任,目前是今年7月正式履新的楊志清署長。
經濟部將BPIPO委託給DCB (生物技術開發中心)營運管理,為BPIPO訂定了八大任重道遠的任務,以協助政府與產業建立相關基盤設施、建立臺灣生技醫藥產業的完整體系,促進生技醫藥產業研發、製造、服務與行銷之國際化等,從務實上,BPIPO是被賦予推動臺灣生物技術產業單一窗口的工作。
2017年9月,行政院BTC會議(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會議結論建議:「強化單一窗口的服務品質,連結跨部會專業服務能量,儘速解決與排除國內外生技醫藥產業發展疑難,以提升生技醫藥業國際競爭力。」等於又給了單一窗口更大力度的加持與期望。
這次BTC會議後,當時行政院「生醫產業創新推動辦公室」(已於110年計畫任務結束後解散)很快推出「生醫原材料通關單一窗口」上線,迄今,依然在業者有效縮短生醫原材料通關上,給了很具體的協助。
但原希望「生醫產業單一窗口」能對廠商提供便捷的全方位服務平台,串連部會專業資源、協助產業排除投資與經營障礙、吸引海外廠商在臺投資或商業合作等更具前瞻發展的任務,也許受產業大環境及政策的起伏跌宕,依然匍匐在創造突破的路上……。
一家先來了臺灣後,又轉往香港、上海及新加坡的廠商,多年不見的該CEO今年在USA BIO巧遇,活潑的他聊起臺灣:「我喜歡臺灣的生活環境,也看好臺灣的研發人力,我希望讓臺灣成為我們亞洲的研發中心。」
但他最後對臺灣政府的效率頗為失望,「DCB/BPIPO除了給政府部門資訊外,沒有能力實質協助,多頭馬車的官僚行政,都是我們和合作夥伴自己一一去克服。這跟其他國家很不一樣!」他惋惜地搖搖頭。
臺灣會輸掉很正常⁉
目前,產業發展署「生物技術工業發展及投資合作推動計畫」下,有兩大分項計畫,一、生物技術產業投資及國際合作推動;二、生物技術產業調查分析及廣宣。
BPIPO讓產業最有感的,多集中在第一分項,就是積極透過駐台辦事處籌辦和各國的交流會或研討會,並以國家主題館方式招商籌組USA BIO、BioJapan及其他亞洲等國際型生技會議及展覽活動等,終極目標是協助促成國際大廠與國內生技產業策略聯盟或技術合作案件。
不過,探問幾家有參加過的業者,他們多認為,終極目標靠政府蜻蜓點水般的作風難切中實際,廠商自力救濟可能更快,有業者還提及,「從這個國家到那個國家參訪、拍照打卡,努力打造臺灣國家形象館,舉辦熱情的臺灣館Happy Hour ,但多還是自己國人相聚黑皮,產業的國際社交跟臺灣外交原來一樣困難……。」
這位業者進一步舉新加坡的經濟發展局(Economic Development Board, EDB)為例,新加坡從組織上把貿易和工業部門整合成EDB,擔任新加坡發展全球商業、創新技術和人才招聘的單一窗口角色,能直接負責規劃發展戰略。
「EDB太拼了,能因應個別業者需求客製化不同的方案,協助蒐集國外商情、瞭解當地產業生態,他們跑在廠商前面,幫廠商先踩線等,不是簡單介紹或仲介給廠商而已,『用心』的程度是不同的。所以,臺灣會輸掉很正常!」業者聳聳肩說。
同樣是蕞爾小國,大家都特別容易拿新加坡、以色列為學習榜樣。新加坡EDB 早在1961年就成立,比新加坡建國的時間還早了4年。從成立之初,EDB的任務就是規劃新加坡的未來,60年來,EDB專注做兩件事:一是新加坡經濟的發展規劃,另外一個就是招商引資。
以色列是直到2016年,合併首席科學家辦公室(Office of Chief Scientist)及工業研發中心(MATIMOP),另立以色列創新局(Israel Innovation Authority),負責執行以色列政府的產業發展計畫,作為以色列整合政府資源的新創單一窗口,以及國際合作串聯。
今年BioJapan展中,讓人眼睛一亮、由三菱企業旗下三菱綜合研究所(Mitsubishi Research Institute)資助厚生勞動省設立的「醫療創新支持辦公室」(MEDISO, MHLW),則是以民間參與的PPP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設立單一窗口。
展會上,MEDISO這位專業IP的顧問上谷和司先生說,「大家都覺得進入日本似乎很困難,政府為了鼓勵國際合作,特別成立MEDISO,以後到日本,任何事情歡迎先找我們單位。」
MEDISO為進軍日本的海外醫療新創,提供免費的顧問諮詢與對接服務,以解決從研發到臨床每個階段的問題解決方案,包括涵蓋保險的臨床實驗場域、企業和學術機構的合作搭橋等支援。
事權不統一 實際推動難
儘管各國產業單一窗口的任務功能都類似,但因為組織的體系架構實則存在相當差異,直球對決臺灣的BPIPO並不公允。
以臺灣BPIPO而言,雖然BPIPO直接匯報的上級是產業發展署,但BPIPO組織營運人事掛在DCB單位上,BPIPO主任往往由DCB派任,之前由DCB執行長兼任,然而,DCB的上級單位又是主管七大法人機構的產業技術司。
問起一位退休人員,他直言,「BPIPO四不像的樣子很久了,導致事權無法統一,既沒能力訂政策,就難以實際推動,工業局(產業發展署)對生技產業政策也難有想法,如此惡性循環之下,加上預算經費很有限,巧婦難為無米炊,保守作為如帶團海外參展,KPI容易達成,還能出國旅遊。」
他同時語重心長表示,近年來政府政策嚴重傾斜到AI/電子業,還有仍在公務部門擔任主管的朋友笑說,「經濟部現在只講電子,生醫這種產業可以休息了,經費就不用了啦!」所以,一些模糊功能的組織恐怕會繼續糊下去,但這不是產業樂見的事!
走筆至此,攤在手上的資料是日本內閣閣議通過的「第6期科學技術創新基本計畫」,該計畫擘畫了2021~2025年日本的科技與產業發展重點與方向,在2025年前日本將主攻3大關鍵科技應用:材料科學、生物科技、量子技術。
日本依據1995年通過的《科學技術基本法》第9條規定:為振興科學技術,日本政府必須推動整合的科學技術計畫。此後,每隔5年公佈《科學技術基本法》,成為日本科技政策的最高指導原則。
「科學技術創新基本計畫」也不會因為內閣更迭而任意改變。
對臺灣的企業來說,理解日本每5年的科技創新發展重點,是進行臺日合作經營策略選擇時的判斷依據之一。也期待臺灣的生醫產學界,無論政府政策如何變化、或即將出現變化,大家都能一起團結思考因應之道,並且乘風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