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生物產協)於10月16日,舉行第十八屆第一次會員大會,由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PwC Taiwan)協辦,以「生技創新茁壯之路」為題,從「全球生醫產業趨勢與展望」作為開場,進一步探討「新創募資到IPO:臺灣生醫資本市場展望」,邀請到產業、投資、學研界專家共同針對「人工智慧(AI)技術驅動生醫創新力量」及「健康臺灣願景中鏈結國際資金的機會與挑戰」進行焦點座談,晚宴更匯聚超過350名臺灣生技產業各界專業人士,深度交流臺灣生醫發展的未來藍圖。
撰文/李林璦、吳培安
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吳忠勳理事長致詞表示,從四年前擔任理事長,持續擴增生物產協的規模、品質、範疇,每年7月的亞洲生技大會,規模一年超越一年。生物產協除了成立專門委員會外,亦召集各領域專家成立功能小組,其中的產業委員會由副理事長馬海怡推動,會中專家超過500人,形成專業的龐大網絡,有信心可在兩通電話內解決各種困難。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周建宏所長表示,生物產協為國內歷史最悠久、會員人數最多的生醫產業協會,對生技產業的貢獻良多。AI、國際資金鏈結是未來生技產業成長的關鍵,由於生技產業的投資期長,若能透過AI加速公司發展與佈局,將有望吸引國內外投資人,讓國內外強強聯手成為推動生技產業的活水。
國家發展委員會詹方冠副主任委員表示,從兩兆雙星、五加二產業創新計畫、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推動方案到健康台灣,生技產業在政府政策中均佔有一席之地。賴清德總統近期成立「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作為擬定政策的溝通平台,國發會也推動兆元投資,成立一個可促進公私協力的平台,期引領民間資金導入生技產業,此外,國發會也成立四大新基金,包含100億元的AI基金、100億元的智慧醫療基金、文創與綠色成長基金,期許能挹注臺灣生技產業的產值從7千多億邁向兆元產業。
10月21日,生物產協宣布台康生技劉理成董事長當選新任理事長,副理事長則由訊聯生技董事長蔡政憲及維梧資本創投合夥人馬海怡接任。
生物產協吳忠勳理事長表示,生物產協召集各領域專家成立功能小組,形成專業的龐大網絡,有信心可在兩通電話內解決各種困難。(攝影/吳培安)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周建宏所長表示,AI、國際資金鏈結是未來生技產業成長的關鍵。(攝影/吳培安)
國發會詹方冠副主任委員表示,近期成立了「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作為擬定政策的溝通平台,國發會也推動兆元投資,引領民間資金導入生技產業。(攝影/吳培安)
藥品市場疫後復甦 擁抱創新抗體藥
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產業資訊組ITIS研究團隊協同計畫主持人鄭宇婷,以全球生醫產業趨勢與展望為題分享。她指出,藥品市場受到疫情影響出現波動,但已逐步回穩,預計2028年市場規模將來到1.9兆美元;全球前10大藥廠排名榜變化大,新冠疫苗及藥物落榜、癌症及免疫藥物重返主導地位,GLP-1藥物則強勢入榜直攻第3。
併購交易相對低潮,大藥廠對併購交易更加謹慎、注重短期效益及降低風險,關注成熟度較高、風險較低的標的。但已有復甦跡象,新世代精準治療技術平台及相關藥物成為交易熱點,特別是以抗體攜帶多模態藥物的創新藥物,例如抗體藥物複合體(ADC)、抗體-放射性核種複合體(ARC)、標靶蛋白降解劑抗體複合體(DAC)等。
展望未來,可預見生醫產業的創新,將帶動精準醫療產業及產品蓬勃發展、專業CDMO成為醫藥產業不可或缺的合作夥伴,且AI導入亦有助於加速精準藥物開發;於此同時,新興藥品推動新供應鏈的建立,加上生產效率及環保議題的重要性,將成為製程優化的重要驅動力。
DCB產業資訊組ITIS研究團隊協同計畫主持人鄭宇婷分享「全球生醫產業趨勢與展望」,並指出藥品市場在疫情波動下已逐步回穩,新世代精準治療技術平台及相關藥物成為交易熱點。(攝影/李林璦)
AI應用首重數據整合、資料治理、早期定義商業模式
緊接著由訊聯基因數位蔡政憲執行長作為主持人,匯聚專家探討AI技術如何驅動臺灣生醫創新力量。中央研究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智慧醫學專題中心施修明執行長指出,AI背後每個區塊的數據收集與整合是一大關鍵,臺灣已擁有健保資料庫大數據、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與其他大型基因計畫的優勢,下一步關鍵在於如何結合各方力量整合,並從政府政策推動資料治理,有望成為臺灣發展生技產業的強大驅動力。
NVIDIA生技醫療領域解決方案陳映嘉架構師分享,把AI導入生醫領域最困難之處,是將複雜的生物學問題有系統地闡述出來,讓工程師能以資訊技術找出解答,但跨領域溝通過程需要雙方互相有多一點了解;另一個困難是,資料處理和準備往往比模組建立來得更難、需要更長的時間。
安宏生醫林助強董事長也建議投入AI的生醫公司應想好商業模式,如果是對外提供服務,那使用者必須是有領域知識的人,才能真的用得好;像是安宏生醫,是將AI平台定位為內部藥物開發工具,透過產出新藥證明平台價值,並以對外授權途徑,發展早期共同開發合作的夥伴關係。
蒙特婁投資局外商直接投資部李雲亞洲業務發展總監分享,蒙特婁投資局是加拿大的經濟發展機構跟外商投資促進機構,2023年吸引7個生醫產業落戶蒙特婁,總投資價值達4.2億加元(約84億新臺幣)。此外,也擁有1,600多家生命科學和醫療科技公司,以及知名的AI研究中心Mila,加拿大政府提供研發稅收抵免和現金返還,可協助降低公司的運營成本。
訊聯基因數位蔡政憲執行長(左一)主持,與安宏生醫林助強董事長(左二)、NVIDIA生技醫療領域解決方案陳映嘉架構師(左三)、中央研究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智慧醫學專題中心施修明執行長(右二)、蒙特婁投資局外商直接投資部李雲亞洲業務發展總監(右一)等專家,深度探討AI技術如何驅動臺灣生醫創新力量。(攝影/吳培安)
臺生醫資本市場逆勢成長!國際授權漸增、併購聚焦CDMO
資誠生技新藥、製藥與CDMO產業執業會計師黃珮娟分享,臺灣生技醫療產業營業額從2016年的4,700億臺幣成長到2023年為7,578億臺幣,截至2024年9月底,臺灣上市、上櫃、興櫃生技醫療類股市值已達1.79兆新臺幣,生技產業將是臺灣政府大力推動的領域之一。
黃珮娟表示,國際因烏俄衝突、升息等打擊生醫資本市場,而臺灣相對因為授權、取證與營收成長帶動生醫類股指數維持成長趨勢,IPO募資總金額也逆勢成長,今年截至9月,總募資金額已高達80億元。
黃珮娟指出,在臺灣2023年12件生技製藥對外授權案中,有9件是授權國外,近4年臺灣生醫產業前十大併購交易案中,有5件是CDMO公司,代表臺灣CDMO成為國内外上市櫃公司重視的策略合作對象,另外也有4件為上市櫃公司併購連鎖藥局以取得通路。近期臺灣政府也祭出新政策推動,期許協助生醫產業發展,成為下一座護國神山。
資誠生技新藥、製藥與CDMO產業執業會計師黃珮娟分享,在臺灣2023年12件生技製藥對外授權案中,有9件是授權國外,5件是CDMO公司,顯示臺灣生技產業逐漸受國内外上市櫃公司重視。(攝影/吳培安)
從「本夢比」轉向「本益比」 籲新創即早規劃國際市場、重視投資人溝通
比翼生醫創投暨加速器陳彥諭執行合夥人表示,比翼創投背後結合秀傳、北醫的資源支持,可讓新創進行臨床試驗後再進軍國際市場,目前,比翼已投資30家新創、加速器已輔導150多個團隊,第二支基金正在尋找潛力案源,他建議,臺灣市場小,新創需早期就規劃第二國際市場,另外,取證僅是一個門檻,新創須即早規劃醫療科技評估(HTA),才能加速取得支付者(Payer)認可。
中華開發生醫基金吳欣芳總經理表示,現在臺灣股市投資人對生醫類股觀點開始從「本夢比」轉向「本益比」,她也預期臺灣生醫股將開始出現集團化趨勢,未來幾個月可能會看到上市櫃公司分拆生醫部門或是轉投資,推動IPO掛牌。
此外,她給予生醫公司三個吸引投資人的建議,首先是設定可定期檢視的里程碑目標,讓投資人有感;第二是積極提升公司治理,包含經營團隊、董事會、股東結構等;第三是增加公司透明度,定期與投資人溝通。
臺灣證券交易所張雪真上市一部副經理指出,保護投資人不如教育投資人,因此去年證交所推出「強化生技產業發展策略」,是為了發展新藥或醫材研發公司資訊透明揭露的制度,這也代表證交所對生技產業已跳脫傳統觀念,從過分害怕解盲失敗到認為這是公司成功的養分。
她表示,證交所是全球排名第12名的交易所,生技產業目前佔1.1%,為持續協助生技產業引資,證交所也正研議修改下市條件。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游淑芬生醫產業主持會計師最後總結也強調,近兩年,生醫產業是證交所申請上市以及完成掛牌的產業類別中第一名,2023年有8家申請上市、6家掛牌,不過,不管是IPO募資或是被併購,關鍵還是將自己公司準備好,才能被市場跟投資人認同。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游淑芬生醫產業主持會計師(左一)主持,邀請到臺灣證券交易所張雪真上市一部副經理(左二)、中華開發生醫基金吳欣芳總經理(左三)、比翼生醫創投暨加速器陳彥諭執行合夥人(左四)等專家與投資人進行座談討論。(攝影/吳培安)
臺生技迎專利豐收年 授權金達500億元
在匯聚生技各界專家的晚宴中,行政院政務委員暨總統府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副召集人陳時中,於致詞中盤點了近年臺灣生技醫療產業的立法里程碑。
陳時中表示,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醫療器材管理法與再生醫療雙法,讓生技產業進一步往前走。接下來,衛生福利資料管理條例草案、人體生物資料庫管理條例將是考驗整合效率的重點法規。如何妥善處理高機敏性資料、兼顧個人資料和生技產業發展非常困難,期待借重各界的經驗,共同將相關法規訂定完善。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副署長陳佩利表示,經濟部對生物產業發展上扮演陪跑者的角色,希望能營造讓生技產業茁壯的環境,去年生技產業產值達7,500億元,更是專利授權豐收年,授權金達500億元!她也說,經濟部會持續支持生技產業,除了有技術司支持研發外,亦透過生技產業發展條例,協助生技醫藥公司漸漸展露光芒。
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吳忠勳理事長表示,生物產協是臺灣最大的生醫產業協會,持續挹注生技產業發展,在今年7月的亞洲生技大展中,高達13萬人次、來自56國的專業人士參觀,攤位逾2,200個,共900家參展廠商,是最具國際性的盛事,期許能持續協助生技產業成長。
政院政務委員暨總統府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副召集人陳時中盤點了近年臺灣生技醫療產業的立法里程碑。(攝影/吳培安)
經濟部產發署副署長陳佩利表示,經濟部對生物產業發展上扮演陪跑者的角色,去年生技產業產值達7,500億元,更是專利授權豐收年,授權金達500億新臺幣!(攝影/吳培安)
簡立忠» 生技醫療為櫃買市場 市值第二大產業 僅次半導體
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董事長簡立忠於晚宴演講中分享,臺灣上市、上櫃、興櫃之生技醫療公司,總市值已達1.79兆元,且分布相當多元,涵蓋新藥、製藥、醫材、保健食品、再生醫療及相關代理通路。
2007起,櫃買市場生技醫療類股成為獨立的產業類別,迄今發展成僅次於半導體的臺灣市值第二大類股。針對不同發展階段的生技公司,櫃買中心提供未公開發行公司的創櫃板到公開發行的興櫃及上櫃等多元的主板進入條件。自2020年迄今,生技醫療公司藉由櫃買市場籌資574億元,占整體櫃買市場募資金額的17%。
簡立忠指出,生技產業具有專業性及獨特性,生技產業在櫃買中心掛牌有助於提升企業形象、強化財務結構、並能推動研發業務進展,他舉例,如順藥(6535)、合一(4743)均以科技事業申請上櫃,順藥合計募資達8.86億元,合一則募集達68.12億元,市值以倍數成長,也加速了公司的新藥研發、臨床、授權進度。
簡立忠強調,資金是生技產業發展命脈,未來將持續建構友善資本市場環境,協助企業順利募資。
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董事長簡立忠強調,資金是生技產業發展命脈,未來將持續建構友善資本市場環境,協助企業順利募資。(攝影/吳培安)
>>本文刊登於《環球生技月刊》Vol.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