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落整合、國際連結、數位健康?

臺灣生醫加速器的成功方程式

撰文記者 王柏豪
日期2018-08-17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的創服育成中心強化一條龍服務,希望建置臺灣成為亞太生醫創新樞紐。(圖/林嘉慶)

近年,生醫加速器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各大學、政府法人單位透過加速器的成立,力推生醫產業進入國際航道。加速器源自1960年代,隨著模式不斷演進成熟,但不同模式、不同產業也發展出自己的特色與功能。臺灣如何創造合適自己特色的生醫創新生態系? 如何編寫專屬自己的成功方程式?

撰文/王柏豪、徐淨


加速器不是個新鮮名詞,最早的加速器於1960年代出現。

其概念的逐漸浮現,主要是稍早於1950年代美國私立學校校友基金為投資校內早期新創計畫,而誕生風險資本概念,各種基金、投資銀行紛紛將此模式複製優化。

爾後發現,資本比重並不是唯一,對團隊的識別能力、執行力、對創業如何成功的理解更加重要,加速器於是隨之而起。

臺灣也早在15年前就開始投入加速器相關單位的建置,但當時主要發展電商、電子科技等。這期間,國外知名加速器如 Y Combinator、TechStars、500 Startups 也都曾經投資臺灣團隊並邀其至美國受訓。

一直到近3至5年的時間,隨著產業發展進入生物技術,「國際間發現所謂電子高科技產業掛得低的果實都摘完了,各投資基金和創業資源為尋找新的、依舊有顯著槓桿比的標的領域,開始著眼生醫醫藥科技。」曾在波士頓攻讀腦科學博士學位,見證了加速器的發展演變,前生物技術開發中心產業發展處處長黃玉華說。

生技小辭典 - 何謂加速器?
加速器主要使命在於協助新創公司早期的快速成長,以提供公共工作空間、種子基金、業師輔導、商業模式、法律諮詢、財務規劃等為基礎,更重要的包括國際產業鏈結、網絡關係。
加速器機構以提供服務換取股權,相較資本主義創投,加速器對新創公司幫助更為直接、簡要。至於常混淆的名詞如孵化器或育成中心,主要差異為進駐時間長短與輔導目標。
細分來看,孵化器通常能提供發展中新創較長時間的支持,加速器則是針對為達短期目標所設計,更著重投資基金的挹注,通常進駐時間不超過半年。
不過,根據不同發展階段或定位領域的新創公司,分別有不同的特徵,其營運模式、規模格局亦取決於背後資金來源。
生技小辭典 - 認識Y Combinator
Y Combinator (簡稱YC)於2005年3月由畢業於哈佛大學的知名技術程式學家PaulGraham、以及知名駭客始祖之一的MIT教授Robert Tappan Morris所創立,目前總部位於加州矽谷。
與傳統的創投公司不同,YC更像一個初創公司團隊的「孵化器」,以孕育創業公司為目標的「訓練營」。
YC不只會向初創公司提供一定金額的種子基金,而且會給予他們創業建議,以及每年舉行兩次,每次為期三個月的「課程」,讓參加的創業團隊增強他們的執行能力。
YC會收取初創公司的總資產淨值平均6%的資金作為回報。該公司以獨特投資方式運作,成為後來加速器營運模式的典範,創辦人也被稱為「新一代企業家的導師」。出自該加速器一些較知名的案例,包括Airbnb、Dropbox等。

知名的雲端儲存網站Dropbox是 Y Combinator的看板成功案例。(翻攝自網路)

加速器成為生醫創新創業生態系重要環節

紐約、西雅圖、波士頓、聖牙哥、矽谷等美國生技聚落,不少加速器一如其術語(Accelerator)都成為當地生醫產業發展生態系重要的一環,協助快速推動創業公司,讓早期階段公司提高成功可能性。

如2013年成立於西雅圖的知名生醫加速器Accelerator Life Science Partners,目前在紐約、西雅圖及聖地牙哥都設有營運中心,迄今不到5年時間,大約資助了8家位於西雅圖和紐約的創新公司,並成功協助新創建立了穩固的投資戰略合作夥伴,且不乏大藥廠和知名創投。

加速器能夠在早期階段更快速、更經濟地推動項目的開發,許多技術主要來自研究單位或大學的早期技術,但透過加速器能進行概念性驗證,以確保有科學依據以進一步支撐而建立一家初創公司。

這樣的功能也讓加速器本身得到產業及其他資本的認同。例如Accelerator獲得的投資者,就來自跨國藥廠包括禮來、嬌生、輝瑞、艾伯維以及美國知名創投如:ARCH Venture PartnersAle、xander Venture Investments、藥明康得風險投資,WRF Capital、180 Degree Capital等。

近年來,各知名大學成立生醫加速器風氣儼然已成,如:史丹佛成立StartX,積極尋找有前景的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