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首頁
雜誌目錄
Vol. 56 含金量最高的臺灣生技未來學
Vol. 60
Vol. 59
Vol. 58
Vol. 57
Vol. 56
Vol. 55
Vol. 54
Vol. 53
Vol. 52
Vol. 51
Vol. 56
2018-08
含金量最高的臺灣生技未來學
含金量最高的臺灣生技未來學
研發是產業經濟成長的泉源,提供產業發展源源不斷的來源,近年,臺灣政府政策積極從大學及研究單位著手力推生醫研發創新,2018台灣生技月展,首度設立精選學研技轉區,臺灣研發成果現況如何呈現了臺灣醫藥發展的未來面貌?
所有電子書
購買紙本雜誌
Cover Story | 封面故事
更多
封面故事
臺灣生技未來學
美國標榜其競爭力取決於對研發、創新及科學技術的大量投入,根據「1996~2015美國生技產學合作經濟效益報告」數據顯示,過去20年,美國投入研發,締造了1.33兆美元經濟,美國政府平均每投入1元,產業把技術從實驗室帶到市場,將產出100元,研發是產業經濟成長的泉源,提供產業發展源源不斷的來源…… 近年,臺灣政府政策積極從大學及研究單位著手力推生醫研發創新,2018台灣生...
Editor‘s Note | 編輯筆記
更多
編輯筆記
國王穿新衣
友直、友諒、友多聞;便辟、善柔、便佞,是孔老夫子教給我們的三種益友及損友。而人間一種米百樣人,眾生心眾生行,我想每個人、每天的生活裡都糾結著這些人吧!我們團隊就常遇上一些人能言善道但說不清江湖事,卻依然能攀來附去,四處穿新衣或編織著許多看似堂皇大事,但戳了是空空如也,一旦亮劍暴了短後,還會反過來怒懟且憤世嫉俗。不過,這樣的人總是又能很快若無其事地繼續華麗轉身……跟我們一...
Snapshot | 生技剪影
更多
生技剪影
首度加入台灣生技月 輔具長照展達成產業、需求雙向溝通
「臺灣輔具暨長期照護大展」(ATLife)2018年首度加入台灣生技月生物科技大展,展出逾500個攤位、120家智能服務廠商、2,000個智能服務產品,吸引大批民眾入場參觀。主辦單位陽明大學ICF暨輔助科技研究中心主任李淑貞表示,自2001年起承辦衛福部社會及家庭署多功能輔具資源整合推廣中心,長達17年,透過多年輔具服務實務工作經驗、與各級政府、專業服務單位密切並肩合作,深刻體認國際級會展平台的重...
View Point | 專家觀點
更多
專家觀點
政策法規
葉忠祐
王偉霖
葉忠祐:統整各部會成果歸屬及運用辦法
1980年以前,在美國凡是接受政府出資或與政府簽約承接研發計劃,完成的研發成果均屬政府所有,除非經過繁複程序,否則承接研發計劃者或第三人不僅無法利用研發成果,所取得者亦僅為非專屬授權,因而降低私人企業運用政府出資所產生之研發成果。當時,美國聯邦政府部門及聯邦實驗室還有多種不同的專利授權政策,更加造成授權的障礙。拜杜法案(Bayh-DoleAct)開創技轉新境界為活化政府資助研發成果之運用,美國國會...
專家觀點
生醫新創
上騰生技
蔡秀娟
生醫女力
蔡秀娟:「創新商品化服務加值 加速推動臺灣生醫新創」
蔡秀娟自大三起持續參與醫學院細菌及生化兩學科合作的中草藥計畫與烏腳病計畫,於臺大醫技系畢業後,先在臺大醫院實驗診斷科工作,一年多後,在當時科系主任林國信教授(前臺大醫院院長)鼓勵下,前往美國深造,完成賓州州立大學微生物學暨分子與細胞生物學博士及博士後研究,爾後在大學及綜合癌症醫學中心從事生物製劑、免疫機制、以及腫瘤基因等前瞻研究。回臺前,她曾於羅氏診斷公司擔任研發領導與部門主任及總計畫主持人長達1...
Investment | 投資
更多
投資
盤點2018 H1 全球前十大 生技新銳募資清單
KPMG(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在其最新的季度報告「VenturePulseQ22018」中指出,今年上半年,生命科學占美國風險投資量的14%以上,是近年來占比最高。證明隨著行業在國家經濟中的佔有比例有多大,風險投資對醫療創新的興趣就有多大。風險投資家又對甚麼樣的公司最感興呢?GEN發布了2018年上半年10大生醫募資案,來看看這些公司如何讓創投家掏錢投資。編譯/彭梓涵今年7月下旬,全球知名基...
Industry | 產業
更多
產業
來去參觀歐美CAR-T細胞工廠【會員限定,登入可讀】
CAR-T細胞療法是將來醫療發展的主流。歐美已經有幾座具備大量生產的CAR-T細胞工廠,各大免疫細胞療法公司的投入手筆都很不同凡響。本刊也特別帶讀者來去看看有這些工廠以及他們產品的進度。編譯/彭梓涵今(2018)年6月,在全球腫瘤治療年會(ASCO)會議上,多項CAR-T細胞治療的臨床試驗數據證實,能夠治療復發或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和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i...
產業
生技奧斯卡15周年 產業發展能量躍進國際
推動生醫產業發展是政府「5+2」產業創新中的一大重要政策,北市府積極與中央的生醫產業發展方案接軌,一直扮演對臺灣生技產業發展重要的推進器角色。繼六月初首度組團參加「2018年北美生物科技展」,行銷臺北市生技產業豐沛的研發量能、優質投資環境,以及圓滿協助北市五家優質生技廠商進行商務會議洽談之後,趁七月下旬「2018臺灣生技月」的擴大舉辦,素有生技奧斯卡美喻的「2018臺北生技獎」競賽亦於展期間揭曉並...
產業
2018台灣生物科技大展歷屆規模之最
開幕當天總統蔡英文親自到場支持開幕典禮、揭開展覽序幕,並為「2018傑出生技產業獎」獲獎者舉行頒獎典禮,鼓勵國內傑出產業新興推上世界舞台。台灣生技月另一大亮點「臺灣輔具暨長期照護大展」(ATLife)則由行政院長賴清德主持開幕。此次生技醫藥與醫材展區展出內容涵蓋:新藥、學名藥、原料藥、醫材及檢驗、臨床及臨床前試驗服務(CRO)、醫療(事)服務、生產代工(CMO)、各大學研單位及育成中心、精選學研技...
Industry Survey | 產業調查
更多
產業調查
NASH病情全球拉警報 近50個臨床藥物搶攻200億美元市場
肝病另一個隱形殺手――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近幾年來狼煙四起,新興生物技術公司或藥廠紛紛加入征戰。截至今年5月,近50個藥物處於臨床實驗。NASH病情全球拉警報,臺灣盛行率已達11.4~41%,估計全球2017~2025年間的市場年複合增長率將達到驚人的46.1%,到2025年將達206.76億美元。但致病機制仍不明確,迄今尚未有FDA批准用於治療NASH的藥物上市。 自2013底起,Gi...
Special Report | 專題報導
更多
專題報導
啟動加速器國際合作
今年北美生技展(2018BIO)於生技創新重鎮麻州波士頓舉辦,科技部成立的創服育成中心Biohub、生物技術開發中心,以及科技部計畫GLORIA團隊紛紛積極鏈結,且各自與波士頓具代表性的生醫加速器簽下合作,觀察、學習並引進其成功模式,期加速臺灣創新創業更多成功的案例。撰文/徐淨國際產學聯盟(GLORIA)與美東生醫創新育成加速器Nest.Bio由科技部成立,為加速國內學術研究及產業發展與國際接軌的...
專題報導
臺灣生醫加速器的成功方程式
近年,生醫加速器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各大學、政府法人單位透過加速器的成立,力推生醫產業進入國際航道。加速器源自1960年代,隨著模式不斷演進成熟,但不同模式、不同產業也發展出自己的特色與功能。臺灣如何創造合適自己特色的生醫創新生態系?如何編寫專屬自己的成功方程式?撰文/王柏豪、徐淨加速器不是個新鮮名詞,最早的加速器於1960年代出現。其概念的逐漸浮現,主要是稍早於1950年代美國私立學校校友基金為投...
Trend | 趨勢
更多
趨勢
FDA局長Scott Gottlieb:將公佈一系列新型指導方針, 對臨床試驗進行「現代化改革」!
為讓更多患者更快用上安全有效的創新療法。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局長最新談話強調將公佈一系列新型指導,對臨床試驗進行現代化改革,包括加速「Second-in-Class」、普及「連續臨床試驗」、以及推行替代終點。編譯/許敏美國FDA局長ScottGottlieb在最近的一次口頭報告中,除了介紹了FDA落實《21世紀醫療法案》(21stCenturyCuresAct)所取得的進展外,Gottli...
BIO2018
趨勢
BIO 2018趨勢議題觀察
2018年美國BIO大會(2018BIOInternationalConvention)在美國三大生技重鎮之一的美國麻州波士頓市舉行,今年正好舉辦屆滿25周年,因此會展主軸為「MakeHistory-25YearsofInnovation」(締造歷史-創新25周年),超過180場論壇會議,議題規劃精彩多元,主要趨勢觀察歸納如下。 基因治療科技突破 帶給人們治癒疾病的希望今年美國BIO各重要論壇最夯...
Company | 新銳公司
更多
新銳公司
普瑞博生技
科技部萌芽計畫
高階血液淨化醫材
陳彥文
普瑞博生技 臺灣首家高階血液淨化醫材
普瑞博生技技術源自中原大學薄膜研究中心,最早出自國科會研究計畫,爾後在科技部萌芽計畫以及SI2C育苗計畫支持下,在減除白血球市場另闢蹊徑,利用關鍵選擇性細胞吸附薄膜生產技術,開發出通用型白血球過濾器,成為臺灣第一家自製高階相關的醫材公司。撰文/林以璿減除白血球(leukoreduction,ULR)的血品運用,在醫學上已經是一種國際趨勢。一般來說,一袋血液(約500CC)中,原本就存在有大約(1~...
China Bio | 大陸生技
更多
大陸生技
「中國百大醫藥企業排行榜」出爐
撰文/中國醫藥工業資訊中心責任編輯/李林璦 在上海舉辦的2018年(第35屆)全國醫藥工業資訊年會上,工信部中國醫藥工業資訊中心正式發布了備受業界關注的2017年度「中國醫藥工業百強榜單」,前三名分別是揚子江藥業集團、廣州醫藥集團、修正藥業集團。和去年工信部百強榜相比,大部分在名次上沒有太大變化,尤其是前十名和2016年度百強榜入圍之企業名次保持一致,今年新進入百強榜單的有深圳東陽光、長春高新、九...
Medi-care+ | 新醫療
更多
特色文章
新醫療
Hospitalist
整合醫學科
駐院醫學科
臺大醫院整合醫學科 創新醫療體制標竿
人口結構快速趨向老齡化,多重病症錯綜複雜,醫療體系如何因應高齡化社會所帶來的醫護問題?與此同時,又該如何減少不必要的醫療行為、健保支出,達到必要並有效的治療照護?以病人為中心的「整合醫學科」又是如何落實運行?駐院專科(Hospitalist)制度或將成解方。撰文/徐淨2009年,國內首個「駐院醫學科」由當時還是創傷醫學部主任的柯文哲所創建,俗稱「7D病房」,2013年,有了更多次專科的加入,更名為...
Native Bio | 在地生技
更多
在地生技
植物新藥
NexoBrid
MediWound
Debrase
林景寬
燒燙傷清創治療
隱形冠軍30載 嘉年生化開創農生新生機
2012年,全球第一個三度燙傷清創植物新藥NexoBrid通過歐盟EMA上市,韓國、阿根廷、以色列也進入銷售;美國FDA三期臨床預計將於2018年底取得試驗結果。NexoBrid是由以色列MediWound公司進行臨床開發,但技術、產品及原料皆由臺灣嘉年生化技轉而得,董事長林景寬於斗六在地耕耘近三十載,不僅利用生物技術把臺灣土鳳梨變成世界首件處理嚴重燒燙傷新藥,也把步上夕陽的鳳梨酵素產業,再度推向...
Bio Scenes | 生技幕後
更多
生技幕後
逐漸失控的大腦 你還是你嗎?
「當我數到三,你就會睡著。」這樣類似的催眠手法,相信你一定在電影裡看過,然而,在現實世界中,催眠到底是不是真的呢?去年拿下奧斯卡最佳劇本的《逃出絕命鎮》,主角不僅要逃出一座詭異的小鎮,更要逃脫自身潛意識的牢籠。究竟科學上對於催眠及潛意識的解釋又是如何?撰文/楊傑名圖片提供/傳訊時代多媒體喜歡由史蒂芬金(StephenEdwinKing)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鬼店(TheShining)》帶給你既懸疑...
Bio Bookshelf | 生技書房
更多
生技書房
便宜沒好藥?一段學名藥和當代醫療的糾葛
今天,學名藥無所不在,全球的診所、藥局與家庭都能發現它的蹤影。而學名藥本身是個問題,還是解答?顯然兩者都是。專長於醫學歷史探索的教授傑瑞米・葛林,記述了美國學名藥從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的社會、政治與文化史,以檢視當兩種健康照護服務被認定為相同時,會有什麼風險。這是一段新近的歷史,它們將揭露我們對生物醫學創新與健康照護系統在未來所抱持的矛盾、假設、期望與恐懼。撰文/傑瑞米.葛林責任編輯/彭梓涵「名...
回雜誌目錄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