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球趨勢看見臺灣機會

2025產業大未來 生技醫藥產業趨勢暸望

撰文記者 李虎門
日期2021-06-21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開版圖

隨著老齡化人口比例增加,新興國家經濟及人口成長,同時在消費者財富及生活水準的提升和慢性疾病增加等趨勢下,全球生技醫藥市場仍有許多成長空間。但是,面對全球生技醫藥產業的競爭,臺灣如何從這些新趨勢、新需求、新技術看見自己的機會?

文/李虎門 圖/林嘉慶


為瞭解全球生技醫藥產業的趨勢、發掘臺灣新機會,由藥品商品化中心、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產業資訊組主辦,日商大和企業投資公司、《環球生技月刊》協辦的「生技醫藥產業趨勢暸望」,於5月19日在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辦。

DCB執行長甘良生開幕致詞表示,全球人口高齡化的趨勢、人口結構的改變,以及新興國家人口的成長,都意味著人們對於健康醫療有著巨大的需求。

然而,各國政府的政策、經濟發展的條件、科技突破等因素,卻又會牽動全球生技產業發展的方向。

「因此,如何在多變的路徑中,找出市場機會,便是本場活動的願景。」甘良生說。


DCB執行長甘良生表示,人口成長、各國政府政策、經濟發展、科技突破等因素牽動全球生技產業發展方向。

基因檢測、基因編輯、細胞治療、腦科學 未來4大技術趨勢

DCB產業分析師譚中岳表示,「如何在多變的路徑中,找出市場機會,其實在各國政府政策也可觀察一二。」

從全球主要國家政策發展重點來看,有兩大方向,首先是腦科學計畫,這當中包含了腦部基礎研究、腦機介面的開發;其次是精準醫療,也就是提升藥物效率,減少盲目服藥,提早進行基因檢測,進行必要性預防。

譚中岳點出了基因檢測、基因編輯、細胞治療和腦科學將是四大技術焦點。也指出,以目前全球人口結構老化速度,加上癌症高復發率,基因檢測以每年10.4%的年複合成長率快速成長。

預估到2025年,將成長至103億美元,其中又以腫瘤、感染疾病檢測,以及胚胎著床前檢查為基因檢測大宗。

在基因編輯市場方面,全球基因編輯市場達到26.3億美元,以年複合成長率14%來預估,在2024年可望成長至75億美元。基因編輯技術應用廣泛,在醫學及農業都可見其蹤影。

有關細胞治療領域,譚中岳認為仍以幹細胞應用為主,2015年上市的幹細胞產品中,有38%是關於皮膚的應用、肌肉骨骼30%、免疫8%、癌症及心血管各4%、其他應用16%。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副總院長,同時是仲恩生醫技術發明人的李光申也認為,幹細胞用途趨向多元化,且未來細胞治療是以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用途居多,可預期朝向技術組合的模式發展。

至於腦科學領域,各國更是投入大量經費挹注在腦科學研究,美國預計在10年內募資45億美元開發神經退化疾病及腦活動關連和新療法;歐盟也計畫投入約12億歐元促進腦機介面領域發展。中國則從2013年開始啟動200億人民幣的腦部重大疾病與類腦人工智慧的應用研究。

由此可知,腦科學的重要性,已是全球生技醫藥產業重中之重。

綜觀未來四大技術趨勢,譚中岳更認為,未來疾病治療的界線會日漸模糊,從單一治療走向合併療法、從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