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技產業四大武器助化解危機

張鴻仁:政府應藉新冠疫情 重視扶持防疫產業

撰文專欄:張鴻仁
日期2020-02-25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張鴻仁:上騰生技顧問公司董事長(採訪/王柏豪、彭梓涵、吳培安;整理/吳培安)
張鴻仁畢業於國立陽明醫學院醫學系,曾任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首任局長、中央健康保險局總經理、行政院衛生署副署長等要職,並參與了諸多臺灣公共衛生重要事件,包括SARS、痢疾、小兒麻痺、登革熱等傳染性疾病,以及改組衛生署防疫單位整合、健保IC卡上路等。 2004年後,張鴻仁離開公職、踏入生技創投界,接手永豐餘集團旗下上智生技創投總經理,成為國內少數橫跨產、官、學、醫的人物。目前,除了擔任上騰生技顧問公司董事長、上準微流體公司董事長、雅祥生技醫藥公司董事長,張鴻仁也擔任台灣研發型生技新藥發展協會理事長、國立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兼任教授,出版了《關鍵戰疫》、《生技大大可為》等著作。
 

回顧2003年的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爆發,當時的臺灣不論在防疫體系、醫院和產業界都沒辦法處理,受到了很大的傷害。17年後,我們已經不是吳下阿蒙,尤其是帶頭指揮的衛生福利部,在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中的表現可圈可點,但大家不要忽略了:我們的醫療體系表現也很厲害。

許多大醫院在過年前就已經做好入口篩檢管制和動線相關準備,到現在,也還是天天開疫情會議;至於基層診所,也和醫院一起站在第一線、分攤醫院的工作量,共同為未來的大流行做好準備。

反觀中國,基本上因為沒有什麼開業醫師,所謂的基層指的就是衛生所,但衛生所本身的負荷能力不大、分配到的快篩試劑也不多,於是當所有人擠進醫院求診,醫院就在前線陣亡,這也就是現在武漢的狀況。

至於醫院和診所防疫的武器哪裡來?就是生技產業。除了口罩、防護衣這類的消耗品,我認為和生技產業最相關的有四個領域:藥物、檢驗試劑、疫苗,還有智慧醫療相關產品,臺灣現在也都有相應的措施正在進行。

 

防疫四大武器:藥物、快篩、疫苗、智慧醫療

首先是治療用藥物。就藥物開發進度來說,現在從實驗室開始研發的,都來不及救急這波疫情;而藥物開發現在進度走得最快的,是吉利德(Gilead Sciences)的瑞德西韋(Remdesivir)。

政府很快就跟吉利德洽談瑞德西韋授權,這是對的,因為如果能在第一時間先取得應急的藥物,國民就會比較安心。另外,如果之後又順利和吉利德談成『緊急授權』,就能透過技術轉移,省去開發所需的時間,而我相信臺灣絕對有能力製造。

接下來,就看吉利德的臨床試驗何時做完,我估計大概四月底就會有第一個FDA批准的藥物問世。

第二個是快篩檢驗試劑。2月6日,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宣稱,已經利用即時定量反轉錄聚合酶連鎖反應(qPCR)以及免疫血清學方法雙管齊下,來檢測樣本中是否含有病毒RNA、或是患者感染病毒後產生的抗體,進而開發快篩試劑。我認為,快篩試劑開發務必要全速前進,第一批產品只要有用,就能減輕第一線醫師的負擔。

第三個是預防性疫苗。臺灣人很幸福,這麼小的島上竟然就有國光生技、高端疫苗兩間世界規格的疫苗廠,而且產能甚至遠超過全體國民所需!

國家有自己的疫苗廠非常重要,因為等到疫情緊急的時候,沒有國家會賣疫苗給你。

全球公共衛生緊急狀況的考量下,取得技術授權相對容易許多。我認為開發進度最快的疫苗,到了明年底應該就可以量產,臺灣應該有機會在這段時間,向走在最前端的公司取得授權,疫苗廠也能藉此機會練兵,因為疫苗的製造和量產能力絕不是口號,也不像口罩產線一聲令下就能增加產線。

第四個是智慧醫療器材。在醫護人員擔心被感染的風險下,有些智慧醫療器材在這時能派上用場,例如:智慧聽診器,臺灣也有兩家業者已經成功開發產品,他們都是結合遙控式或穿戴式聽診(分別利用肺音、心音),再利用人工智慧整合從監測器(Monitor)回傳的資訊分析,做到遠端醫療,這在重症病人的隔離照護上很有作用。

危機亦是轉機
政府應藉此積極扶持防疫產業

 我認為這次的疫情,是把大家喚醒的好機會。雖然「防疫」是一時,但每次新興傳染病發生後,就會改變大家的觀念。例如:以前疾病管制署在網站上天天更新公開資訊,都沒有人看;現在流行性感冒、武漢肺炎造成衝擊,社會大眾開始保持關注。
防疫是國家安全的一部分,我希望政府在這次疫情後,不論我們的表現多好,也不管要用國家發展基金、還是其他類型的基金來投資,一定要把這些「策略型產業」扶持起來。
此時,是政府讓防疫更加一步到位、疫苗的自製率再提升的好機會。平常產能需求不高時,應該要給予這些工廠適當補貼,一旦緊急的時候接受徵召、提出保證收購,疫苗業者才會願意隨時備戰,不是全憑民間廠商的股東們一味地「佛心」支持。
就像領軍方薪水的醫師科學家,平常薪資福利比民間的同儕高,但緊急的時候,可能上級一個命令就得立刻動身到一線戰場去。
只有國家和人民能體認到這些業者有多重要,疫苗產業才會願意把全世界最好的產品線引進來,讓我們的疫苗產業越來越好。
或許有的人會批評,這樣的制度是圖利廠商,但如果國家在危難時連圖利的對象都沒有,那才是真的慘!

 

>>本文刊登自《環球生技月刊》Vol.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