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科技落地的美麗與哀愁……

撰文編輯部
日期2020-12-10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入冬了,細雨霏霏,12月3~6日,「台灣醫療科技展」在連日陰柔天氣中華麗落幕。

大會表示有550 個參展機構與企業、150 個新創團隊呈現 AI 與雲端、IoT 物聯、感測Sensor 晶片、 8K顯像技術、5G 通訊傳輸、VR、AR 等科技技術,涵蓋醫療和疾病預防、醫院至個人居家等場域應用,讓市場充滿活力。

得益於臺灣稱譽世界的防疫管控良好,新冠肺炎襲捲全球下,臺灣大概是國際間唯一有能力不受疫情影響、照樣召開國際大型展會的國家。

站在智慧數位發展風口上 豬都會飛

今年下半年,臺灣的生醫科技相關展覽接連登場,各機構為了展出準備,積極動員及串連內外資源,讓作為產業動態線上夥伴的我們,對科技部長吳政忠今年在BTC會議上倡議的「跨領域連結」,非常有感。

11月初,於臺北花博公園展出的「台灣照顧科技應用展/論壇」首開登場,主打長照2.0的智慧照護市場 ; 10月中旬,「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於南港展覽2館展出,順應疫情聚焦「防疫產業」及「智慧醫療」; 稍早8月初,已經躍升全球第三大的「臺灣輔具暨長期照護展」,也和美國BIO移師臺灣的「亞洲生技大展」同期併展……

全球醫療數位化、智慧化、AI化的發展風潮,在相接相續的展會上都見證了這一股不可逆的風頭,最早由小米創辦人雷軍講的「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的創業「飛豬理論」,同樣讓我們感慨不少。

由於這期間,我們同時進行了政府一項「製藥產業數位化現況」的產業調查,於是,團隊也想實際探勘一下數位科技在其他醫療場域落地的現況。

我們的記者芝岳、林璦於是又聚焦高齡化的照護領域,透過資策會「物聯網智造基地」的諸多協助,實地走訪了一些照護科技的「試驗」場域,同時請益相關業者及學者專家,客觀地評析產業實際樣貌。

在這些照護中心場域裡,我們真實看到數位科技不僅為機構帶來更全方位的服務應用以及人力節省,更對長者照護帶來身、心、靈的莫大益處及樂趣,看得連我都想著:若以後老天讓小明活得夠老,這些擁有智慧科技的照護費用又能平價化,真希望自己也能受惠。

從「試驗」場域到落地現實的距離

但事實是,既是「試驗」場域,就表示距離現實還有一段長路要走,且無論產、官、學、研、醫,大家不管是滿心嚮往醫療智慧科技的美好願景,或不得不為之,臺灣的法規就是不配套。

例如,智慧科技原意希望照護業者能減少或取代極為欠缺的人力,但政府對照護人員的人力有一定的要求,業者就算投資了新科技,也不見得能減少很多人力聘僱成本。

市場收費機制更弔詭,即使長照2.0新政下,長照業者提供的服務都有「收費天花板」的上限,政府德政與商業、魚與熊掌全都要,業者商業模式在規範內容易變項或模擬兩可,如同受健保給付囿限,讓有些醫療業者只好不斷開闢自費項目。

此外,各國醫療服務絕大多屬於在地化產業,任何擁有大市場的國家對數位、AI科技的發展力道與速度,恐怕都比臺灣更為迅猛,國內各種醫療科技應用儘管頗為星光燦爛,走出臺灣也是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標,只是,多項開發極具成果的數位AI醫療應用,現在恐怕連跨院都還很難……

溫暖同理的溫度 勝於科技的強度

醫療科技展期間,我自己則實際走了一遭照護者與被照護者的體驗。小明的母親因為脊椎多節嚴重擠壓、滑脫,已經嚴重壓迫到神經,巨痛難以行走。託了「台杉高端醫材創業人才課程」之福,遇上了創立台灣微創醫材的梁晃千董事長,以及在今年6月完成美國Stanford Biodesign全球國際導師訓練的北醫骨科吳孟晃醫師。

由於母親的案例屬於困難度及危險度高,他們私下推薦小明就近找去年(2019) 11月才獲得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台灣醫療貢獻獎」的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黃聰仁副院長。黃副院長也是完成臺灣及亞洲首例微創胸腔鏡脊椎手術的醫師,是美國脊椎側彎研究學會第2位臺灣海外院士。

從門診間,小明就能感受到高大的黃副院長很溫暖,傾聽及用臺語回應母親,敘述著旁人大概都會覺得不知所云的病情,也很仔細向我解說可能處理的方式。

門診一週後,黃副院長帶著團隊,讓已屆80的母親順利完成超過3.5小時的手術,只有母親因體質問題,在麻醉恢復室時間比預期的久許多,遲遲等不到喊著母親名字的家屬,適逢本期截稿,等在手術房外必須工作的小明,緊張、不捨到幾度淚水模糊到看不清鍵盤。

當天晚上快九點了,從一早到晚開了一天刀的黃副院長來查房,母親麻醉恢復徵候群稍大,只見黃副院長又不疾不徐地親切回應母親跳接、片段的囈語,安撫了她術後出現的輕微躁動。

這讓我想到不久前,採訪松柏園老人養護中心執行長、也是永信藥品董事長夫人趙明明,好脾氣的趙明明特別要求松柏園的照護員,跟老人家講話都要輕聲細語,還要學習跟老人家溝通。

她說,同仁們花了兩年時間跟老人家們溝通,才終於搞定原來大家自以為很用心創新的Buffet「美食」,但沒想到長輩們的「快樂餐」原來是「焢肉飯」。

我們的報導裡也提及,長照科技大國日本,其實在長照機構中實際導入智慧科技的數量並不多,日本重視「以人為本」的人文關懷,照護不只是形式化的工作,而是醫師、醫護人員和長輩們的相處就像一家人。

「孝」很容易,「順」很難,同理心、瞭解、溫暖的溫度,最終仍將勝於科技的強度。

「臺灣醫療」驕傲的背後

在醫科展落幕這天( 12月6日),新冠肺炎境外移入破紀錄達22個案例,近半個月來,境外移入案例不斷增加,也升高了國內的緊張。

陽明大學校長、前任疾管局局長郭旭嵩說,「臺灣這次防疫成果受到數位科技很大的加持」,而數位科技將讓醫療更如虎添翼。

「醫療」無疑是臺灣的驕傲,全球資料庫網站Numbeo的2020全球醫療保健指數排行榜,臺灣以86.71連續二年位居第一, 2019年全球最理想外派地點,臺灣也是第一名,尤其是在臺灣對外籍人士的醫療服務品質,專家們都給了很正面評價。

「Taiwan Can Help」是政府向國際喊出的口號,醫療及照護業者無不期盼政府的法規,能用最快的速度協助大家,把「數位科技」這對翅膀裝到醫護場域上,讓臺灣醫療科技真正遨翔海外……

 

mind_sign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