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領世界精準醫療研究方向

美國NIH院長Francis Collins 成大會焦點

撰文記者 吳靜芳
日期2015-07-15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替代圖

文、圖/吳靜芳

今年1月20日,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國情咨文中,宣布將投入2.15億美金,啟動精準醫療倡議案(Precision Medicine Initiative),加速研發更精準的新藥,向癌症及糖尿病宣戰。

其中,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NIH)在倡議案中獲得1.3億美元,高居各單位經費分配之首,NIH究竟如何開展精準醫療因此洞見瞻觀。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NIH)院長Francis Collins,同時也是國際精準醫療最早呼籲者之一。

Francis Collins在6月17日一早出席BIO大會,為「個人化醫療及診斷(personalized medicine & diagnostics)」分論壇進行開場演講,會議室人滿為患,爭睹Collins將如何為精準醫療政策操刀。

儘管Collins前一晚因為行程密集太晚到達費城,被飯店取消預定而未能休息,但他仍神采奕奕爬梳精準醫療的未來趨勢,蔚為大會焦點。BIO大會主席James C. Greenwood 親自蒞臨主持,Greenwood還播放了一段他錄製 Collins 自彈自唱的影片,讓大眾見識到 Collins少為人知的風采。

百萬人大規模世代研究

Collins從分析NIH精準醫療政策開始,從發展新疾病分類、發掘新的治療標靶、建構藥物基因體學,到最後尋找有效解藥。過程除了分子檢測,也囊括數位醫療等領域。

Collins指出,精準醫學政策短期之內可加速癌症治療相關研究技術開發,「長期而言,可將資源擴大應用到預防醫學,延伸到所有疾病。」

Collins指出,定序價格下探是個人化醫療發展最大的突破關鍵,從十年前個人基因解碼要價2,200萬美元,到今天只要1~5千美元,而且一天內就可以解碼完成。但目前療法的開發,仍遠遠比不上分子檢測的進展,「我們已經知道5,500個症狀的分子基礎,但只有大約500個不到療法。」

他指出,醫藥在過去百年內取得引人注目的進展,但在最近幾十年進步緩慢,生技製藥業正面臨研發經費不斷下探的倒摩爾定律(Eroom's Law)。因此,相較而言,以基因體學為基礎的精準醫學,特別是腫瘤醫藥開發,可以分子診斷方式篩選病患族群,加速臨床實驗,大大縮短開發時程及成本,個人化醫療成長將因此上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