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行政院科技顧問組一份《產業科技人才短期供需重點調查推估分析》指出,生技人力將出現供需失衡,成為人力資源過剩的領域之一,竟一語成讖。
文、圖/吳靜芳
根據經濟部2013年出版的《2014-2016重點產業專業人才需求調查》,報告推估從2014年到2016年,生技醫藥產業平均每年將新聘約2,100 至2,300人,但台灣每年生物科技系畢業生(含碩博士)已經超過5,000人。
然而,不少生技相關研討會上,專家們都指出台灣生技人才不足的問題。為何有如此落差?
台灣經濟研究院生物科技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孫智麗分析,這是對「人才」定義的不同,業者認為的「不足」,並非指的是基礎生技研究人才,而是指具有創新能力的高階人才和具備產業經驗的人才。
中華民國生技產業發展協會榮譽理事長李鍾熙指出,在基層人才培育上,國內才數量已經足夠,但素質不一定達到水準以上,「人才素質不足,才是國內發展生物科技的隱憂。」他說。
而高階生技人才培育搖籃的碩、博班,學生的不斷流失,長期下來對基礎研究不利,對產業更是個警訊。
科技部生科司司長蔡少正指出,科技部統計調查,10年之內,台灣高階人才會從供過於求演變成供不應求。如何讓這批流失的碩、博士菁英願意往產業發展,就成了頭痛的難題。
產碩專班 鏈結產業搶人作戰
為留住學生,學校的搶人作戰策略,就是積極和產業鏈結,讓人才和產業接軌,協助縮短減少產學之間的距離。
不少大學規劃預研制度,如屏東科技大學的預研制度便鼓勵學生提早修課進入研究所、提早實習,並由業師、學校師資共同指導論文。
有些大學也積極與企業界共同開設碩士班,如台北醫學大學與東洋、健喬信元及友華等8家公司合開「生技製藥產業碩士專班」及「生技製藥經營管理產業碩士專班」;中國醫藥大學先後與晟德、永信簽訂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