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化已是全球各國無法抗拒的趨勢,台北榮總旗下的高齡醫學中心由陳亮恭領軍,自2006年設立至今,推動高齡醫學整合門診、中期照護、失智園區等整合性服務,不僅減少患者醫療支出,同時提升照護品質,近年來,開始與不同領域的產業合作,提倡「健康老化」觀念,期望打造台灣成為零失能的超高齡社會。
文/蔡立勳 攝影/楊傑名
今年2月,台北榮民總醫院旗下的高齡醫學中心成立滿十週年, 除了多位來自日本、南韓等國的高齡醫學專家,曾在政見提出「十年長照2.0計畫」的準總統蔡英文也受邀出席。
北榮高齡醫學中心設立迄今,推出多項創新服務,亮眼成果不僅受到政府關注,在「2012年國際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上,陳亮恭及團隊獲選世界高齡學術研究卓越中心,是亞洲唯一獲選的單位。
其實,北榮與高齡醫學的淵源最早可追溯至1958年。中心主任陳亮恭指出,當年北榮與台大醫院不約而同成立老人醫學部,但當時的國民平均壽命約50歲,仍稱不上是高齡化社會,「起初也不知道怎麼做,」兩家醫院遂同時於1975年結束部門運作。
2004年9月,時任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主委的高華柱,意識到退輔會已有60%的榮民成為老人,遂開始編列預算、研究高齡服務方式,在照顧榮民之餘,也能將成果貢獻全民,高齡醫學中心於2006年應運而生。
陳亮恭表示,中心成立之初,自各科部調派既有人力進行任務編組,雖然中心至2009年幾乎已獨立運作,正式的組織修編案卻卡在立法院8年,相當於兩屆立法委員任期,直至2013年11月才正式公告。
整合門診及病房 一站式全人照護服務
自學理角度而言,80歲以上的老年人,無論是病理表徵、抽血檢驗的標準,乃至於心理狀態,其實已和其他成年人完全不同;也因此,老年人通常會有3種甚至以上的疾病同時纏身。
但現行的健保制度論量計酬,醫院的看診科別越分越細,「醫療專科化」因應而生;卻未考量老年人特性設計相應制度,導致社會大眾普遍認為老年人喜歡看病,貼上「浪費醫療資源」的標籤。
於是,中心首先推動高齡醫學整合門診,由家醫科醫師整合內科疾病的治療;考量到老年人可能有失能、失智及憂鬱問題,中心同時收編復健科、精神科醫師,「依照老年的需求來整合科別。」陳亮恭強調。
他解釋,初期會有3至5名醫師協同看診,主治醫師初步了解患者問題後,由團隊其他醫師進行健康檢查、了解完整病史,接著由具護理背景的個管師做周全性評估,彙整結果給主治醫師,再判斷是否需其他科別醫師加入看診。
陳亮恭進一步說明,老年人可能不僅有一種疾病,如果2名不同科別的醫師能面對面,針對所有情形討論,「這跟直接把患者轉到復健科醫師那裡治療意義是不同的。」
每季邀請外國高齡專家來台授課
中心成立多年,每一季從英國邀請高齡醫學專家抵台授課,提升主治醫師的專業能力。陳亮恭指出,目前近8成的患者已能直接由一名主治醫師看診,即使患者居住地離北榮較遠,中心也會擬定完善的復健計畫,讓患者就近在社區醫院執行。
他也不諱言,開始前幾年常有院內大老質疑,整合門診與傳統看診的差別何在,但這樣的聲浪,於中心近年開始發表研究成果論文、數據後,也逐漸消失。(見圖)
中心成立初期,透過媒體報導、文章發表進行宣傳,民眾反應「超好的啊!」陳亮恭笑說,到中心就診的民眾,多數曾在就醫過程中出現不便,所以自願嘗試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