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生技產業策略諮詢委員會議

總結「4 大策略38 細項建議」全紀實

撰文記者 林以璿
日期2017-09-21
BTC2017閉幕,陳建仁副總統與委員合影。

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Bio Taiwan Committee, BTC) 是每年臺灣生技政策最重要的國家層級會議之一,會議的內容將會影響到未來的生技產業政策與未來方向。今年BTC 委員究竟提出了哪些策略與建議?

文/林以璿、李虎門、蔡立勳 攝影/陳堂麒、林嘉慶


行政院為了促進臺灣生技產業發展,從2005 年開始,成立了「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Bio Taiwan Committee, BTC)」,每年定期召開會議,希望藉此讓產官學研各界,針對國家生醫政策、產業發展以及投資策略,提出相關建議。

臺灣生技業2016 年營業額達3,150 億元, 相較於2015 年的2,986 億元,年增率達5.5%;民間投資生技產業金額達509 億元,相較於2015 年的484 億元,年增率5%。統計至2016 年底,臺灣上市櫃生技公司已達105 家,且進入臨床階段的新藥開發公司越來越多。

雖然總營業額上升,但是近年來,臺灣的生技產業發展可說是峰迴路轉。從2014 年基亞事件、2016 年的浩鼎解盲風波,一路燒到上個月的泰福事件。泰福是國內首宗將以科技事業上市的生技股,原定於8 月17 日掛牌,但初次上市普通股股票承銷案,卻因為競價拍賣合格人數股數低於拍賣股數,宣告流標。


陳副總統在BTC 2017 閉幕式致詞表示,生醫產業發展需要跨部會整合,如果無法整合部會,是無法成功的。

生技大老喊「緊張」 盼政策更貼近產業

目前臺灣有118 家生技新藥公司,開發了283 項產品,其中38 項已經獲得許可證上市。然而IPO 市場疑似出現潛規則、募資困難,生技界大老都喊出了「緊張」,成長中的企業搭上岌岌可危的產業氛圍,今年的BTC尚未舉行,就已經受到各界的密切關注。

為響應需求,BTC 今年首度擴大了規模,除BTC 委員外,首次從國外邀請成功的創業家、跨領域如人工智慧(AI)、新創扶育等專家回來分享經驗;在出席代表方面,除傳統的製藥與醫材以外,更增加再生醫學、數位健康、精準醫學等產業代表,總計業界代表人數較去年增加2 倍以上,約300 人與會,希望藉此完整蒐集生醫領域各界的聲音。

有別於以往,為使今年BTC 會議更加聚焦與務實,行政院就國內醫藥法規環境、生醫產業動能,以及金融資本挹注等內容商討,區分了「全球生醫產業新視野」、「我國生技產業新契機」、「扶植新興科技發展、完善醫藥法規與環境」、「強化產學研醫鏈結,提升生醫產業新動能」、「面對全球市場競爭,活化金融資本挹注」五大議題,期望凝聚共識,導引生醫產業整體環境連結國際、在地及未來的思維。

新技術、新概念吸睛 監管資本市場有爭議

本屆BTC,除了擴大邀請生技業者與會,更積極邀請了新興技術人才,為生醫跨界提供思路。

前羅氏(Roche) 全球技術營運總裁、育世博生技董事長楊育民指出,2017 年再生醫學、精準醫療、數位醫療的崛起浪潮更大,加上大規模DNA 定序、AI( 人工智慧)等科技漸趨成熟,生物科技與高科技融合必定成為趨勢,迎來「完美風暴」。

AppWorks 之初創投合夥人程九如則指出,臺灣應儘快打造實驗場域與聚落,測試生技產業的創新服務、想法是否可行,並開放市場,才能蒐集全球相關資訊,提供更好的個人化服務。唯有如此,產業才有新的發展契機。

法規方面,瑞華藥業集團執行副總裁陳紹琛強調,臺灣若要在全球保有競爭力,就該加緊改革速度,儘快改善整體法規環境。

另外,近期具有強烈爭議性的泰福案,也讓資本市場管制的議題備受關注。

現場專家業者紛紛對資本市場提出建言,主要訴求是希望政府能夠勇敢開放、有效監管,並且謹慎拿捏「監管」的力道,以免一不小心,就扼殺了剛萌芽的產業。( 詳細BTC 論壇會議紀錄,已載於本刊官方網站新聞專頁。)

行政院政務委員吳政忠指出,全球生技產業有越來越多的新科技加進此一領域,未來台灣生醫跨領域的結合非常重要。

針對會議的結果,BTC 委員會迅速總結了四大方向38 項建議,盼能助生技產業重返舞臺,而各界也都等著未來一年內驗收相關部門的執行情況。38 項建議具體建議,本刊特整理如附表:

一、我國生醫產業切入全球市場之機會與挑戰

① 生醫產業的範圍以現今科技時代,不只是新藥、醫材,還包括服務,所以政府應該建立相關配套措施。強化智慧化科技導入醫療服務、健康照護、長照服務、健康促進等。

② 建議開放保險業者參與遠距醫療相關事業,提供健康服務與醫療照顧。

③ 促成藥品與醫材產業與跨境電子商務服務平臺合作,運用數位科技進行國際行銷。

④ 建請成立生技醫材產業聯盟或外銷平臺,提供全球產業的資訊,促進全球行銷,促成新創醫材公司全球產業契機。

⑤ 面對近期崛起的中國,需要建立靈活的商業策略,積極搶佔市場。

⑥ 鼓勵併購與整併及降低條件限制,協助已具有規模的生技醫療產業加速成長,加速進入國際市場的能力。

⑦ 應用健保資料庫創造商業價值( 如藥物標的、基因研究、精準醫療、細胞治療之需要),建議成立諮詢委員會,研擬開放產業運用措施,結合好的實驗場域和人才,並以此為誘因,吸引國外的公司與臺灣合作運用,如Regeneron的運作模式。

⑧ 建議強化商品化中心輔導及推動的功能,例如專利佈局、商業價值與鏈結國際,引導學研團體落實轉譯研發成果。建議加強單一窗口的服務品質,連結跨部會專業服務能量。

⑨ 建立國際級的代理研發生產機構(CDMO) 及委託研究機構(CRO),支持藥物開發、基因治療、細胞治療及蛋白藥物開發平臺( 如Bispecific Antibody)。

⑩ 建議以政府經費協助廠商進行在地臨床研究場域,並將臨床研究成果應用在產品研發設計上;增加Demo Site,提供國際產品一個示範場域及驗證平臺。並協助優質廠商進入國際市場、布建海外據點,提供在地服務,並整合國際化通路平臺,藉此平臺得以快速商品化。

二、促進生醫產業發展之醫藥法規環境
  • 數位及長照

① 盡速建立遠程醫療及智能醫療相關法規。

② 醫療數據之應用及隱私保護,應參考美國HIPAA 及HITECH,另立專法,不應適用現行「個人資料保護法」。

③ 長照法實施後,為提高照顧人力,針對照服員資格回溯,應不分民營或公費,一併採納。

  • 再生及精準醫療

① 今年7 月預告的「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