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轉譯醫學 縮短科學和臨床落差

新藥開發進入「輪子型」虛擬企業時代

撰文記者 徐淨
日期2017-10-20
全福科學諮詢委員Robert R. Ruffolo (左)及前全福研發長Uma Prabhakar (右)兩位具30年以上新藥開發經驗專家受邀來臺分享轉譯醫學與未來新藥開發趨勢。

如何透過轉譯醫學來縮短科學發現和臨床應用之間的落差?藥物開發模式的未來趨勢?兩位在跨國藥廠從事新藥開發超過三、四十年以上經驗的專家一致指出,「虛擬團隊」的營運模式將在製藥市場快速發展。

編譯/徐淨


自2000年人類基因圖譜解碼完成,開啟後基因體時代生技爆炸性地快速發展。基礎醫學、基因體學、蛋白質體學、生物資訊工程、以及近年蔚為主流的細胞免疫學等顯學,人類「無病無痛」的未來似乎不遠矣!

然而,臨床醫學的進展並沒有如生命科學般蓬勃,人類和許多癌症、阿茲海默症等疾病仍在持續纏鬥。

諸多重大科學發現,最後有些為何不了了之?帶給人類健康無限希望的新藥又總是在幾個轉角之外呢?

10月19日上午,全福生技和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共同舉辦「藥物開發新挑戰:個案實務」,特別邀請兩位在跨國藥廠從事新藥開發超過三、四十年以上經驗的專家,請他們分享如何從轉譯醫學的實務中汲取成功經驗。

曾任惠氏藥廠 (Wyeth) 研發總裁及公司資深副總的 Robert R. Ruffolo,在歐美生技醫藥界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曾參與多項上市明星藥物的早期開發,包括巴金森症氏藥物 Requip (ropinerole)。他以自己投注最多心力的知名降高血壓藥物 Coreg (carvedilol)為例表示,一切讓臨床科學驗證和數據來揭示藥物的療效,不要讓過去大家對藥物的慣知知識來左右判斷。

專長於藥物發現及臨床藥理的 Uma Prabhakar,具有近 30 年製藥產業經驗,曾擔任多家大藥廠及美國癌症研究院 (National Cancer Insitute) 顧問,開發過的代表藥物包括類風濕性關節炎藥 Remicade、乾癬症治療藥物 Stelara。她則分享了如何設計及執行一個嚴謹的臨床前研究,以增加藥物開發的成功率。

本刊也特別於兩位在臺期間進行了專訪。

請他們談談如何透過轉譯醫學來縮短科學發現和臨床應用之間的落差,以及藥物開發模式的未來趨勢。

「輪子型」虛擬結構 加速運轉轉譯醫學

Q1 : 2005年,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前院長艾莉艾斯.樂霍尼 (Elias Zerhouni) 首度提出了「轉譯醫學」(translational medicine) 的概念,希望將基礎研究轉換到臨床可進行治療的層級,也一度引起全球熱議。十餘年來,「轉譯醫學」現在發展如何?

Robert: 在過去,基礎醫學、臨床試驗和藥物開發像是同個社區中不同戶的人家,各自閉門造車、交流甚少,導致新藥開發的進程效率不高,各戶人家進度不一。

在資訊快速發展的近代,有效合作是整體進步最便捷的方式。社區中各戶人家需走出門戶、打個照面,良好溝通合作。

因此,因應基礎與臨床合作需求,諸如委託研究機構 (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 CRO)、委託製造機構(contract manufacture organization, CMO)等產業應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