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學生就業退休創業 打破生技獲利緊箍咒

香港IVD之父譚榮安 達雅高科技邁向上市

撰文記者 鄔麗.巴旺
日期2019-03-20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退休才創業的譚榮安不僅開啟了人生職涯的第二春,也為香港青年創造生物科技的發展機會。

2001年,「香港IVD之父」港大醫學院教授譚榮安榮退,時值香港科技產業低迷,譚榮安希望為自己的學生創造一個生物科技就業機會,毅然捨棄美國加州矽谷有利條件而留港創業,自此開啟了人生職涯的第二春。他創下香港第一家分子實驗室,不僅打破香港科技業不賺錢的緊箍咒,十年後,達雅高科技開枝散葉,目前已整合為新亞集團,正計畫邁進IPO上市之路。

香港達雅高科技總部和核心實驗室位於九龍灣億京中心大樓上,創辦人譚榮安目前仍是香港大學醫學院榮譽教授,從他的辦公室窗外,可遠眺陪伴香港發展75年、跑道直伸入維多利亞港內,但已於1998夏天走入歷史的啟德機場。
一般而言,一個人職涯的終點就是退休,但退休卻是譚榮安人生的另一個啟航。
今年81歲的譚榮安,指向跑道對岸遠方錯落不齊的樓房,「我們開始創業起家時,小小的辦公室是在另一邊。」


因為老師讓人生翻轉 致力回饋當好老師

1973年,譚榮安教授從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UCD)取得化學博士學位後,旋即獲得馬里蘭大學(University of Maryland)的教職邀請。
在那個年代,兩岸三地經過從未有的政治和戰亂撕裂,年輕人普遍對未來悲觀,有機會去美國還能謀到讓人欽羨的教職,多數人都會選擇留下來,但是他卻選擇回香港任教。
「自小一路求學都獲得師長很多照顧和支援,自己人生才有了重要的轉捩點,因此,我對老師特別敬佩,也希望自己能當個好老師。」譚榮安說。
他在中國解放之年隨兄長來到香港,但一度因為兄姐必須承擔家計各自分飛,10歲多的譚榮安,曾有過3–4年日子流落為餐風露宿的街頭流浪兒,甚至吃過廚餘,飽受了現在聽來都讓人不忍的風霜。
戰亂時代,失學、失怙兒童越來越多,不少香港佛教組織興起義學,讓孤苦兒童們的教育不受中斷。譚榮安有幸進了佛教義學,因為學習優異,被老師推薦免費進入當時香港唯一的寄宿工業學校,得以順利完成中學。
他不負老師期望,在人生第一個轉捩點後,力爭上游,不僅順利考取了當時才剛成立的香港中文大學,自已還利用課餘時間掙錢,以照顧接引來港的父母,一家三口擠在不到80平方米的地方,生活還是非常煎熬的。
譚榮安大學畢業後被留任助教,不過,他有更高遠的眼光,希望出國進修、看看世界。起初一點都不順利,因為大學成績單標準不同,竟沒有一間美國大學錄用他。
譚榮安說,後來是香港中文大學教務長幫忙出面說明成績單標準不同原因,加上他下定決心跟銀行借貸以出具存款保證款,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CD)才終於開了以暫收生的先例,讓他順利取得美國入學簽證。
進入UCD不到半年,譚榮安各方面表現讓UCD非常有信心,還自此對中大學生特別優待,他也極力替中大爭取了免費交換學生的學位。


香港及中國DNA科技發展推手

譚榮安說,「學成後回港目的不是要成為出色的科學家,本著『老師』的情懷,目標是希望能把國外的科技引進香港,訓練更多年輕學生。」
譚榮安美國留學期間,正值美國生物技術起飛之際。1950年代以後,生物化學蓬勃發展,1960~1970年代,分子生物學突飛猛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