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台灣定位打穩基本功 蛋白質藥仍是趨勢

撰文記者 蔡立勳
日期2017-05-18
林敬哲建議,台灣應該專注在某些特定的疾病或領域做研究。

現任台大生物化學暨分子生物學研究所所長的林敬哲,以真核細胞染色體末端與其結合蛋白的交互作用,及老化機制為研究主題,是2015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桑卡爾(Aziz Sancar)的門生。他認為,蛋白質藥會是全球未來幾年的發展重點。

整理/蔡立勳 圖/陳欣儀


近幾年,很多人都把生醫領域的技術、產品講得很fancy,但是就藥物而言,主要就是分為小分子藥與蛋白質藥。

觀察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近年核准的蛋白質藥數目,2013年有明顯成長,該年FDA核准的35個新藥,有10個蛋白質藥;隔年核准的41個新藥中,蛋白質藥則有11個;2015年也核准了11個蛋白質藥。

即使FDA去年核准的新藥數目大幅減少為22個,蛋白質藥仍有7個。若以2025年的藥物發展趨勢來講,無論是抗體藥物或是疫苗,顯然蛋白質藥仍會是全球未來的重點。

免疫療法成全球癌症治療主流

抗體是蛋白質藥的主要來源,就技術面來講,如何找到適當的抗體是首要問題。而蛋白質的結構分析、後轉譯修飾分析,以及如何評估蛋白產物活性等,這些曾經在生物化學課程學過,但時常被忽略的環節,才是關鍵。

就新穎性而言,美國生技公司Genentech早於1980年代,即利用基因工程技術生產蛋白質藥物,雖然概念不特別新,但實際應用到臨床的過程中,必須突破很多技術問題。

以癌症治療來講,近年逐漸成為主流的標靶藥物,與傳統的小分子藥物相比,具有比較高的專一性,能針對特定的癌細胞作用,降低對正常細胞的影響,進而減少副作用;不過,患者還是會產生抗藥性。

未來,免疫療法會是主流的癌症治療方向,雖然對於部分患者的療效顯著,但僅有兩成至三成的癌症患者對此種療法有所反應,因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