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成為自動化系統新農具

農譯科技無毒智慧農業系統名揚海外

撰文記者 李林璦
日期2019-10-05
陳健章發現到農業是一種綜合科學,包括了物聯網、AI數據分析、光學材料、生物科技、萃取技術、檢驗技術(HPLC)、冷鏈保存等技術。

農譯科技(AgriTalk)誕生自交大校園中,結合生科、IT、在地農業三大領域,自行開發出無毒智慧農業系統,透過感測器蒐集農地中各種環境數據,以AI來預測分析農作物病蟲害趨勢,並結合自動化系統,可用手機操作進行灌溉、噴灑生物性農藥、開關驅蟲燈和施肥等,讓手機成為新農具!今年1月,農譯隨科技部前往美國最大國際消費性電子展(CES)上,吸引各國買家關注,並引起羅馬尼亞總統的興趣。

撰文、攝影/李林璦


人工智慧(AI)一向是科幻電影的熱門題材,一直到2016年AlphaGo打敗世界棋王李世乭,從那時開始,不只是交通、科技業、農業、製藥業、醫院、零售業等到處可見各式各樣的創新AI應用。

當AI與農業碰撞後,激盪出的火花,正是解決現今農村人口老化、耕地減少、水資源不足、農藥、肥料使用過量造成環境汙染等多項問題的一劑解方。

農譯科技(AgriTalk)主打自行開發的無毒智慧農業系統,透過感測器在農地中蒐集各種環境數據,來預測農作物病蟲害趨勢,也透過AI來自動管理灌溉、噴灑生物性農藥、開關驅蟲燈和施肥等。

今年1月,農譯隨科技部前往美國最大國際消費性電子展(CES)上,吸引了來自杜拜、智利、加拿大、印度、菲律賓、義大利等國的買家洽談,並引起羅馬尼亞總統高度的關注。

生死交關 無毒農業念頭萌芽

交大無毒智慧科技農業系統執行長陳健章,本身原來開設物聯網公司,電子業相關背景的他,在十多年前有個IT產業朋友,發現罹患肝癌第二期後,開始吃素,且只吃有機蔬果,並開始運動,改變作息,但在半年的健康生活後,癌症居然擴散成第三期,他憤而將常買的蔬果送到SGS進行檢驗,竟然發現重金屬與磷化物殘留,他感慨地對陳健章說:「為何花大錢買的有機蔬果,怎麼買不到安心?」。

這句話開始縈繞在陳健章心頭,萌生了以科技進行無毒農業的念頭。

團隊中另一位靈魂人物,交通大學生科系副教授陳文亮,則是出生於雲林農村,學生時期,親眼目睹父親因噴灑農藥時,站在下風處而中毒昏倒,還好最後有搶救回來。

這生死交關的場景深深烙印在陳文亮腦中,因此開始思考以生物性農藥取代化學農藥的可能性。

數年後,陳健章與陳文亮,加上交大副校長暨資工系副教授林一平與青農邱正勳一同攜手,以建構無毒智慧農業系統為題,結合科技界、生物科技與在地農業三大領域的這些念頭,終於得以透過科技部的價創計畫,催生了農譯科技。

團隊的「初心」就是以解決問題做為出發點,先在10年前於桃園龍潭設立一個有機農場,一頭栽入有機無毒農業。但當時,他們尚未有所謂的智慧化,最一開始的願景只是希望能種出無毒、無磷殘留的農產品。陳健章表示,「有機並不是單指農藥零檢出而已,而是指使用農業資材來進行病蟲害防治與施肥。」

他也感嘆道,要完全有機十分困難,假如土地已經受到汙染,或是周遭農田使用慣行農法都會汙染到農地。

蜘蛛毒農業資材 「真」有機無毒

2013年,陳文亮開始將無毒農業資材帶入場域中,該無毒資材並非化學性的農藥,而是一種生物性的抑制劑,從五千多種的蜘蛛毒液中分離出來,大量培養後,萃取出其中的毒蛋白,製成不會對哺乳類動物或農業上的益蟲(如:蜜蜂)有害的農業資材,目前發現可以對抗80多種蟲害,也可以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