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立40餘年、致力於市場首見新藥的安進(Amgen)公司,2015年來臺成立分公司,鎖定骨骼健康、血液腫瘤和心血管疾病三大領域。不過,安進台灣總經理李宜真表示,他們希望不只是進軍臺灣藥品市場或是臨床試驗的投資,更希望和臺灣一同在培育生醫人才及扶植新創上前進。為此,安進在臺創立首個「安進學院」,委託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研發次世代雙特異性抗體藥,在疫情中積極深化與臺合作。
撰文/吳培安
2021年7月,最新的全球總營收前10大跨國藥廠排行榜中,相較於其他動輒百年歷史、在臺灣耳熟能詳的大藥廠,排名第10的安進(Amgen)成立僅40餘年,且開發的數十種產品中,70%都是市場首見(First-in-Class),可說是跨國藥業中後生可畏的代表。
2015年11月,安進也搭上跨國藥廠來臺設立分公司的浪潮,成立了安進台灣(Amgen Taiwan)。不過,安進與臺灣結下的緣份,可以追溯到更早。1989年,安進首項獲得美國FDA批准的紅血球生成素(EPO)藥品――Epogen (Epoetin Alfa),就是和旅美臺灣科學家林福坤共同開發,讓成立不久的安進公司從資金困境中起死回生。
擁有逾20年外商藥廠經驗、今年任職第3年,安進台灣總經理李宜真表示,安進台灣的使命是「將創新藥品提供給臺灣罹患重大疾病的患者」,聚焦在骨骼健康、血液腫瘤和心血管疾病三大領域的臨床投資。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安進台灣不僅守住了雙位數的營收成長、還持續擴編在臺公司人數規模。(圖/安進台灣提供)
臨床試驗品質可信度佳 臺灣為藥廠全球化佈局重要考量點
李宜真表示,臺灣在全球藥品市場排名大約是第15~25名,雖然從藥品銷售上,不是最優先考量的國家,也存在健保署藥品給付協議(Managed Entry Agreement)機制不夠透明,以致商業風險難以事先評估的疑慮。
不過,全民健保單一保險人制度的特色,加上醫療體系、臨床試驗具備相當水準,仍使得臺灣成為跨國大藥廠無論在藥品引進或是臨床試驗,都是全球化佈局中列入重要考量的國家,目前,大藥廠一年在臺灣進行的臨床試驗就高達上百個。
「特別是臨床試驗,很多藥廠在臺灣成立分公司前,就已經透過臨床試驗委託服務(CRO)機構在臺灣進行。這不只是未來產品優先在臺上市的訊號,也是對臺灣臨床試驗品質的肯定。」李宜真說。
李宜真表示,許多臨床試驗把臺灣當成很好的收案點,主要有兩個理由:「收案量能」和「研究可信度」。
「臺灣有2,300萬人口,當需要收的案例數較大、或收案條件比較複雜時,或是某些亞洲盛行率較高的癌症(肝癌、胃癌、肺癌、頭頸癌),臺灣都會被視為重要收案點。」她說。
李宜真表示,臺灣在臨床試驗執行的專業度,包括檢測樣本的取得和運送、收集的數據和醫事人員的專業,對各國來說都是值得信任的,「他們相信,臺灣送去的DATA是真的DATA,不會操弄數據,導致破壞全球臨床試驗的整體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