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賺錢原料藥」 跨足大分子、新藥開發

台耀轉型投資策略 打造全方位供應鏈【會員限定,9/30前限期開放】

撰文記者 巫芝岳
日期2021-09-03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台耀董事長程正禹深知,必須力求轉型,才能讓台耀持續在製藥產業發展中乘風破浪。(攝影/巫芝岳)

今年成立邁入第26年的台耀化學,在董事長程正禹的領導下,一直是臺灣「最賺錢原料藥」之一。今年國內最大規模針劑廠完工啟用後,台耀正式由原料藥廠轉型為全方位藥廠。曾擔任臺大藥學系教授近15年,程正禹學生遍佈臺灣製藥界,十年來,對藥的專業與遠見,程正禹持續轉投資包括:台康、台新藥、台睿等,跨足大分子製藥、新藥開發、CDMO。台耀入股的這支「台字輩」生技大軍,也更完整充實了整個臺灣製藥產業的價值鏈與動能。

撰文/巫芝岳


1995年成立的台耀化學,是國內原料藥廠的先驅之一。去年上半年疫情興起,因為和中化成為國內唯二有能力製造瑞德西韋(remdesivir)的藥廠而聲名大噪外,今年更受惠於轉投資台康生技的成長,上半年獲利18.1億元新臺幣,較去年增加了3.18倍。

2017年,台耀投資20億新臺幣興建國內最大的針劑廠,也在今年上半年完工,目前估計食藥署(TFDA)將在第4季進行查廠,一旦通過,即可拓展國內、外持續增長的針劑藥品代工業務,讓臺灣有機會進入國際委託開發與製造服務(CDMO)市場。

相較於神隆、中化等公司,沒有大財團、富爸爸入股,以原料藥起家的台耀,是程正禹帶著科學團隊從一間Lab(實驗室)白手起家。

「台字輩」轉投資開枝散葉   製藥集團成形

台耀主打利基型原料藥,如:膽固醇磷酸鹽結合劑、維他命D衍生物、紫外線吸收劑等,躋身國際少數供應商。2010年營運達到高峰時,年營收約25億新臺幣;2011年上市後,股價一度破百元,迄今都是國內最賺錢的原料藥公司之一,穩坐國內「原料藥界優等生」。

近10年來,董事長程正禹一手打造的台耀,除了穩守原料藥業務外,本身為留美藥物化學博士、又曾任臺大藥學系教授近15年,程正禹對「藥」的專業與「遠見」,讓他深知必須力求轉型,才能讓台耀持續在製藥產業發展中乘風破浪。

於是,台耀一路茁壯的同時,以「輔導藥廠走出去」策略,陸續轉投資了包括台康、台新藥、台睿、台昂、東曜等多家海內外公司,跨足大分子製藥、新藥開發、CDMO等。(見【表】)

轉投資公司台康、台睿逐漸開花結果。這些臺灣藥業的「台字輩」大軍,不僅更完整充實了整個臺灣製藥產業的價值鏈與動能,開枝散葉的台耀,已經儼然成為國內另一個成形的製藥業集團。

20億新臺幣打造臺灣最大規模針劑廠 有望投入疫苗生產

不過,藥學專家程正禹,很早就看到了僅經營原料藥,未來可能面臨的風險。「中國與印度等國的崛起,將讓原料藥在削價競爭下,利潤逐漸降低。此外,比起小分子藥,蛋白質、抗體等大分子是未來趨勢。」程正禹表示。

製藥業又不外乎三大類:新藥、製劑、原料藥。於是,台耀逐步往製劑領域發展,並避開可能與其多數客戶競爭的口服製劑,從大分子製劑切入,將針劑訂為主要目標。

2017年,程正禹毅然決定砸下20億元新臺幣,為臺灣打造最大規模的針劑廠。該針劑廠一般產線的年產能可達上億劑,細胞毒性產品年產能為數千萬劑。未來主要的代工業務,也將往大分子發展,包括抗體和疫苗。 

程正禹透露,目前已有許多客戶洽談中,受疫情影響,TFDA的查廠時程有所延宕,預計今年底前,可完成兩條主要產線的查廠。因此,目前僅能接新藥製程開發的小量訂單。

台康CDMO上半年飆漲 台耀連帶受惠

事實上,台耀放眼跨足大分子藥的策略,更早體現在2012年12月投資成立的台康生技。

當時,程正禹與時任美國AnGes總裁的建中同班同學劉理成攜手合作,由其擔任台康總經理。緊接著,台耀又與台康取得生技中心(DCB)蛋白質藥物先導工廠的標案,使台康以此基礎,專注於開發抗體生物相似藥和CDMO業務。

台康成立前幾年篳路藍縷,台耀仍持續支持,但隨著CDMO逐獲重視、台康近幾年業績漸起,今年3月23日,乳癌生物相似藥EG12014 (Trastuzumab Biosimilar)臨床三期試驗解盲成功,目前正在向美國FDA、歐盟EMA及TFDA送件申請藥證。

最新版《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臨時新增CDMO為重點扶植項目,法規提振下,又引來郭台銘在4月宣布投資台康50億新臺幣。疫情下的台康,今年第1季起股價上漲,台耀也因此受惠。

台耀也與台康共同合作開發EG12014 (trastuzumab),該藥為抗體藥物複合體(ADC) Kadcyla的生物相似藥;該合作是期望結合台康大分子(抗體)製造的能力與台耀高效價小分子藥物的利基,雙強聯手下,期望突破這項技術門檻仍高的藥物結構。

台新藥6億新臺幣增資完成  台睿敗血症藥進入臨床三期

從原料藥到大分子代工業務外,「新藥開發」其實才是程正禹一直以來的一大夢想。

2010年,台耀成立了台新藥,專注於臨床前與臨床階段之眼科、腫瘤科和抗感染用藥等治療領域的藥物開發。

2017年8月,台新藥收購日本Activus Pharma,取得奈米粒子技術平台「Activus Pure Nanoparticle Technology」(APNT),及兩項臨床前期資產。其中,進展最快的眼科術後導致發炎藥物APP13007,已於今年3月在美國開始第三期臨床試驗。

台新藥在今年上半年完成一項6億臺幣的增資外,也在6月宣布,和中國遠大醫藥簽訂APP13007獨家授權協議,給予中國及港澳地區的開發及商業化權利授權,台新藥將有望獲得950萬美元里程碑款及銷售分潤,並已有部份金額貢獻到6月營收。

2011年,台耀又與醫睿醫藥科技公司以策略聯盟方式成立另一家新藥開發公司――台睿。其敗血症新藥Rexis三期臨床試驗,預計今年完成收案、明年中解盲,最慢2023年取得藥證。

打造全方位製藥供應鏈  迎戰產業變化與削價競爭

程正禹表示,原料藥廠在成立之初,就是以國際化為目標。目前,台耀已有數十項原料藥產品行銷全球,大廠客戶包括:Teva、Mylan、Sandoz、Hospira、Dr.Reddys等。

程正禹也坦言,疫情下因為無法出國參展、新客戶不便來臺查廠等原因,新業務的開發的確有所衝擊。不過,由於台耀原料藥多為老客戶,因此對營收影響並不劇烈,整體而言,這兩年疫情對台耀的影響約在10%左右。但程正禹認為,疫情過去後,大致仍會回到原狀。

26年來,程正禹透過轉型投資策略,已經打造出一條全方位的製藥供應鏈,以迎戰產業大環境的變化,以及原料藥製造削價競爭的挑戰。

此外,包括台康、台新藥、台睿等,台耀入股的這支「台字輩」生技大軍,也可望持續在臺灣在地藥業中,展現出程正禹最初的遠見卓識。


程正禹透過轉型投資策略,已經打造出一條全方位的製藥供應鏈,已足以迎戰產業大環境的變化,以及原料藥製造削價競爭的挑戰。(圖/vecteezy)

>>本文刊登於《環球生技月刊》Vol.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