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款胰臟癌AI將落地 準確率超過九成

MeDA Lab、臺大醫院攜手直攻癌王獲FDA「突破性醫療器材資格」

撰文記者 李林璦
日期2023-04-15
臺大醫院主治醫師廖偉智(圖右)與臺大醫學影像與數據人工智慧實驗室(MeDA Lab)主持人王偉仲教授(圖左)攜手,開發出胰臟癌人工智慧診斷輔助系統──PANCREASaver,不僅獲美國FDA突破性醫療器材資格,也有望取得臺灣智慧醫材認證,成為全球商業化進展最快的胰臟癌AI。(攝影/羅翊方)

癌王胰臟癌是世界上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之一,但若能在早期發現,能有效提升患者治癒機率!臺大醫院內科部胃腸肝膽科教授暨主治醫師廖偉智與臺大醫學影像與數據人工智慧實驗室(Medical Data Analytics Laboratory, MeDA Lab)主持人暨臺大應用數學科學研究所教授王偉仲攜手,開發出胰臟癌人工智慧診斷輔助系統──助胰見PANCREASaver,準確率高達98%,更在2022年11月取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 (FDA)「突破性醫療器材資格」(Breakthrough Device Designation),有望成為全球商業化進展最快的胰臟癌AI。

撰文/李林璦


胰臟癌被稱為「癌中之王」並非無的放矢!胰臟癌很少在早期被發現,約有80%以上的患者發現罹癌時,往往已經晚期甚至轉移,錯失了治療黃金期,約85%的病患無法以手術根除治療。整體而言,五年的存活率低於10%,是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

在臺灣,據衛生福利部統計2021年國人十大癌症死亡率,胰臟癌更是位居第七名,而根據美國癌症統計,胰臟癌是美國的第三大癌症死因,且發生率逐年上升,估計到2030年之前,就會成為美國的第二大癌症死因。

不過,臺大醫院內科部胃腸肝膽科廖偉智教授指出,如果能夠在腫瘤小於2公分、還未擴散時就發現,並及早接受手術切除與後續治療,則治癒高達8成!

因此,廖偉智與臺大醫學影像與數據人工智慧實驗室(Medical Data Analytics Laboratory, MeDA Lab)主持人暨臺大應用數學所教授王偉仲攜手,開發出胰臟癌人工智慧診斷輔助系統──「助胰見PANCREASaver」,不僅發表在《The Lancet Digital Health》、《Radiology》等知名醫學期刊上,更在2022年11月取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 (FDA)「突破性醫療器材資格」(Breakthrough Device Designation),成為全球商業化進展最快的胰臟癌AI。

何以為癌王? 肉眼難看見 4成早期胰臟癌被遺漏!

「目前,胰臟癌在臨床上的檢測主要還是仰賴電腦斷層(Computed Tomography, CT)等影像檢查,但在CT上,有高達約4成小於2公分的早期胰臟癌難以藉醫師的肉眼來偵測。」廖偉智分享。

胰臟癌難以早期發現的原因,除了早期胰臟癌在CT影像上的變化不明顯甚至肉眼無法分辨外,醫師每個月平均要查看上百位患者的CT影像,每份患者影像包含約莫500片切面,要仔細地查看每一個細節是艱鉅的挑戰。

此外,由於胰臟癌早期沒有症狀,醫師在判讀影像時往往不會考慮到胰臟疾病的可能性,尤其是當患者接受CT檢查的目的是為了評估其他器官問題時,更容易因為專注於其他器官而錯失潛藏的早期胰臟癌。

廖偉智形容,「相較於其他腫瘤大多是一顆圓圓的,跟旁邊的組織界線很清楚,可是,早期胰臟癌在CT上看起來,常像是一滴很淡的墨水落在臟器裡暈開,非常不明顯,甚至有些早期胰臟癌以肉眼是看不到的。」

相較於其他有些腫瘤生長得比較慢,晚3個月發現對病人的治療並沒有太大差異,但是,對胰臟癌患者來說,往往3個月的差距,就可以從可治療變成無法治療。「而這對患者與醫師來說,都是一大痛點!現在也沒有一項好的工具可以補足肉眼的不足之處。」廖偉智說。


廖偉智分享,早期胰臟癌中,仍有高達4成小於2公分的腫瘤會被遺漏,AI正能補足肉眼不足之處,隨著PANCREASaver開發成功,期望未來能成為腹部AI解決方案的領導者。(攝影/羅翊方)

互相傾聽、跨域結合 將資料原油提煉成汽油

5、6年前,王偉仲正在尋找將人工智慧運用到臨床現場的機會……

從鑽研應用數學理論到量子效應模擬,王偉仲多年來持續嘗試,讓研究成果實際落地在現實生活。直到接觸到醫學數據,才真切感受到巨大的機會,「原來數學理論與計算模擬,距離生活並不遙遠,醫療現場更是迫切地需要將醫療數據,快速轉換成可應用的資訊與解決方案。」

王偉仲表示,數據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