諭泰生技肺癌仿生晶片量產 加速實現個人化醫療

撰文記者 吳培安
日期2024-01-26
成立於2022年11月的清華大學衍生新創——諭泰生技,就是臺灣最早投入器官晶片研發的先鋒梯隊之一。(攝影/吳培安)

全球動物實驗減量、器官晶片興起為趨勢。技轉自清華大學劉承賢教授與北醫大李岡遠副校長、在2022年11月成立的諭泰生技,於2023年6月與國際大廠默克簽下合作備忘錄(MOU)展露頭角,如今也完成肺癌仿生晶片的量產,正藉由與臨床醫院的緊密合作,朝向加速新藥開發、實現個人化醫療的未來願景邁進。

撰文 / 吳培安


科學家大膽預言,將人體細胞與組織放在晶片上培養、成為患者替身的「器官晶片」(Organ-on-Chip),10年後將成為最重要的生技醫療趨勢之一,顛覆現有新藥開發模式!

2017到2019年間,歐盟就提出「器官晶片開發倡議計畫」(ORCHID),由器官晶片最早發跡的荷蘭萊頓大學醫學中心(Leiden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與荷蘭器官晶片聯盟主持,為器官晶片科技開發建立指引,隨後,又於2018年成立了由產官學研等利害關係人的合作網絡——「歐洲器官晶片學會」(EUROoCS)。

2022年12月,「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現代化法案2.0」(FDA Modernization Act 2.0)上路後,藥物開發商將不再被強制規定以動物實驗測試新藥才能獲得批准,為器官晶片領域的發展帶來莫大激勵。

而在器官晶片起風之際,以晶片製程聞名世界的臺灣,也有一家生技新創乘風而起。成立於2022年11月的清華大學衍生新創——諭泰生技(Pythia Biotech),就是臺灣最早投入器官晶片研發的先鋒梯隊之一。


器官晶片不只是取代動物實驗,也將在加速開發新藥和個人化醫療上扮演關鍵技術。(攝影/吳培安)

入選大廠新創支持計畫 默克簽署合作備忘錄

諭泰生技的核心技術,係技轉自清大動力機械工程學系劉承賢教授,與臺北醫學大學副校長李岡遠的專利研發成果。在公司成立前的2022年6月,諭泰團隊就入選百靈佳殷格翰(Boehringer Ingelheim)生醫新創獨角獸Grass Roots支持計畫。

去(2023)年6月,諭泰生技又獲得正全力發展「生物融合」(Bioconvergence)的國際大廠默克(Merck KGaA)青睞簽署合作備忘錄,將諭泰的器官晶片運用在新一代藥物研發測試平台中,並由默克給予輔導、引薦國際創投資金,未來更有機會透過默克的全球網絡,進軍歐美市場。

諭泰生技執行長孫偉倫,過去就是在荷蘭進行人工器官的博士研究。她表示,諭泰透過結合微流道和組織工程技術,在微型晶片上培養人的組織,進而建立生理或是病理環境,提供一個安全又精準的體外測試解決方案。

共同創辦諭泰生技的李岡遠,不僅擔任北醫大副校長,過去也擔任過北醫大研究發展處研發長、人體研究處人研長、癌症轉譯研究中心等職位,熟悉轉譯醫學與生醫新創的串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