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產學隔閡

龔明鑫領DCB轉譯應用成果亮麗

撰文記者 吳培安
日期2019-08-30
圖/黃黛鵑
自2017年11月起,現任行政院政務委員龔明鑫接任生技中心(DCB)董事長一職,在帶領DCB一年多的時間裡,他憑藉著清晰的頭腦、豐富的人脈和超強的執行力,跨越產學隔閡,積極推動串接基礎研究及產品開發、拓展新案源,DCB也不負眾望,無論在鏈結國際、布局次世代藥物開發、以及建立關鍵技術與產品上,都交出漂亮的成績單。

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簡稱生技中心,DCB)成立至今屆滿35年,不但是臺灣第一個為了推動、深耕生物技術產業而創立的法人研發機構,同時也是臺灣發展生技新藥產業、提升產業附加價值和技術升級的堅實後盾,同時也是學術研究成果商品化的重要推手。

2017年11月,生技中心董座由蔣丙煌交棒到時任經濟部政務次長的龔明鑫手中。龔明鑫為DCB少見的財經專業背景,他在擔任國家發展委員會(簡稱國發會)副主任委員期間,即負責規劃政府《五加二產業創新計畫》,之後擔任經濟部政務次長、行政院政務委員等要職,亦相當重視《生醫產業創新推動方案》的推動。

自2019年1月起,龔明鑫升任行政院政務委員,他結合產、官、學、研的全面視野,跨越產學隔閡,除了關心生技產業推動方案,也為著重為研究型財團法人的生技中心開創更多技術成果轉譯應用,並建立多項里程碑。

盤點生技研發成果 落實五加二產業創新計畫

接受本刊專訪時,龔明鑫回憶2015年,參與「五加二產業創新計畫」的政策規劃,他以經濟及產業發展的角度跟著中研院院副院長陳建仁(現任副總統,時任中央研究院副院長)參與生醫產業的規劃、發展及設計。後來在擔任經濟部次長時,被行政院指派擔任生技中心的董座,領導生技中心進一步推動、落實生醫產業創新推動方案的執行,以「連結未來、連結國際、連結在地」為三大主軸,並推動「完善生態體系、整合創新聚落、連結國際市場資源、推動特色重點產業」四大行動方案,不只將生醫產業定為驅動下一個世代產業成長的核心,更要將臺灣打造為亞太地區生醫研發產業重鎮。

生技中心在參與生醫產業創新推動方案上不遺餘力,尤其在「整合創新聚落」方面,生技中心是第一個進駐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的單位,讓以生醫轉譯研究、生技新藥研發為主軸之國家生技園區得以揭開序幕。在其他「完善生態系」、「連結國際市場資源」、「推動特色重點產業」上,生技中心更交出與日本iPark武田製藥的國際合作、布局次世代抗體藥物、乃至於擁有數項關鍵技術與產品等漂亮的成績單。

「臺灣擁有高密度的研發人力與研究機構,醫療水準更是亞洲第一,加上全英文化的病歷紀錄、全民99%納保、累積長達20年的健保體系,共同造就了臺灣成為亞洲最優質臨床試驗與新藥開發的獨特優勢。」龔明鑫說。

龔明鑫表示,政府長期以來透過資源投入與提供政策誘因,創造有利於產業發展的環境。然而,他也認為臺灣的市場及資源不及國際藥廠,因此,「在產業政策的規劃研擬上,需要更精準分析當前全球生技產業發展趨勢與臺灣生醫產業的優劣勢和利基領域,才能提出有利於產業生根發展的政策方案。」

生技醫藥法規ICH、PIC/S雙加持 有利進軍國際

龔明鑫認為,臺灣生技產業的優勢首要是優異的醫療體系。臺灣擁有19家國際級醫學中心、124家臨床試驗醫院,以及質與量都相當精良的醫療技術、團隊及設備。

臺灣同時也是國際兩大醫藥組織「國際醫藥法規協和會」(ICH)、「國際醫藥品稽查協約組織」(PIC/S)的會員,前者代表國際認可的臨床試驗品質,後者彰顯臺灣生技醫藥法規符合國際標準的藥品生產規範,顯示臺灣生技醫藥法規與國際法規趨勢接軌,有利於業者進軍國際市場與吸引國際藥廠前來臺灣執行臨床試驗。

面對全球各國掀起的數位醫療風潮,臺灣有累積多年的強大資通訊(ICT)能量及精密製造業基礎,加上完整自動化系統設計及生產製造經驗,發展數位醫療的潛力受到全球矚目,促成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