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最夯醫師- Hospitalist

臺大醫院整合醫學科 創新醫療體制標竿

撰文記者 徐淨
日期2018-08-17
臺大醫院整合醫學科未來目標要推廣成為部定專科。(圖/臺大醫院提供)

人口結構快速趨向老齡化,多重病症錯綜複雜,醫療體系如何因應高齡化社會所帶來的醫護問題?與此同時,又該如何減少不必要的醫療行為、健保支出,達到必要並有效的治療照護?以病人為中心的「整合醫學科」又是如何落實運行?駐院專科(Hospitalist)制度或將成解方。

撰文/徐淨


2009年,國內首個「駐院醫學科」由當時還是創傷醫學部主任的柯文哲所創建,俗稱「7D病房」,2013年,有了更多次專科的加入,更名為整合醫療照護病房,2014年,正名「整合醫學科」,去年8月,列入內科次專科。

免除門診及手術服務,整合醫學專科醫師更能專心投入住院患者的照護,有效整合各科別專業,準確判斷最有效率的醫護手段。

尤其較能顧及病史複雜或年事已高的患者、投入更多時間掌握患者身心狀況。

該制度的引進,起初首要目標為解決急診壅塞問題。過去,曾有對駐院專科制度的不理解,「7D病房」被誤解為專門收治「被各科互丟皮球」的患者。

但如今,國內醫學中心陸續採用整合醫學專科(Hospitalist)制度,成立由內科、家醫科醫師為主所組成的專職照護住院病人醫療團隊,取代傳統由次專科醫師照顧住院病人的系統,專責專職。

臺大醫院整合醫學科也於2012年獲國家人力創新獎第一名,2014年再獲國家品質標章(SNQ)肯定。

2016年,更配合衛福部協助推動「醫院整合醫學專科」,目標推廣成為部定專科。今年,已完成第一屆醫院整合醫學專科醫師甄試,未來將培育更多整合醫學專科醫師,突破醫療體制痛點。

全新醫療型態改革 協助落實分級診療

醫院整合醫學制度早在1996年由美國學者Robert Wachter和Lee Goldman所提出。事實上,正是因為駐院整合專科致力於確保連續性的照護及品質,才更能夠針對複雜重症的患者有更好的掌握。同時,該制度也在試圖利用創新改制,調整第一線醫護人員壓力、改變資淺醫師擔任住院醫師、矮化「值班科」的文化。

整合醫學科特色也由主治醫師實施責任輪班制,實現24小時連續性照顧,並有配對主治醫師制度,增加交班默契,每半年或一年調整一次。制度的改善讓受照護患者「呵護有感」。

另外,沒有住院醫師制度的責任輪班制,也是在模擬地區醫院醫護人力相對緊縮的環境,訓練出有整合醫療觀念的醫師,在地區醫院也能成為領導,做為區域醫院、醫學中心的對接,落實分級醫療的實行。

臺大醫院內科部整合醫學科主治醫師蔡宏斌表示,成立之初的運作是「精實的」。早期加入的醫師多數是拋棄高薪,抱持著改革全新醫療型態的熱情一頭栽入。當時的「柯P」也是親自跳下來值班,並「建立SOP」。

目前,整合醫學科有10位內科主治醫師,次專科分別是胸腔科、腎臟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