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材、新藥、再生醫學 新創成果非凡

北醫國際產學聯盟匯集1校6院力量

撰文編輯部
日期2018-06-05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攝影/林嘉慶
臺北醫學大學(以下簡稱北醫) 響應科技部去年特別推動的國際產學聯盟計畫(Global Research & Industry Alliance, GLORIA),成立北醫國際產學聯盟 (TMU GLORIA BioMed)。以本身1校6院(北醫、北醫附設醫院、萬芳醫學中心、雙和醫院、臺北癌症中心、臺北神經醫學中心、寧波醫療中心)的研發能量及資源為核心,主軸「新藥」及「醫材」兩大方向,期吸引國內外一流廠商結盟,促進生技醫藥商品化發展。

Medical-lead engineer解決臨床醫療未滿足需求

臺北醫學大學2015年成立了醫學工程學院(以下簡稱醫工院),近年來,北醫積極實踐校園創新創業的文化與氛圍。院長陳志華表示:「北醫成立醫工院、開發前瞻性醫材的優勢在於,我們是懂工程的『醫師』,深諳真正臨床上的醫療未滿足 (medical unmet need)需求」。

醫工院首先從生醫材料暨組織工程所設立開始, 2016年成立奈米醫學工程所、2017年增設生醫光機電所及醫工大學部,無論從學生課程安排、指導研究安排、教師KPI設定皆以鼓勵實現研究產品化為目標。

北醫的跨領域學院甫於去年成立,並已開始培育大學部學生組隊執行創業題目。整合過去分散於各系所舉辦的創業競賽,完整規劃生醫創新創業訓練、集中硬體軟體設施,聚焦臨床題目激發學生創業能量。研究所教學首開先例,規定研究生至少選任兩位指導教授,其中一位必須為臨床醫師,以臨床經驗介入前端研究,從研究出發點開始就有臨床應用思維。

對教授的評鑑也是要求具備臨床轉譯與醫學應用的思考,在研究過程中就把企業帶進來合作,共同開發執行具有產業應用的研究領域。

2017年,配合科技部國際產學聯盟計畫,北醫成立國際產學聯盟(TMU GLORIA BioMed) ,集本身1校6院(北醫、北醫附設醫院、萬芳醫學中心、雙和醫院、臺北癌症中心、臺北神經醫學中心、寧波醫療中心)的研發能量,以多面向資源,期望加速新藥與醫材從基礎研究走到實際臨床。

聚焦醫材 百花齊放

醫工院目前已有許多傑出的研究,透過商品化中心與事業發展處的協助,早期規劃專利布局、媒合產學合作、技術轉移或是衍生新創事業體(spin-off)。例如,已順利成立新創公司的陳建中教授,其專利新穎的特殊基材,微管陣列膜(綿天膜MTAM),應用於抗癌藥物篩選,大幅縮短新藥開發時程及經費;或者用於癌症患者用藥療效評估平臺(MTAM/HFA)。

較過去人源性腫瘤細胞異種移殖(patient-derived xenograft, PDX)方法更有效率,對於適應症的應用更為彈性多元。經試驗證實,微管陣列膜能培養出更多的癌細胞,提供更接近真實的微環境,擬真貼近宿主,使藥物的細胞毒殺效果更接近真實人體環境。該產品正與北醫慢性腎病專家吳麥斯共同合作開發,應用於洗腎透析膜品質的提升。未來衍生應用相當廣泛,包括血氧交換器、生物液體分離純化器等。

奈米醫學研究所所長楊正昌教授以其亮點技術磷酸鈣複合物成立新創公司。該非晶性穩定化組成份為相當優異的牙根治療填充物材料,縮短固化時間、減少後續發炎情形。楊正昌並加以延伸其應用,用於口腔保健型漱口水,讓漱口功能不僅止於衛生清潔、口氣清新,更能有效修復牙釉質、預防齲齒。

放射腫瘤科醫師呂隆昇,為解決乳癌婦女於治療中,心肺受到輻射暴露、衍生副作用,與臺北科技大學合作,以3D列印技術及獨特的結構設計,開發個人化放療輔具。讓患者在接受治療時,穿上具保護作用的胸罩,免除不良後患。

院長陳志華表示,國際生醫產學聯盟的成立不僅整合了各校院的學研醫之中心資源、核心設施,更重要的是,4,000床的臨床資源,包括聯合臨床試驗中心、臨床大數據、巨量影像資料庫,都是有力的產業化加速器。「事業發展處的商業化輔導,讓過去的醫材及新藥開發,不只從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