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新聞
醫療科技
NEW
亞美登創投揭國際醫材趨勢熱點:微創醫材、AI、「5高成長領域」
新聞集錦
NEW
臺灣升格歐洲分子生物聯盟準會員;默克斥7600萬美元擴張ADC生物藥CDMO量能;避免鴉片類成癮!FDA批准首款羥考酮速效錠治療嚴重疼痛
生技醫藥
NEW
強生化學、耀勝電子股份交換 跨界結盟擴生醫布局
新聞集錦
強化臺美關係!美FDA、CDC臺籍官員陳紹琛、謝文儒獲頒陽明名譽博士
2020-09-22/
記者 劉端雅
今(22)日陽明大學頒授公共衛生名譽博士頭銜,給予在美國衛生界任職的臺籍官員陳紹琛與謝文儒。以表彰兩人赴美深造後分別服務於美國FDA、美國疾病管制署,並協助臺灣引進美國藥政及防疫制度,讓臺灣有了建立現代化的新藥臨床試驗制度與防疫體系。陽明大學校長郭旭崧表示,這是陽明大學創校以來第一次頒授公共衛生名譽博士。兩位都是臺灣人,長期在美國位居要職但心扎根臺灣,今天臺灣的醫藥與防疫能有如此成就,陳紹琛與謝文...
醫療科技
深耕智慧醫療!臺大醫院導入AI超級電腦系統 加速CT、超音波影像AI分析
2020-09-22/
記者 吳培安
今(22)日,臺大醫院宣布,今年成立的智慧醫療中心將啟用新一代AI超級電腦系統DGXA100,期望藉由系統強大的運算能力,處理巨量複雜的臨床文字及影像資料,整合資料、人才、運算力及轉譯等智慧醫療四大資源,加速智慧醫療發展。臺大醫院表示,透過這兩臺AI超級電腦預計,將可提升處理醫療影像的AI訓練運算約2倍的效能、提升在應用自然語言處理AI訓練運算約5倍的效能。搭配基因運算軟體,可以提升2.25倍的基...
新聞集錦
陽明、長庚攜手國際團隊合作 揪出「平腦症」元兇基因
2020-09-22/
記者 吳培安
今(22)日,陽明大學腦科所蔡金吾教授、生化所王琬菁副教授,與高雄長庚醫院團隊,以及澳洲、美國、馬來西亞、比利時等國跨國合作,發現CEP85L基因突變是導致「平腦症」(Lissencephaly)的元兇。研究團隊表示,這個基因過去從來沒有被發現和人類疾病相關,此次的發現是世界首例,其成果已發表在知名期刊《Neuron》。研究團隊分析了13名平腦症患者,其帶有罕見的異型合子(heterozygous...
新聞集錦
美國NIH斥資2千萬美元 獎助新冠數位健康開發
2020-09-22/
記者 巫芝岳
近(15)日,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宣布,已與七家公司/學術單位,分別簽訂為期一年合約,開發針對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的數位健康解決方案,包括手機app、穿戴裝置、大數據工具等。若七項計畫皆進展到後階段,總獎金將達2280萬美元。這項為期一年的合約中,第一階段獎金,適用於證明其可行性的初始授權階段;第二階段合約則將以更多資金提供進一步的開發,幫助其實際用於疫情大流行的環境中。獲選的...
新聞集錦
川普:輝瑞新冠疫苗進度可望拔頭籌 10月底問世
2020-09-22/
記者 吳培安
美國時間22日,美國總統川普在外媒訪問中表示,他承諾到了十月底,就會有可用的新冠疫苗問世,且輝瑞(Pfizer)的新冠肺炎疫苗可能會是首個取得FDA核准的疫苗。截至目前為止,美國共有3家公司的新冠疫苗進入臨床三期試驗:輝瑞(Pfizer)、Moderna和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輝瑞執行長AlbertBourla公開表示,到了今年10月底,就能知道他們的新冠候選疫苗有沒有效。另一方...
新聞集錦
Illumina最大收購案 80億美元收購癌症液態活檢明星公司Grail
2020-09-22/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21日,Illumina正式宣布,將以80億美元收購癌症早期診斷明星公司Grail,包含35億美元和45億美元的股票,是Illumina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交易,預計於明年(2021年)下半年完成交易,並希望於明年將Grail以一滴血驗50多種癌症的液態活檢(LiquidBiopsy)技術商業化。Illumina的股價下跌8.4%,至270.80美元。Grail才剛於9月9日送出首次公開募股...
新聞集錦
《Nature Medicine》4種冠狀病毒35年追蹤 免疫力撐不過一年常再次感染
2020-09-22/
記者 李林璦
近日,由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醫學中心(AmsterdamUMC)的研究團隊,針對新冠病毒(SARS-CoV2)的4種近親冠狀病毒進行研究,追蹤10名健康受試者長達35年,發現在感染這4種季節性冠狀病毒12個月後,常會發生同一種季節性冠狀病毒的再感染。研究人員推測,可能是所有人類冠狀病毒的共同特徵,也顯示因應冠狀病毒產生的免疫力是短暫的。該文章發表於《NatureMedicine》。研究團隊針對4種導...
新聞集錦
新聞集錦
《ESMO2020》AZ/MSD 卵巢癌PARP抑制劑5年追蹤 PFS延長至56個月;Incyte單株抗體治療肛門癌臨床2期成果積極
2020-09-21/
環球生技
《歐洲》《ESMO2020》AZ/MSD卵巢癌PARP抑制劑5年追蹤PFS延長至56個月18日,在歐洲腫瘤醫學會年會(ESMO)中,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和默沙東(MSD)宣布了SOLO-1臨床3期試驗,為期五年的追蹤數據,該數據顯示PARP抑制劑Lynparza(Olaparib)作為新診斷、對鉑類化療有反應或部分反應的晚期BRCA突變(BRCAm)卵巢癌患者的一線治療,可降低疾...
新聞集錦
AZ臨床暫停 壓力迫使Moderna、Pfizer / BioNTech 公開疫苗測試流程
2020-09-21/
記者 劉端雅
在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新冠疫苗測試,因受試者出現嚴重不良反應而暫停,加上公眾要求疫苗測試需要提高其透明度的情況下。Moderna、Pfizer(輝瑞)/BioNTech、在上週17日發布其疫苗流程,表示所有測試都處於後期階段,並有機會在未來幾個月看到數據,甚至可能獲得FDA的緊急批准。Pfizer/BioNTech合作進行的疫苗已經進入臨床第三期,執行長AlbertBourla曾...
新聞集錦
禮來乳癌輔助藥Verzenio降低轉移風險、延緩惡化 挑戰輝瑞Ibrance地位
2020-09-21/
記者 吳培安
美國時間20日,禮來(EliLilly)於2020年歐洲腫瘤醫學會(ESMO)年會線上會議中,發表其CDK4/6抑制劑新藥Verzenio(abemaciclib)的最新臨床三期結果。其表示,將Verzenio與標準內分泌療法併用,可以顯著降低早期階段的HR陽性/HER2陰性乳癌的復發風險達25.3%,有望成為首個此類高風險乳癌早期治療的輔助療法,並挑戰輝瑞(Pfizer)的Ibrance(pal...
新聞集錦
吉利德2百億收購值得!? Immunomedics三陰性乳癌ADC藥 後期臨床降52%死亡風險
2020-09-21/
記者 巫芝岳
繼上週(14日)吉利德(GileadScience)宣布斥資210億美元,收購三陰性乳癌抗體藥物複合體(ADC)開發公司Immunomedics後,19日的歐洲腫瘤學會(ESMO)年會線上會議中,Immunomedics發表了其藥物Trodelvy(sacituzumabgovitecan-hziy)的積極數據,顯示可降低52%三陰性乳癌患者的死亡風險。在該項名為ASCENT的臨床三期試驗結果中,...
新聞集錦
胰腺癌曙光! Cend Therapeutics腫瘤穿膜肽新療法 一期試驗ORR達59%
2020-09-21/
記者 彭梓涵
近(17)日,臨床階段生物技術公司CendTherapeutics,在歐洲腫瘤醫學會(ESMO)年會,公布創新療法CEND-1與gemcitabine和nab-paclitaxel聯用,治療轉移性導管胰腺癌(PDAC)患者1期臨床試驗,在29名患者中進行該組合療法,結果顯示可達到59%的總緩解率(ORR)。CEND-1又名iRGD是一種9個胺基酸組成環狀肽,RGD的序列能靶向整合素表現較高的腫瘤部...
第一頁
上一頁
828
829
830
831
832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記者 黃佳啟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