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臺北市生技產業高峰論壇》

藥華藥、中研院、莫德納、中榮 跨域共探生醫永續新藍圖

撰文記者 彭梓涵
日期2023-07-28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攝影/羅翊方)
今(28)日,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於亞洲生技生技大展期間,舉辦一年一度的「臺北市生技產業高峰論壇」,本次以「生醫永續關鍵新藍圖」為題,邀請藥華醫藥執行長林國鐘、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員沈家寧、莫德納(Moderna)臺灣香港總經理李宜真,以及台中榮民總醫院院長陳適安,從國內外藥廠、研究單位、醫院經驗,分享生技業如何在過去累積20年的成果上,抓住當今的契機邁向永續經營。

 (攝影/羅翊方)

臺北市長蔣萬安首先致詞表示,臺北市一直以來都將生技視為重點發展產業,並將南港作為重要生技聚落,除了食藥署、中研院、生技中心、國家動物中心等皆位於此外,甫開幕的台北生技園區也預期將帶來3000個工作機會、每年創造500億新台幣產值。
 
蔣萬安指出,台北市目前已有500家生技廠商、每年帶來2500億產值。在今年9月即將舉辦的台北生技獎,已屆滿第20屆、累計頒發了250座獎項下,未來也希望持續鼓勵廠商進步,邁向下一個精彩的20年。

(攝影/羅翊方) 

林國鐘:長效干擾素續拓新適應症 導入AI行銷盼下半年營收大增

 
藥華醫藥執行長林國鐘,首先分享了過去20年來如何一步步將藥華醫藥發展為立足臺灣的全方位國際藥廠。2003年成立的藥華醫藥,成功研發出創新長效型干擾素Ropeginterferon alfa-2b (簡稱Ropeg,即P1101)用於罕見血癌真性紅血球增多症(PV),並在2021年取得美國藥證,在美上市後銷售持續成長。
 
林國鐘分享,當初之所以選擇干擾素為題,是因看好其對免疫系統作用的潛力,有機會治療多種適應症,從癌症、肝病到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等。林國鐘詳細分享了Ropeg從早期研發到臨床三期試驗成功的過程,以及當試驗成功,顯示相較於傳統市售的長效型干擾素,Ropeg是更為安全、更為長效、副作用更小、病人耐受性更高的治療選項時,公司研發團隊的欣喜之情。
 
林國鐘表示,Ropeg上市後已帶動公司營收穩定成長,藥華醫藥除了爭取在更多國家取得藥證,也持續開發該藥物的更多適應症;今年5、6月,Ropeg更是獲得歐美指標性醫學期刊和臨床治療指南推薦其作為PV治療的首選藥物。
 
今年6月,藥華藥也宣布導入因果AI (Causal AI)精準行銷計畫,以演算法自大數據中找出藥品潛在使用者。林國鐘直指,這些成果與策略,預計將成為公司營運快速大幅成長的助力。

(攝影/羅翊方) 

沈家寧:臺發展再生醫療產業鏈利基大 籲各界以「團體戰」思維加速

 
沈家寧表示,目前全球已有63項非基因改造的細胞療法、26項基因療法獲批,但由於技術較新穎,各界對其作用機制仍有許多疑慮,因此法規、監管辦法也得花費較長時間建立。
 
臺灣衛福部在2018年公布的《特管辦法》,目前細胞治療申請案超過400件、通過200多件,並已有1000多名患者接受細胞治療;而臨床試驗方面,國內已核准的再生醫療製劑臨床試驗已有120件,包含87件細胞治療和33件基因治療。
 
國內生技公司方面,沈家寧表示,包括:長聖、向榮生醫、國璽幹細胞等公司在內,都已投入臨床試驗發展;睿田、長聖、承寶、先驅、沛爾等公司,也已有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療法相關技術開發中,宇越生醫則是國內首例得到CAR-T臨床試驗許可的廠商。
 
沈家寧認為,臺灣除了有醫療資源完整的優勢外,再生醫療所衍生的保存服務、檢測儀器、試劑耗材、設備工具等需求,其實也有機會帶動國內發展完整的再生醫療產業鍊,而在產業發展上,如何以「團體戰」方式加速突破挑戰,則是大家可以思考的。

(攝影/羅翊方) 

李宜真:打造健康平等mRNA療法 永續產業發展

 
李宜真表示,Moderna的使命就是「藉由mRNA醫學,為人類帶來最大可能的影響力」。
 
她表示,Moderna成立於2010年,目前已經開發出7個不同的mRNA治療模組,包括:傳染性疾病疫苗、癌症疫苗、腫瘤內免疫-腫瘤、局部再生療法、全身性分泌與細胞表面治療、全身性細胞內治療、與吸入性肺部疾病治療,各平台皆有研發中的產品。不過其產品一直到新冠疫情,才被加速發展並在2021年取得加速批准。
 
她表示,Moderna的頭幾年都是以研發為主,近幾年才開始投入製造,目前Moderna在全球超過20個國家設有據點,包括在英國、加拿大、肯亞設有生產線。針對ESG永續發展,Moderna除了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內化,也針對公司商業化的本質,發表以人類健康、社區共好、公司治理與道德倫理、人才培育、環境永續為關鍵的「Moderna永續白皮書」。
 
她也特別提及Moderna為了致力消弭健康不平等,在進行新冠臨床試驗時,會納入近40%有色人種,此外Moderna在疫情間也透過COVAX、GAVI將Moderna的mRNA疫苗分配給中低收入國家;在人才培育上,今年Moderna也將設立Moderna大學,以提升員工能力。

(攝影/羅翊方) 

陳適安:偕同19家醫學中心 跨院聯邦式學習開發共享數據創醫療AI

 
陳適安分享醫療數位轉型經驗分享,他表示智慧醫療已在全球快速發展,其中亞太地區又是僅次北美、歐洲,產值第三大的市場。根據StartUs Insights Discovery數據,目前十大智慧醫療中又以醫療AI最多,其次為醫療IOT、與遠距醫療。
 
不過他認為,臺灣不一定要追隨這些趨勢,像是排名中的最後一名—基因體學,需要用到很多超級電腦、量子電腦,全世界都還在發展階段,此就是臺灣可以著墨的地方。
 
接著他分享AI導入醫療院所,使醫療行為改變最多的六大應用,包括慢性病管理、病人的疾病自主管理與預防、疾病診斷、醫師臨床決策的支持、診斷分類、照護服務等。
 
他表示,這些趨勢變化都在全球逐步實現中,而臺灣的醫療水準雖然高,但在數位醫療發展上,仍不如歐美也比不上日韓。他自己除了很早投入醫療科技的發展,在2021年接任台中榮總院長後,也在院內成立「智慧醫療委員會」,並以全院為目標,從上到下方式來推動醫院的智慧化。
 
他近幾年也擔任科技部「臺灣智慧聯盟計畫」總召集人,偕同19家醫學中心,透過跨院的聯邦式學習及臨床驗證方式發展數位醫療,目前已開發出5項醫療AI,今年也會推出更多醫療AI,目標讓臺灣智慧醫療發展推展到歐美。
 
(報導/彭梓涵、巫芝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