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2024莫德納台灣mRNA前瞻新創獎」於11月8日公布獲獎名單,其中,中研院衍生新創公司研生生醫,成功將核酸技術與創新陽離子脂質結合,以脂質奈米粒(LNP)傳輸平台開發出「安全暨有效的登革熱核酸疫苗」,從35組團隊中脫穎而出。
研生生醫成立於2020年,主要技術技轉自中研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BioTReC)主任吳漢忠,專注於創新抗體藥物及核酸疫苗研發。
2023年8月在總經理李宗洲的主導下,研生進一步跨足核酸疫苗領域,取得中研院兩項專屬授權,分別為登革熱核酸疫苗與一系列有效創新研發陽離子脂質授權,並成立全新的mRNA疫苗研發部門,負責mRNA疫苗開發、臨床前研究和臨床試驗以及陽離子脂質的廣泛包覆應用。
研生技術研發中心副總高健元表示,之所以將登革熱作為跨入核酸疫苗的第一個目標,除了因為登革熱是臺灣重大傳染病之一,也要歸功於研生創辦人吳漢忠主任幾十年來在登革熱病毒深入的研究成果,特別是在如何克服當前登革熱疫苗的安全疑慮,大幅降低因「抗體依賴性免疫加強效應」(ADE效應) 而引起的嚴重副作用。
技術研發中心經理李璧君表示,登革熱病毒總共有四型,而所謂的ADE效應,是指人們在感染某一型的病毒後,當再次遭遇不同型病毒侵犯時,反而造成病毒加速感染,因此對登革熱疫苗開發來說,ADE效應是非常重大的挑戰。
研生團隊藉助在早期開發的DNA疫苗能有效降低ADE效應的研究結果,辨識出能嚴重引起ADE效應的抗體決定位,透過位點修飾並結合創新的陽離子脂質包覆技術,進而發展出更安全且中和力更強的登革熱mRNA疫苗。
其在動物試驗顯示,此疫苗不但可以增加對登革病毒的中和抗體反應,同時也降低面臨ADE效應的風險。在此背景之下,研生團隊已完成登革二型mRNA疫苗的建立,目前正朝四價疫苗的方向前進,預期2026年將完成登革四價mRNA疫苗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李璧君也指出,雖然現今市面上已經有兩款大廠研發的登革熱疫苗,但都各有其限制。其中一種疫苗受限於9~16歲且必須曾經感染過登革熱,保護範圍有限,並存在ADE效應的隱憂;另一款則是在歐洲獲得批准上市,但2023年該公司卻宣告暫停在美國的進一步試驗,且無法同時對四型病毒提供有效保護。
李璧君說明,目前全球對這兩款疫苗並非廣泛施打,可見對其安全性仍甚感疑慮。因此,研生的目標除了在短期內完成登革熱核酸疫苗的保護力與安全性驗證,長期來說,希望能為臺灣及登革熱疫區提供安全且有效的疫苗作為防疫的最佳保護。
研生生醫以「安全暨有效的登革熱核酸疫苗」獲得莫德納台灣mRNA前瞻新創獎。(攝影/彭梓涵)
核酸技術研發部研究員黃智莨表示,其設計的新型陽離子脂質,在研生的研發之下,已完成Non-GLP的基礎毒理實驗,並在基因毒性測試與急性毒理實驗中確認其安全性,朝著商品化邁進。
黃智莨表示,此新型陽離子脂質已完善佈局國際專利,並積極規劃於國內生產GMP等級的陽離子脂質,預計明年下半年將完成量產,以滿足國內對於核酸包覆傳輸最重要的脂質需求。
黃智莨強調,若能自主供應國內陽離子脂質,便不必受制於國外的巨額授權費用或仰賴國外GMP廠的生產,未來與國內核酸包覆廠結盟,將能提供更完備的服務量能,逐步為臺灣建立核酸藥物開發的產業鏈。
高健元副總也強調:「研生現階段已成功在市場上推廣R&D等級的新型陽離子脂質,讓臺灣產學研界都能在脂質原料選擇上更多元,授權取得上也更具彈性,並已積極尋求與CDMO廠建立合作關係 。」
「面對未來可能遭逢的新疫情,能借助國內的產業鏈快速研發出疫苗,以解燃眉之急,在此之下,研生生醫將當仁不讓。此外,未來在癌症疫苗或基因療法等,都可以結合研生新研發的各式脂質加速藥物開發。」高健元說。
除登革熱疫苗研發外,研生生醫另一研究亮點「First-in-class抗體新藥AM-928」,去年已通過美國及臺灣的新藥臨床試驗申請(IND),並在國內進行實體癌的臨床一期試驗。
高健元表示,研生同時擁有4大抗體平台,包含人類抗體噬菌體顯現法、人類抗體鼠、單一B細胞人源抗體開發平台、單株抗體融合瘤技術,並開展出數項藥物,針對醫療領域未滿足的需求開發出高品質且具競爭力之抗體新藥。在抗體與mRNA技術平台雙引擎的研發動能下加速新藥發展,期許讓臺灣的生技產能受到國際肯定。
(報導 / 吳培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