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時間20日,美國食品藥物監督管理局(FDA)宣布更新學名藥(generic drugs,或稱仿製藥)指引草案,此次更新部分聚焦在包含藥動學試驗終點(pharmacokinetic endpoints)的生物相等性(bioequivalence, BE)研究,在執行上的相關建議,並徵集大眾意見。
這份文件最初版本是在2013年12月公布。FDA表示,此次的更新目的,在於協助有意提出「簡易新藥申請程序」(ANDA)申請的廠商,為其解釋FDA當局對於應在ANDA中提出的BE資訊,進而支持患者取得成本更低、同樣高品質的藥品。
FDA也提及,計畫提出ANDA的申請者,也要參考相關的產品專一性指南(product-specific guidance),以獲取有關該完成哪些BE研究的詳細資訊,作為申請程序的一部分。
此指引草案經過調整後,有些原本在附件中的材料(material),現在被歸入指引主體(main body)之中;同時,也有一些材料被移到兩個附錄(appendices)之中,其中一個附錄很大部分是和初版草案內容相似,並提供了執行研究上的一般指南。
另一項則是新的附錄,它以逐步指引(step-by-step)的方式,說明如何在高度變異性藥物的BE統計研究中,使用「參比製劑標定的生物相等性」(reference-scaled average BE, RSABE)作為分析方式。
除此之外,新版指引草案也指出,提出ANDA申請的單位,必須提交所提出藥品(proposed drug)的單一成分、相同結構的所有BE研究,並解釋了重複設計研究(replicate crossover study)適合的使用狀況。
而在篩選研究群體的指引上,新版指引草案現在納入了一項擴大解釋,說明成人的BE評估如何應用在小兒的BE評估,並指出附上的陳述,必須包含資訊來支持所提出藥品的非活性成份(inactive ingredients),也適合用在小兒族群。
此外,新增的內容中,還包括了單一劑量研究(single-dose studies)計算暴露程度(extent of exposure)的資訊,並修改了部分暴露(partial exposure)計算方式的建議;它也說明了除了禁食(fasting)BE研究,應該要加上執行食物併服(fed)BE研究或是分散給藥(sprinkle)BE研究的時機及考量。
新版指引草案也包含了有關延遲釋放劑型產品(delayed-release products)BE試驗的考量,並解釋修飾釋放劑型產品(modified-release products),在哪些狀況下的額外優勢具備生物相等性,以及更多有關於其他藥物傳遞系統種類的細節說明,像是口溶錠(orally disintegrating tablets)、舌下錠(sublingual tablets)、經皮輸藥(transdermal)等等。
而在體外溶離度試驗(in vitro dissolution testing)上,則參考了2013年初始版本指引草案的額外指引。
參考資料:
https://www.raps.org/news-and-articles/news-articles/2021/8/fda-refreshes-bioequivalence-guidance-for-generic?feed=Regulatory-Focus
(編譯 / 吳培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