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NBRP MIT大師課程

Harvey Lodish談生技創業:建構文化是關鍵!生技人應盡早與商業人合作

撰文記者 吳培安
日期2024-05-31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Harvey Lodish談生技創業:建構文化是關鍵!生技人應盡早與商業人合作(攝影/李林璦)
昨(30)日,中央研究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BioTReC)、林榮耀教授學術教育基金會共同舉辦,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實驗動物中心協辦之「2024 NBRP MIT大師課程:導航你的生技事業」,一連二日的精彩課程正式展開!
 
本次講師陣容邀請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兩位科學與經濟學大師——Harvey Lodish、羅聞全(Andrew Lo),以及MIT技術授權辦公室副總監Lauren Foster、哈佛學會青年院士Novalia Pishesha,於兩日的活動中,重現MIT熱門生技新創課程精華。
 
BioTReC主任吳漢忠於開場致詞表示,此次非常榮幸能邀請到4位MIT講師來臺,期待今日聽眾都能從大師身上獲得寶貴的洞見,幫助未滿足需求的新藥、創新醫材的開發。
 
協助組織此次大師課程的宏碁智醫董事長暨執行長連加恩也分享,當年他赴美哈佛大學攻讀公共衛生博士學位期間,費盡心力才爭取到MIT超熱門創業課——由Harvey Lodish和羅聞全共同開設的「生物科技的科學與企業」修課資格。他眼界大開,親自見識到生技與工程、商業學背景的師生齊聚一堂激發的火花,充分浸潤在麻州劍橋生技聚落的文化,恨不得能在大學時就接觸到這些知識,也非常感動今日能在臺灣重現課程精華。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MIT生物學系、生物工程系終身教授Harvey Lodish(攝影/李林璦)
 

Harvey Lodish:建構「文化」是關鍵 完善創業生態圈激勵師生創業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MIT生物學系、生物工程系終身教授Harvey Lodish於開場時表示,他肯定臺灣擁有優秀的大學、醫院、國家級實驗室發展生技。但更重要的是藉由建構「文化」,激勵大學校園裡的師生投入創業。他期待今日分享他的創業經驗與觀察,能幫助臺灣生技生態圈(biotech ecosystem)的發展。
 
「之所以需要創辦生技公司,是因為醫院、研究機構等非營利組織,並不負責開發藥物或檢測診斷,而是負責執行生醫研究和概念驗證(proof of concepts);在這之後則必須經過臨床試驗,取得法規單位批准後上市。成功轉譯基礎科研成果嘉惠病人的過程需要大量的資金與時間,並說服投資人加入、共創價值,這些任務必須由營利性質的生技公司推動。」Harvey Lodish說。
 
Harvey Lodish表示,雖然他是一位連續創業家,但不曾擔任CEO或直接領導任何一家生技公司,而是從分子細胞生物學家角度提供學術專業,與工程師、醫師、經濟學家、企業家等不同專業的人才密切溝通,透過團隊合作推動生技公司的發展。
 
要啟動一家成功的生技公司,需集結許多基礎條件,涵蓋資金、技術、團隊、商業計畫,以及政府、法規監管環境所提供的支持;在初創團隊方面,除了由高度專業與熱忱的博士級科學家主導研究專案、需要網羅具充份經驗的技術員支持產品開發,也需要有生技製藥產業經驗的專家組成董事會,以及具有高度專業與經驗的科學顧問委員會一起運作。
 
Harvey分享,MIT提供許多生技創業課程給師生,包含金融、市場、智慧財產、人力資源等,讓生技背景的學生能夠即早接觸跨領域知識;他也和羅聞全教授共同開設生物科技的科學與企業課程,讓生物和商業背景的學生合作學習。
 

創辦Genzyme開創罕病酵素替代療法 獲賽諾菲200億美元收購

 
Harvey Lodish也分享他創辦兩家生技公司的成功經驗,分別是在2011年被賽諾菲(Sanofi)以200億美元天價收購的重組酵素罕病療法公司Genzyme,以及近年在基因療法領域嶄露頭角的Tevard Biosciences。
 
Genzyme第一項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批准的產品,是治療東歐猶太裔好發的罕見疾病——第一型高雪氏症(Type 1 Gaucher Disease)的Cerezyme (imiglucerase)。此療法在1980年~1989年開發,並在1994年獲批。
 
第一型高雪氏症是一種溶酶體(lysosome)儲積症,起因為降解神經脂質的β-葡萄糖腦苷脂酵素(beta glucocerebrosidase)的喪失,主要影響患者的巨噬細胞。其症狀包含:容易流血或瘀青、疲累、貧血、骨質疏鬆症、骨關節疼痛、脾臟或肝臟腫大等,除了會造成患者逐漸失能,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的性命。
 
Cerezyme的治療策略,則是透過生物工程修飾β-葡萄糖腦苷脂酵素蛋白質糖結構,使其能夠被巨噬細胞以胞吞作用攝入細胞、在溶酶體內儲存起來,補充患者降解神經脂質的功能,也是當時第一款酵素替代療法(Enzyme Replacement Therapy)。
 
除了Cerezyme,Genzyme也開發出多種針對罕見疾病的重組酵素療法,包括法布瑞氏症(Fabry disease)、龐貝氏症(Pompe disease)、第一型肝醣儲積症(Glycogen storage disease Type II)、第一型黏多醣症(Mucopolysaccharidosis I)等。
 

創業不只為己,也是為了親人:成立Tevard投入罕病核酸療法研發

 
另一家生技創業案例Tevard Biosciences,是由Harvey Lodish和其他兩位生命科學創業老將Daniel Fischer、Warren Lammert共同創辦,其中一位是卓飛氏症(Dravet disease)患者的父親,希望透過生技創業幫助他們的女兒度過難關。
 
Tevard開發的基因療法,聚焦在轉運RNA (tRNA)、tRNA基因療法載體及調節信使RNA (mRNA)功能之蛋白質創新療法研發,希望用於廣泛的遺傳性疾病治療。
 
在卓飛氏症治療方面,他們開發出抑制型tRNA (suppressive tRNA),能使因為致病突變導致轉譯提前終止的胺基酸序列繼續完成轉譯,進而產出正常功能的蛋白質,目前已經在動物實驗中完成概念驗證。
 
除此之外,Tevard也開發出另一種截然不同機制的mRNA擴增者(mRNA Amplifier)技術平台,它能夠強化野生型複本mRNA的穩定性、延長存續時間,進而增加正常功能蛋白質的生成,這將成為許多由基因單套缺失(haploinsufficiency)引起之遺傳性疾病的候選療法。
 
最後,Harvey分享,一家生技公司的失敗不一定是因為科學,也可能是因為商業的阻礙。例如他創辦的Allozyne,其科學顧問委員會擁有來自MIT、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斯克里普斯研究所(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的堅強陣容,鎖定的是聚乙二醇(PEG)修飾藥物的新藥開發。
 
PEG能以化學鍵連結在蛋白質藥物的離胺酸(lysine)上,延長蛋白質的半衰期,從而延長治療效果。在2005年,已經有許多經PEG修飾的蛋白質藥物上市,PEG也是FDA認定為安全、有效的藥物修飾技術。
 
Harvey Lodish表示,Allozyne當時已經掌握一種透過點擊化學(click chemistry),將單一PEG接在蛋白質特定位點上的合成技術,並以每月一次的超長效型白血球生長激素(GCSF)和β-介白素為首發候選療法,進而推入臨床開發階段。
 
然而,當時臨床市場上流行的GCSF和β-介白素產品已經飽和,醫師也對每週給藥1~3次的既有PEG修飾藥物感到滿意,因此這兩項藥物的發展並不順利。最後這家公司的技術被用於抗體藥物複合體(ADC)的開發,並在2014年被MedImmune收購。
 
最後,Harvey Lodish也分享,波士頓生醫創新生態圈能夠成功建立創業所需的文化氛圍,是許多環節共同促成的結果。例如基礎建設(infrastructure)、實驗設備與共同儀器中心實驗室、讓生技人才即早認識生技產業的實習計畫等;此外,麻省政府每年注資數億美元,也提供生醫專家稅務優惠,鼓勵投入創業。他強調,讓政府有「共同理解」(on the same page)的概念非常重要,政府能提供很多協助於生態圈建立,MIT公私合作發展新興產業是教育界、科技界、投資界多贏的最佳典範。
 
(報導/吳培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