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素有「CAR-T之父」美譽的賓州大學醫學院免疫學家Carl June接受《富比士》(Forbes)採訪,並表示2024年將是CAR-T在罕見侵略性腦癌——膠質母細胞瘤(GBM)治療上取得突破的一年,並分享他對自體/異體細胞療法,以及基因修飾工程在體外(ex vivo)、體內(in vivo)進行差異的觀點。
CAR-T全名為「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其治療原理是透過取出患者的免疫細胞後,在實驗室透過基因工程使細胞獲得專一性辨識、攻擊腫瘤的能力,再將其回輸到患者體內治療癌症。
Carl June是全球最早帶領賓大團隊,以CAR-T治療數種血癌的研究主持人。其團隊先後在2010年和2012年,以CAR-T治療成人及兒童血癌患者,因此被推崇為「CAR-T之父」。
全球第一項CAR-T產品在2017年獲批,迄今美國已經有6項CAR-T產品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批准,並治療了將近3.4萬名血癌患者。在某些晚期血癌患者身上,CAR-T甚至不只是帶來緩解,還治癒了晚期癌症,大幅改善了生活品質。
膠質母細胞瘤CAR療法 有望在5年後問世?!
Carl近年也主導了一項將CAR-T輸注用在GBM治療的臨床試驗,招募了6位患者,並以一種鎖定雙重靶點、克服腫瘤免疫逃避機制的CAR-T進行腦部治療。該研究目前還在進行中,但在一個多月前率先發表研究團隊的新發現。
結果顯示,6位患者在影像學上,都出現了快速且明顯的改善。June認為,或許在5年後,就會有應用嵌合抗原受體(CAR)技術的GBM療法,獲得FDA批准。
除了Carl June帶領的賓大研究團隊,還有其他三個研究團隊,證明直接注射CAR-T細胞到成人GBM患者的腦部,能帶來治療效益;另外,還有一項來自史丹佛大學的研究團隊,將CAR-T重複輸注到兒科患者的腦部,也觀察到治療效益。
GBM是一種罕見的侵略性腦癌,亦屬於一種實體癌(solid tumors),其能透過腫瘤微環境抑制免疫細胞、消除它們對腫瘤的攻擊,因此治療難度比血癌更高。據統計,患者的存活中位時間僅有15到18個月,目前依然被許多醫師認為屬於不治之症,幾十年來也都沒有出現重大創新。
對此June認為,若能為CAR-T新增分泌調節腫瘤微環境、或是鎖定腫瘤抗原的重組蛋白,將不僅有機會攻克GBM或胰臟癌這類棘手的實體癌,在治療範圍上也會更加集中於局部,減少全身性的負擔。
CAR-T自體免疫疾病 將很快實現!
此外,June也提及,今年2月德國的研究團隊將CAR-T應用在自體免疫疾病治療,包含了狼瘡、肌炎和全身性硬化症,並得到了100%緩解率、緩解持續時間平均15個月的成果,相當令人振奮。
雖然他的團隊10年前也曾經嘗試過,但因為法規框架與德國不同而未能實現。德國醫院的個案治療,可透過當地的法規委員會核准,而不用獲得聯邦政府的審查單位核准。目前在該研究的激勵下,全球已經有44項以CAR-T治療自體免疫疾病的臨床試驗。
June也對此直白表示:「這是即將發生的未來,且事情已成定局。」
延伸閱讀:《NEJM》:CAR-T成自體免疫疾病治療新曙光!臺中榮總也投入
此外,在外媒專訪中,June也分享了他對自體和異體細胞療法的看法。他認為,這兩種細胞來源各有利弊,未來我們兩種都需要,應用在不同的用途上。不過,他並不認為,我們真的需要異體細胞在患者體內長期存在,因為異體細胞的安全性風險較大。
他舉例,需要CAR-T長久存在的癌症治療,自體細胞會是較好的選項;而像是自體免疫疾病,因為身體只需要幾個月去重置免疫系統,因此異體細胞可能較為適合。
此外,June也針對CAR-T的基因修飾工程應該在體外或體內提出看法。
他表示,雖然將細胞修飾轉移到人體內進行,有機會大幅縮短CAR-T製程與成本、縮短病人等待輸注的時間,但體外修飾有非常顯著的優勢,包括對細胞進行複雜的基因工程,例如一次剔除至少15個基因、在代謝上大幅翻新T細胞,這對某些實體癌的治療可能相當必要,卻是體內修飾難以在短時間內實現的。
June現也共同創辦了Interius BioTherapeutics和Capstan Therapeutics,投入體內修飾細胞療法的開發工作。
參考資料:
https://www.forbes.com/sites/juergeneckhardt/2024/08/07/carl-june-2024-will-be-seen-as-a-breakthrough-year-for-brain-cancer/
(編譯 / 吳培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