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百里表示,自政府推動智慧醫療,5年前廣達就緊密跟隨並全心全意投入,他認為,智慧醫療發展的理想,是「適當」、「適時」、「適地」、「全民」、「全齡」。廣達也發現,每個國家的醫療經營模式、政策都有所不同,因此要開發成功的智慧醫療的解決方案,不只醫生說了算,也必須與該國國民的病症有關。
他表示,廣達是做電腦的(computer),所以聽不懂醫生的語言,醫生需要的是能協助他的智慧醫療驅動解決方案(solution),於是,廣達在2019年打造一個具有算力(computing)的QOCA平台,這個平台做了很久,後來醫師才終於開始有興趣。
他強調QOCA是一個「Do AI Locally Yourself」 的平台,可協助IT資源不充足的醫院,在無程式碼和低程式碼(no-code and low-code)的狀況下,創造「本地自主」的智慧應用程式。
他分享在QOCA基礎下,衍生AI醫療雲、AI遠距醫療平台、AI健康照護平台,可連結大醫院、小醫院,還有個人照護,創造許多應用,包括:AI智醫助手平台、以及可以用於傷患照護的AI強韌醫療照護平台等。
而隨著生成式AI的出現,廣達也在2024年開發QOCA 2.0版本,裡面使用許多大型語言模型/大型多模態模型(LLM/LMM),他也直言2.0平台,比1.0複雜,投入的成本也貴很多,話鋒一轉,他也向行政院長請命,「明年科技預算有所提高,是否可多補助醫院經費讓醫院,來發展多模態的模型」。
接著他分享,除了平台開發,廣達也參與APEC會議,倡議數位健康轉型,2024年的他們倡議的「Do AI Yourself計畫」,就是希望能縮短19個會員國的數位落差,共創醫療最大價值。
此外,過去廣達長年與麻省理工學院電腦科學與人工智慧實驗室(MIT CSAIL)合作,在生成式AI出現後,可以做的事情更多,他透露,接下來他也會親自飛到MIT討論,今年也會有更多合作持續進行。
最後他表示,自己盡量做到工程師的責任,廣達也會堅持下去,而他還會再做5年,雖然再5年他也80歲了,會再看看情況是否能持續下去。
(報導/彭梓涵)
編輯推薦
- 「醫療產業化」大鬆綁?閻雲總結25項建議 亮點:成立健康數據公司、放開醫界投資生技
- 2024生技「CIT」元年! 吳誠文:生醫+數據科技 再拚後發先至奇蹟
- 「健康臺灣」、生技業發展命題相牴?BTC會議擦火花 邱泰源回應:明年607億擴大醫照投資、300億學術發展
- 楊泮池倡善用初老人、新老人不長照;石崇良盤點最新生醫政策進展
- 張幼翔:臺灣應攻「罕病細胞/基因療法」 CDMO需再完善!
- 2024BTC 周慧泉:新藥「CIT」 打造台灣為世界「轉譯研究中心」!
- 第19屆BTC會議展開!行政院卓榮泰院長:2025年科技預算1,466億台幣 誓「執行到位」建人工智慧之島!
- BTC預備會議登場! 吳誠文:今年聚焦「智慧創新、生醫永續、健康台灣」三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