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團隊使用的是華大研發的空間體學技術「Stereo-seq」,具有亞細胞等級(500 nm)解析度,還擁有超大視野,能解決研究大組織的難題,並結合華大研發的高通量單細胞轉錄體定序技術「DNBelab C4 snRNA-seq」,取得獼猴大腦皮質單細胞轉錄體數據。
透過研究143個獼猴大腦皮質區域,研究團隊以單細胞的基因表現、狀態與空間資訊,定義出264種大腦細胞類型,並繪製出這些細胞類型在整個皮質中的空間分佈圖。
其中,團隊描繪了興奮性神經元、抑制性神經元以及非神經元細胞,在大腦皮質不同的層級(hierarchy)和區域的分布偏好;以及不同區域之間,細胞類型組成和複雜度的差異。
接著,研究團隊以視覺系統和體感(somatosensory)系統展開進一步研究,結果發現,兩個系統的細胞類型組成與腦區層級之間存在顯著的相關性:處於同一層級的腦區通常由類似的細胞類型組成。
此外,研究團隊將彌猴的轉錄體數據,與公開的人類和小鼠皮質轉錄體數據進行跨物種比較,發現在彌猴腦區第4層有眾多靈長類特有的興奮性神經元細胞,並且這些細胞高度表現與人類疾病相關的基因,包括控制語言能力發展的基因FOXP2、神經發育異常相關基因DCC和EPHA3等。
研究人員指出,此項研究為理解靈長類動物大腦的演化、發育、老化和疾病機制,提供了細胞和分子基礎。
論文共同通訊作者、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徐訊表示,獼猴腦細胞圖譜能讓我們進一步認識腦部疾病,並推動腦科學領域的突破性進展,例如促進在腦機介面中,實現更精確的訊號收集與傳遞。
參考資料:https://mp.weixin.qq.com/s/8Noy4ySYlKD3eZPXrP2Hkg
論文: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3)00679-7
(編譯/劉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