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時間14日,SPARK Taiwan計畫總監暨SPARK Asia主席、臺大資訊工程系教授曾宇鳳在《Nature biotechnology》上發表,從史丹佛大學發跡的SPARK學界生醫商業化計畫,是如何在10多年間幫助臺灣生醫新創扭轉學界研發思維,將研發轉譯至商業化落地,把政府投入的3,500萬美元(約11.38億新臺幣)資金,創造出高達4.5倍的產業綜效。
從2013~2023年,SPARK Taiwan計畫總共孕育學界有高達65家衍生新創公司成立、55項技轉,吸引投資金額高達6500萬美元,培育出超過2000多名具備生技轉譯、法規、商業化過程專業知識的研究生與博士後學生。
SPARK Taiwan計畫資金來源十分特殊,總預算為3500萬美元,一半來自國科會,一半來自取得國科會計畫的大學。
因此,參與計劃的大學積極投入,10年共進行400多個生醫創新計畫,其成立的65家新創公司也為了讓研究人員更靈活地持續學界研發創新同時跨足商業化,政府在2021年放寬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中,技術入股課稅與學研人員任職限制,為生技產業注入創新活水,吸引創投、基金、私人投資額達7,700萬美元。
「生醫創新的經濟持續效力較高,但創新的門檻也高,要從創新走到商業化更是困難,透過SPARK計畫裡各領域業師手把手帶領新創團隊,能快速把學研創新在早期就塑形成業界可利用的狀態,對學界與產業界來說是雙贏。」曾宇鳳說。
曾宇鳳表示,SPARK計畫培育出的2000多名專業人才被稱為SPARKees,他們會像種子一樣,散佈臺灣生醫產業中,幫助產業成長茁壯。
延伸閱讀:接下SPARK亞洲區域委員會主席
曾宇鳳盼串接各地資源 打造生技生態鏈
SPARK計畫引進臺灣 百位國際業師團加速創新商品化
「SPARK Taiwan」承襲了臺灣政府自2000年開始推動的各項生醫科技計畫,各計畫一棒接一棒,持續挹注臺灣生醫產業發展與創新。
事實上,經濟部、衛生署(現衛生福利部)、國科會、中研院等相關單位早在2000年與2002年開始推動「生技製藥國家型科技計畫」與「基因體醫學國家型科技計畫」,2009~2012年間推動「臺灣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2011~2016年開始執行「生技醫藥國家型科技計畫」(NRPB),2013年成立臺灣生技整合育成中心(Si2C)。
2013年國科會受史丹佛大學SPARK計畫啟發,成立「SPARK Taiwan生醫轉譯加值人才培育計畫」將史丹佛大學SPARK培訓模式引進臺灣,並委託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推動「SPARK Taiwan」計畫。臺灣也是全球中最早引進SPARK計畫的國家。
SPARK Taiwan專注於整合國內區域型重點培訓大學(Anchor University, AU)校內外資源,建立適合臺灣的生技人才訓練環境與課程、培育跨領域醫藥與醫材人才,進而縮減學研界與生醫產業間之研發成果與人才資源之鏈結缺口。
目前,全臺有7所大學投入SPARK Program培訓計畫,包括:臺灣大學、成功大學、臺北醫學大學、長庚大學、輔仁大學(與清大及臺科大合作)、中國醫藥大學以及高雄醫學大學,持續協助生醫團隊進行創新技術價值化與研發成果商品化,同時培育學研醫界人才。
美國史丹福大學SPARK計畫是由Daria Mochly-Rosen教授以及Kevin Grimes教授2006年設立的創新輔導模式,培訓對象包含新藥、體外診斷器材、科技結合健康保健等團隊。
團隊的案源必須為符合臨床未滿足需求之創新技術,以及具備兩年內進入臨床試驗或完成技術授權之潛力,主要不會將商業潛力作為選案考量,並致力於輔導婦科、兒童與罕見疾病的研發團隊,期盼能為許多被忽略的疾病找到解決方案,造福更多的患者。
SPARK計畫擁有百位以上具備臨床試驗、市場研究、產品專利佈局及法規認證等專業的專家,讓團隊可諮詢業師團,進行創新創業實作訓練,讓團隊在早期就將未來的商業化模式考慮進去,降低產品失敗機率,也節省嘗試錯誤的成本。
延伸閱讀:專訪史丹福SPARK 創始人
Dr. Daria Mochly-Rosen 引領學界跨越商業化死亡之谷
參考資料:https://doi.org/10.1038/s41587-025-02630-y
(編譯/李林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