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立基科研及體外診斷 數位化與AI帶動新商機
資誠指出,生醫科技數十年來一直是臺灣科研政策的重點,支援研究需求催生臺灣分子檢測服務產業。隨著科技進展,基因與疾病的關聯性更加明確,原本從事分子檢測科研服務的先驅廠商,開始拓展直接面對消費者(Direct-to-consumer, DTC)的基因檢測服務。
資誠創新醫材產業協同主持會計師江采燕表示,這類廠商自力發展疾病風險預測模型,並進一步與精準預防服務廠商合作,提供客戶健康促進服務,加上民眾對健康管理意識開始提升,形成新商機帶動創新健康促進服務產業興起的趨勢。
此外,電腦運算的軟硬體進步,既有檢測診斷設備導入人工智慧(AI)後,科學家也從許多疾病的早期徵兆中,發掘出新興生物標記;於此同時,數據探勘AI核心技術的軟體開發廠商與檢測服務廠商合作,開發量化健康的演算法,數據管理方案因而崛起。
同樣的,疫情時遠距醫療需求急速成長,許多遠距醫療平台及運用AI整合診斷醫材快速發展,尤以投入醫療輔助診斷AI軟體開發的新創企業最為活躍。例如,國內數位病理廠商運用AI科技,開發各類提升醫療診斷效率的應用AI,解決醫師臨床需求,提升醫療機構的營運效率。
此外,資通訊(ICT)廠商支援醫院開發精準診斷AI軟體,以及提供遠距醫療服務所需的運算或介面平台,也帶動ICT廠商跨域應用的市場成長。
資誠預期,未來國內廠商檢測及診斷產品臨床效益將在各大市場陸續獲驗證,營運模式也將逐漸建立,透過效仿全球標竿廠商及融入生活的健康服務方案,提供個人引導生活之數據加值創價生態系。
前瞻技術驅動產業發展 完善給付為商模成功關鍵
根據資誠問卷調查結果,「前瞻技術」為廠商與專家共識產業發展最重要的驅動因子。
廠商多認同「人工智慧」、「雲端運算」與「感測/物聯網(IoT)、5G、醫聯網」技術為主要驅動因子。隨著上述技術進步與普及化,產業藉由技術匯集各類數據再轉譯成臨床應用,發展出臨床輔助決策,降低人為疏失,以提升臨床檢測與診斷效率。
以人工智慧技術為例,根據MarketsandMarkets資料顯示,2021年人工智慧應用在醫療保健領域市場規模達69億美元,隨著機器學習技術(深度學習)在醫療應用快速拓展,預估至2026年市場規模將達到674億美元,2021年~2026年之CAGR高達46.2%,市場潛力強勁。
周筱姿建議,檢測及診斷廠商投入目標市場應儘速建立可持續的收費模式,其中產品獲健康/醫療保險給付是關鍵。
周筱姿進一步指出,此次調查結果顯示,超過70%的精準診斷受訪廠商認為商模關鍵在於建立來自保險給付(健保或私人保險)的收費模式,以傳統的醫療支付者需以健康效益及減少未來醫療支出為賣點。
相對的,精準預防與精準檢測廠商偏重開發自費市場,恰好反映其產品應用多非醫療目的用途,聚焦預防罹病自費市場消費者會是其建立商業模式主要關鍵,應以注重使用者體驗的方案切入市場。
資誠生醫產業團隊,將參與於明日起4天(11月30日至12月3日)舉辦的「2023 台灣醫療科技展」,並於南港展覽館一館4樓展場的攤位號碼M804-F01展出,屆時將有多位財稅、投資法律、市場准入產業顧問到場與產業先進交流,歡迎造訪攤位或洽詢生醫服務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