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智生醫首創「輕度認知障礙腦波檢測系統」 準確率逾9成

撰文記者 李林璦
日期2021-12-08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宏智生醫首創「輕度認知障礙腦波檢測系統」 準確率逾9成(攝影/李林璦)
今(8)日,科技部舉辦成果發表會,台科大機械系教授劉益宏與跨領域團隊,運用腦電波(EEG)信號處理、電子電路設計、人工智慧(AI)演算法等不同領域技術,技轉衍生新創公司宏智生醫,開發全球首創「失智症前驅期腦波AI 精準輔助診斷系統」。可精準、快速檢測失智症前驅期─輕度認知障礙(MCI),讓患者及早接受治療與介入,可降低發展成失智症之風險。
 
科技部工程司司長李志鵬表示,台灣65歲以上的長者中,每12位就有一位罹患失智症,80歲以上的長者中,則每5位就有一位罹患失智症,有75%的早期失智症是無法透過現行檢測方式診斷出來,劉益宏的團隊可以利用EEG檢測出輕度認知障礙與失智症,對臨床上有很大貢獻,並於獲得2017年科技部創新創業計畫競賽(FITI)首獎「創業傑出獎」,2019年成立宏智生醫讓研究成果落地。
 
台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醫學部老年精神科主任蔡佳芬醫師分享,從MCI轉變成失智症的機率約為15%~20%,目前,臨床上以問診,搭配神經心理(或神經認知)量表測驗,日常生活功能量表自我評估等方式為主,進行輕度認知障礙的診斷,缺乏客觀生理特徵變化的佐證,且常需要1~3個月才能確診。
 
因此,劉益宏自2017年起,就開始與蔡佳芬及東京大學國際神經智能研究中心吳建德教授針對阿茲海默失智症與輕度認知障礙的腦波AI輔助診斷進行研究。
 
劉益宏表示,團隊在74位受試者,包含健康人、MCI患者與阿茲海默患者中,收集超過2,000個休息狀態腦波,利用機器學習演算法鑑定出大腦最具MCI敏感性的關鍵腦區,可分辨出MCI患者腦波的敏感性達92%,特異性達88.4%。
 
劉益宏說明,團隊從前端腦波感測裝置到腦波儀、人工智慧分析軟體,一條龍開發出MCI腦波AI輔助診斷系統,並且其中的腦波儀更創下三大紀錄:台灣第一個取得SGS醫療及安規認證(2020年1月取得)、台灣第一個取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510(k)醫療器材上市許可(2020年12月取得)、第一個完成台灣衛福部TFDA查驗登記取得第二類醫療器材許可證(2021年3月取得)。
 
劉益宏表示,今(2021)年5月起,宏智生醫委託台大醫院、三軍總醫院、台北榮民總醫院與長庚醫院四大醫學中心,在六院區進行台灣最大規模失智症腦波大數據收集、AI建模、臨床驗證,預計2022年第3季可以完成500位失智症患者30顆電極的腦電波數據收集,並進行失智症與輕度認知障礙輔助診斷腦波AI判讀模型訓練與優化。
 
劉益宏表示,整套系統具有方便(僅需要配戴8顆電極)、安全(非侵入式量測且無傷害)、快速(僅需量測120秒腦波)、準確(已達到90%以上的MCI與阿茲海默症偵測率)等優點,未來可在診所、醫院進行檢測,以深入社區找出隱藏的MCI患者。
 
該套系統只需檢測一次便能檢測出是否罹患MCI或失智症,目前,不論是在美國FDA還是台灣TFDA,皆沒有腦波輔助診斷輕度認知障礙之醫療器材上市,可謂沒有競爭對手。
 
宏智生醫先前也運用同一平台開發出腦波壓力檢測系統,已應用於檢測憂鬱症的輔助診斷,並在醫療院所落地應用,目前也正與長庚進行藥物濫用中患者對於藥物渴求感的腦波研究,相信未來能廣泛作為有效的生物標記,預測療效或輔助診斷。


劉益宏教授(右)實際操作失智症前驅期腦波AI 精準輔助診斷系統。(攝影/李林璦)

(報導/李林璦)

編輯推薦